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3 11:19:48娃娃茵

《室友》試讀心得:是友?似友?弒友?/作者:今邑彩(非讀BOOK試讀)


【新書簡介】
北川景子、深田恭子主演!
電影《我的恐怖室友》原著小說!
不看到最後一頁,永遠無法得知真相!
推理迷絕對不可錯過的一本小說!

我對她一無所知嗎……?
到東京讀大學的春海遇見了來自京都的麗子,她們開始分租房子當室友時就相互約定,不干涉對方的生活。但是,麗子突然失蹤,春海在尋找她的下落時,發現了她雙重、三重的生活。她無論姓名、化妝和嗜好都徹底改變,變成了一具屍體,出現在茫然的春海面前。

[試讀心得]

  室友守則:注重彼此的隱私、不相互干涉。

  在這樣的守則下,對一個跟自己生活上緊密連結的另一人,你真的了解嗎?不會好奇嗎?尤其是當她變成一個你不認識的人還成為一具屍體時,是該迷惘還是震驚呢?

  室友,在本書有二個意義,同居一室的朋友及同居一身的朋友們。

  作者將多重人格定位在因幼時遭逢變故,一個兒童在基於保護自己的合理目的之下,不斷在自己的內心創造出新的人格,讓自己的身體裏住着好幾個靈魂以因應或逃避外在環境給予的刺激。這種解離性人格疾患,可我們在二個主角身上看到不同的呈現方式,一個是功能型的多重人格者,每一個人格因為功能的不同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若失去功能時也等於該人格可以死去再產生另外一個人格,可以複製並延伸;而另一位則是鏡射型的三重人格者,除了主人格外,另一個人格以則保護者的姿態潛伏著,但亦有一潛在人格像鏡子般當遇到傾慕對象時會轉化成該對象的人格替代者隨時等著茁壯後取而代之。

  閱讀推理小說,讀者通常會化身為偵探,隨著文章及情節的進行一直想破解作者佈的局然後找出誰是真正的兇手,不過這本書特殊的一點是看到一半時大概就知道兇手是誰了,剩下的反而是探討兇手之所以變成兇手的原因。

  在兇手是誰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下,因著對兇手的憐憫,讀者跟作者一樣到最後並沒有要兇手被繩之以法的意思,事實上作者在寫下:「該如何判決犯下殺人重罪的多重人格者?目前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即使在美國,至今為止,也不曾有過犯下殺人罪的多重人格者獲得無罪判決的案例。」這一段時就告訴大家,就算大家知道兇手是誰又如何,法律就真的能將兇手定罪了嗎?又或者被定罪的人就一定是真正兇手嗎?

  我想作者真正想突顯或探討的,是法律在面對這種新型態的犯罪行為時,法律是否真可以對這樣的犯罪行為予以定罪,而社會的對此項犯罪行為的認知程度能到那裡,事實上就目前來看,法律的約束力是無法制裁人類犯罪的進化速度。

  所以到底這種解離性人格疾患如果真的犯罪時,如何予以定罪?是否真能予以定罪?又或者是只能關入精神病院治療?再不然以法律上的無罪推定來說,難道要讓兇手一直逍遙法外嗎?

  我相信作者對這些問題也抱著懷疑的態度,所以後來在1997年的精裝版又附加了一個既震撼又驚嚇的結局。誠如作者所寫,不是每個讀者都喜歡完美的結局,以我自己來說就屬於是這一類的。後續這個有點被反將一軍的結局衝突性更大也更突顯出這個問題點。

方書甄 2014-05-14 18:39:26

在等待這本書上市~ ^^

前陣子剛好遇到精神分裂症的正名(思覺失調症)記者會,會後還問現場人員說,這症頭是跟24個比利一樣嗎?
結果人員說「是」 XD
剛剛查了資料才發現,症徵部分相同,但不是同一種病呀…跟妳分享剛查到的資料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03/2008033115591404.pdf(硬要分享XD)

版主回應
謝謝分享^^
我想這就跟老人癡呆症與阿茲海默症一樣,症徵類似,可是很多人會搞混
2014-05-15 09:32:11
vickey 2014-05-14 17:32:32

光看標題就會讓人很想看~

版主回應
原來VICKEY對推理小說也蠻有興趣的 2014-05-15 09:53:35
(悄悄話) 2014-05-14 14: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