2006-09-18 10:23:17楊風

金賽與傅柯(1)



金賽的研究,對同性戀者來說,顯然是一大福音。這特別是他的「異性戀──同性戀平衡表」。

金賽的「異性戀──同性戀平衡表」,常和傅科(M. Foucault,1928-84)的「反本質主義」(anti-essentialism)相連結,然後被一些同志平權運動,拿來做為運動的基礎論述。


1970年代,是「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或「女同志女性主義」(lesbian feminism)最活躍的時代。台灣的女權運動先驅,例如「婦女新知基金會」,也是屬於這一波運動。

這一波女同志平權運動的先驅,例如凱特•米列(Kate Millett)、阿菊•芮曲(Adrienne Rich)、莫尼克•維蒂格(Monique Wittig)、柯采新(Cheshire Calhoun)等人,主張(女、男)同志具有不同於異性戀者的「本質」。這種「本質」,類似生物科學所說的「基因」或DNA。這一波同志平權運動強調:既然同志的本質不同於異性戀者,就必須從異性戀族群「分離」(separate)出來,建立屬於自己的社區、文化。她們開始穿著、佩戴不同於異性戀的衣服和飾物。並在都市的一角,建立起專於自己的社區。還在住屋窗口,掛上代表同志的五色旗。她們的這一主張,在同志平權運動當中,被稱為「分離主義」(separatism)。



當然,女同志女性主義的「分離主義」,不但主張要和異性戀族群「分離」,也主張要和男同志平權運動「分離」。

她們認為,不但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有不同的「本質」,而且,女同志和男同志也有不同的「本質」。男同志的本質是:自私、功利、冷漠、無情的,這些大體來自男性的本質,和異性戀男性沒有什麼不同。

相反地,來自女性的女同志,她們的本質則完全不同:深情、敏感、溫柔、細緻。既然女同志具有完全不同於男同志的本質,就應該從男同志所主導的平權運動當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自主的運動。

賓娜羅普(Julia Penelope)寫於1974年的一篇文章──〈女同志分離主義〉(Lesbian Separatism),就說:「退出男同志組織是建立女同志身分的第一步,同時也邁向建立女同志社群的一步。」[見:柯采新(張娟芬譯)《女同出走》(女書文化),頁312-313。]


當時的同志運動不分男女,都叫做”gay movement”,換句話說,男同志固然叫做”gay”,女同志也同樣稱為” gay”。

然而,在「分離主義」的訴求下,女同志女性主義者開始自稱”lesbian”(雷絲邊,拉子),並把自己的女同志平權運動稱為”lesbian movement”(雷絲邊運動),”gay movement”因而成了男同志的專屬。同時,男(同志)、女(同志)混同的”gay movement”,被稱為「第一波同志平權運動」;而女同志女性主義所掀起的同志運動,則被稱為「第二波同志平權運動。」

在同志平權運動的整個過程當中,女同志女性主義者所倡導的「本質主義」,曾經風光一時。同志們終於可以依據這個說法,向異性戀者「嗆聲」:「怎麼樣?我就是(要)跟你們不一樣!有什麼好歧視的?」

楊風 2006-10-16 14:18:16

霜霜;
感冒?難怪看不懂傅科的東東!
傅科可是現在正流行的後現代,或解構主義大師喔,趕快找族人國公請教吧!

2006-10-13 12:25:16

再來看傅柯,始終搞不懂他說啥偉大的東東
讓詩皇,國公始終.念茲...在茲

搬張沙發住在文化台看個夠,
人家今天感冒啦!可以偷懶不忙公案..

楊風 2006-09-25 03:27:06

新井 唯:
的確如你所說,同志和異性戀者當中,都有負心漢或負心女.只要不傷害對方,一切都OK.
所以,如何處理兩人間的感情很重要,如何處理分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