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13:23:55tpc

大象席地而坐

突然想起那段為了陪伴婆婆,只能枯坐在她身後,但卻讀了很多書的日子...

婆婆過世後,公公每月一次的遠行.對於自由的渴望,似乎有了些許的解套.

疫情之後,只剩下有時周末公公去宜蘭,那不到十小時的解放.

漸漸地,也懶得想外出的事情了.日復一日,幸好還能在網路上看很多影片...

男人有時會抱怨,我不肯陪他去看電影.

我說,我想看的你都不喜歡看!你想看的我有時並不太喜歡!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還被家務綁著...

所以,我還是寧可先看影評,等到網路上有播放時再一個人靜靜的看.

昨天在HamiVideo影劇館,看完了這影片.

看了很多的影評,每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

對於我而言,比看電影更有意思的是看影評.

所以,能不能隨心所欲去看電影,已經不重要了!

......《大象席地而坐》的結局比《大裂》還多了點慈悲,在主角抵達花蓮後這樣寫:

「我跑向那頭坐著的大象。身後有人喊著什麼根本聽不清楚。因為我得看看牠為什麼要一直坐在那,這件事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一個問題了。等我貼著牠,看到牠那那條斷了的後腿。牠看上去至少有五噸重,能坐穩就很厲害了,我幾乎笑了出來,說實話我很想抱著牠哭一場,但他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氣真大,然後一腳踩向我的胸口。」

這無疑是一部值得獲得高評價的作品,無論思想深度與藝術價值,李安看完電影後有感而發,胡波把生命放在電影裡,正是《大象席地而坐》打動人心的原因,我們都心知肚明胡波最後屈服於這片荒原,讓人不禁再度深思自殺這個真正的哲學議題,直到片尾赫然出現的「大象席地而坐」,六個字讓眼淚瞬間落下。然而,這一切都會是別人的錯嗎?假使萬事萬物都以結果來論斷其價值,如此往死裡鑽未免也太過極端,電影說什麼是創作者的動機,你從中看到什麼、得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追求的始終還是生命的經驗,人生也僅只一個我們告訴自己的故事,還能怎麼辦呢?所有人都還活著。

最近讀完的《苦雨之地》書末,吳明益老師認為,小說家的責任在於探討湮滅做為生命本質的意義何在,所有說故事的人都是如此,並引述《長路》一段名言,「萬物生降於哀戚與死灰」,最後他稍做了修改:

「回到《長路》。那個父親說的話並沒有那麼絕望,在『萬物生將於哀戚與死灰』之後,他還說了一句『我還有你』。

萬物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11/13

 博客來:《大裂》

 (【電影X小說】大象席地而坐與大裂,萬物生降於哀戚。)

上一篇:椿花散落

下一篇: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