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1 12:34:32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96-2霧峰學,(週誌)霧峰文化空間資源調查

週誌

 

「霧峰學‧學霧峰」

96年度第二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組週誌撰寫同學之

社區指導老師:孫崇傑老師                         班級:財金一A

組別:第四組                                    

組員:王志揚 陳怡君、梁瑋軒、 李逸寧 、陳瑩蒨     姓名:王志揚

      張書豪、 陳慧恬

第 一 週 :安藤忠雄在亞洲蓋藝術館                繳交日期:


內容:

 

今天是分組的第一次上課,我們這組是由孫崇傑老師和何佳修老師幫我們上課,兩位老師一開始就介紹安藤忠雄,要來亞洲大學建立藝術館的事情,據說,是副校長劉育東教授拜託安藤忠雄來蓋的,老師還介紹了安藤忠雄的個人風格和他對建築物的要求,安藤忠雄擅長以混凝土、木頭、水、光等基本自然元素來營造空間,他融合了日本傳統的禪寺風格與現代的相當簡單主義風格,發展了一種新的建築空間語言。

 

據說,安藤忠雄對於自己的作品相當嚴格,只要他覺得不滿意,就會全部敲掉重新再建造一次,這是對於自己作品品質上的要求,難怪他的作品會那麼的出名。

 

第二節課,老師帶我們去藝術中心參觀董事長的收藏品,事實上,我感覺學校安排這個活動並不會讓學生有參與感,因為裡面的擺設有點凌亂,而且與「沉思-不朽的經典」這個主題毫無關係,只能說和外面藝術館所展覽的差很多,還有,裡面的收藏品並沒有很豐富,有些東西是三樣重複,所以我認為學校在這些方面還是要加強改進。

 

安藤忠雄來亞洲大學建造藝術館,對霧峰這地區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例如對霧峰鄉可能帶來的無限商機、打造霧峰鄉的藝術氣息、創造人文生活或環境品質的提升、為霧峰注入新的生命與增進大家的休閒活動等等,都讓霧峰鄉從藝術沙漠變成藝術綠洲。

 

或許,亞洲大學附近的環境,適合安藤忠雄的風格與自然作結合。現在,亞洲大學蓋藝術館,就可以拉近城鄉距離和縮短貧富差距,而且,中南部也有看到展覽的機會。

 

    ***

 

「霧峰學‧學霧峰」

96年度第二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組週誌撰寫同學之

社區指導老師:小老師                           班級:財金一A

組別:                                          

組員:王志揚 陳怡君、梁瑋軒、 李逸寧 、陳瑩蒨     姓名:李逸寧

張書豪、 陳慧恬

第 二 週 :安藤忠雄簡介                        繳交日期:


內容:

 

今天上課,小毛老師用投影機,介紹安藤忠雄的生平和作品,為什麼會介紹安藤忠雄,是因為他要在亞洲大學蓋一棟,以三角型為主體的藝術館,裡面藝術館的模式,一部分的空間是做設計學院的教室,另一部分空間是當收藏展覽室,還有一間精品店和一間咖啡店。

 

由於這是全台灣第一個大學裡要蓋藝術館,所以特別受到矚目,另一方面安藤忠雄是位建築界的大師,能請到他來幫我們亞洲大學,設計這棟藝術館,我們感到非常榮幸。

 

此外,課堂中我們還看了很關於安藤忠雄大師的作品,他的作品都是會讓人有印象深刻的感覺,其中我對他設計出的一些作品感到喜歡,就是他設計的教堂,有光之教堂,水之教堂,這都使我印象深刻,光之教堂,他是在牆上鑿洞,形狀是一個十字架,另用光影,就能呈現出十字叫的樣子,看起來很壯觀又很自然,也跳脫出一般建造教堂的模式,創新的點子,使教堂更具生命力,更加與自然融為一體。

 

另一間是水之教堂,教堂四周被水包圍著,外觀的十字架,被水到印在水中,感覺上,就像是十字架與水相連,又有聯合在一起的感覺,又是個自然的象徵,所以從這兩點看出來,安藤忠雄大師的作品,都是以能和大自然融合為主體,另一方面,安藤忠雄大師很喜歡跳脫以前的建照思維,它能創新建照房子,使它更富與生命力,不致於死死板板的,所以我很期待安藤忠雄在亞洲大學設計的藝術館,一定是別有洞天的。

 

    ***

 

「霧峰學‧學霧峰」

96年度第二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組週誌撰寫同學之

社區指導老師:孫崇傑                             班級:財金一A

組別: 第三組                                   

組員:王志揚 陳怡君、梁瑋軒、 李逸寧 、陳瑩蒨     姓名:陳慧恬

張書豪、 陳慧恬

第 三 週 :本週主題 問卷調查表                           繳交日期:4/27


內容:

 

分享:當天你看到的、你所做的、令你感動的人事物。

反思:你認為可以再更好的地方。

學習:經由這一次的活動,如何幫助你了解霧峰?

 

組週誌先交給助教,再交給老師。

 

500-1000

 

我是負責介紹亞洲大學的藝術中心,這次藝術中心展覽的是沉思-不朽的經典。展示藝術家有布丹、羅丹、亨利摩爾、畢費、阿曼、朱德群、羅貝絲奇瓦。展覽時間是41531。藝術中心開放時間是週一至週五9點到晚上八點,週六是十點半到下午五點半,週日下午兩點到晚上九點。

 

亞洲大學,秉持創校之宗旨以真、以善、以美,追求身、心、靈之提升,    建設藝術化之校園環境,希望藉由藝術的陶冶,施以完美人格的全人教育,    培養知性美與感性美,激發人性良善本能,符合藝術校園、創意教學、愛與關懷的辦學理念。具體實踐均衡發展科技、健康及人文教育之理念。

 

藝術中心,於94年正式開幕,當時,我們和現代畫廊共同舉辦了第一場世界級美術之旅,以印象法蘭西為題,展示世界級藝術家之創作。這次,    我們再度和現代畫廊合作舉辦第二場世界級美術之旅,展示世界級大師之雕塑品和畫作。

 

藝術是有生命的,這次的展覽活動最主要是希望能為觀賞者與作品帶來    一個互動的關係,不再只是純欣賞,而是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領略作者的情感表現,產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鳴。這些世界級大師的作品,吸引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這次特別舉辦的展覽活動,帶領觀賞者去感受生命的新境界,激發對    藝術與人文的關懷,創造更美好的生命。

 

    ***

 

「霧峰學‧學霧峰」

96年度第二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組週誌撰寫同學之

社區指導老師:孫崇傑老師                        班級:財金一A

組別:第三組                                   

組員:王志揚、 陳怡君、 梁瑋軒、                  姓名:陳瑩蒨

      李逸寧、 陳瑩蒨、 張書豪、 陳慧恬 

第 四 週 :安藤忠雄大師設計藝術館之問題討論    繳交日期:975/5


內容:

 

這次上課,老師把學生想到的所有問題,全部做一次總整理和討論,哪些問題適合怎麼問?哪些些問題是否做看法或是評論?學生們的問題都很值得深入思考,透過總整理和討論,我們發現到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不同的思想與觀點,並衍伸更多的問題及看法,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但是每個人所學的領域並不是一樣的,單從一方面的角度切入,我想很多同學一定都興致缺缺,畢竟通識課,也是要靠運氣,才能選上自己喜歡的課,故從每個不同科系的觀點出發,做教學或是研究一個問題,我認為會是非常的精采與有趣。

 

最近這幾堂課,脫離不了安藤忠雄在台灣的第一座設計建築,並且還選在台中縣霧峰鄉的亞洲大學,對於霧峰鄉的未來,前景看好,一定會有非常多的旅客在此地停留,台灣學建築的人,一定也會到此觀摩這座不平凡的建築,更有可能吸引世界級的大師來此,提升學生的文藝素質,以及學校未來的招生,都是這座建築所帶來的有利的影響。

 

除了這座建築外,霧峰鄉也是個蘊藏資源的寶地,許許多多得文化資源將會因此而被推廣出去。霧峰學讓我們學習很多霧峰鄉的事,對於一個地方的文化資產,我們應該加以保護和尊重,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民更了解自己附近周圍的周遭環境,絕對不要抱著輕蔑的態度,來對待土地上神聖的地方才是。

 

    ***

 

「霧峰學‧學霧峰」

96年度第二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組週誌撰寫同學之

社區指導老師:                                   班級:財金一A

組別:                                          

組員:王志揚 陳怡君、梁瑋軒、李逸寧 、陳瑩蒨     姓名:張書豪

 張書豪、 陳慧恬

第 五 週 :本週主題                            繳交日期:5/15


內容:

 

今天我們到了林家花園之後,當天還是下雨天,我們一行人騎機車過去,在路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平常看不到的地方,到了那裏之後,聽老師講解之後,我們大家才對林家花園又有更深的了解,那裏期時都還在建築,有看到很多工人還在做重建的工作,老師有說那時候一般人還不可以進去的,但是透過老師的幫忙,大家才可以進去參觀的。

 

聽老師說,以前的人是非常守規矩,連睡覺的地方還要分左右,中間是看戲的地方,我們到了舞台的地方,看了看天花板,原來在那時候就有物理的應用了。

 

我覺得那裡的環境很漂亮,林家花園的佔地很大,以前從小小的土地演變成現在廣大的建地,但是因為921摧毀了大部分的建築物,現在正在重蓋中,到了那裡老師給我們很多的知識,我認為那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事情。

 

而且許多人也在幫助林家花園重建,霧峰林家花園位於霧峰火炎山麓,是清朝年間,當地居民林氏所建蓋的花園式的房舍,與板橋的林家花園同稱為台灣典型的花園邸宅。林家花園佔地三公頃分頂厝,下厝兩部份。景薰樓的入口是兩層歇山式門樓,外牆上的磚塊採斜式交錯。

 

我認為這些知識都很有用,希望以後等到重建以後,還能進去這些地方,因為裡面環境很好,裡面的建築可以讓我們了解以前的生活型態,而且我們也是亞洲的學生,自然就要多了解一下霧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