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1 13:45:18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96-2霧峰學,霧峰林家歷史探究

霧峰林家歷史探究

 

 

 

指導老師:吳昆儒老師

 

財法一A 范閎凱 (組長)

財法一A 黃國哲

財法一A 莊宗達

財法一A 江名祐

資傳二B  劉彥甫

資傳二B  陳佳欣

 

企劃緣起

 

前言、摘要

 

霧峰林家花園,擁有非常優美的自然環境且佔地廣大,從以前即為詩人、思想家及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們聚集地。雖為私人地方,但隨著時代趨勢漸漸轉型,和思想文化影響,則將萊園做不同的用途。起先是林獻堂先生於1932年組織「一新會」,辦理義塾,作為鄉親受教育的場所,台灣光復後定名為「台中縣立霧峰初級中學」,幾經改名、改制,成為今日之「明台高級中學」。

 

報告背景、動機

 

萊園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思想及商業價值的地方。因此我們將針對商業價值這個部份提出想法及建議,利用它的商業價值來使更多人認識霧峰林家花園及收藏林家花園的點滴。

                

小組介紹

 

小組組織圖

 

 

指導老師介紹

 

指導老師姓名:吳昆儒

 

 

經歷:現任明台高中公關組長、萊園資深導覽解說員

 

老師是個專業的解說員,慈眉善目,對於霧峰林家的來龍去脈以及心得,都可以編輯一本厚厚的書了,他在明台高中的名聲很遠大,許多明台高中的學生,都會跟他打招呼,老師是用真感情去對待學生,所以老師是個好男人。

 

組員介紹

 

組員個別介紹

 

全組討論全體採用背影和側面效果來呈現

                                  

組長:范閔凱 

 

 

我叫范閎凱,是這組的小組長,在台北出生,是個生活快樂的都市小孩。本人太害羞了,看到大家會臉紅阿!逼不得以只好放了這張相片分享給大家。可見我們想霧峰學達到一種近乎瘋狂的地步,老師們你們真是個人才~!             鞠躬  感謝 ︿︿*

 

 

本人姓黃名國哲,純樸的台灣屏東縣人,生於民國7847的良辰吉時,在同學間被稱為死台客,至於會被叫死台客的原因乃是因為染髮失敗後,活生生的就是個台客的翻版。目前就讀亞洲大學財經法律系一年級。

 

姓名:莊宗達

班別:財法一A

興趣:玩電腦

性格:待人和善,不善言詞

 

 

大家好我是財法一A莊宗達,這次霧峰學真的很累,尤其是這份報告更是改了又改,六月的導覽,我會努力的。

 

 

大家好,本人名叫江名祐,家住台中市南平路,我的興趣是打籃球,玩電腦。我個人認為我很樂觀,遇到困難決不退縮,我個人還認為,我待人和善且誠懇,總之我認為我是個超級無敵大好人。我現在就讀的是財法系,想找我就去財法一A的宿舍找我吧!我也很喜歡打籃球,我打的不怎麼樣,有興趣就來找我一起打吧!我的介紹就到此為止,雖然簡略,但重點都有提到,希望不要見怪。

 

 

姓名:陳佳欣

班別:資傳二B

興趣:看有關藝術的書、品嚐美食

個性:隨和、不擅言詞

介紹:雖然不善言詞,和我喜歡結交朋友。喜歡朋友哈哈哈的大笑、喜歡和朋友一起品嘗美食。

 

 

姓名:劉彦甫

班別:資傳二B

興趣:聽音樂、最近是吃冰

介紹:認識我的朋友,就會知道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總之,我是個隨和的人。

 

       

萊園介紹

 

這座花園是由林家第一位舉人--林文欽先生於清光緒19年(1893年)中舉之後所建並命名。命名源由為林文欽先生,效法老萊子『彩衣娛親』,為了讓其母親羅太夫人有一個休閒的地方,因而建造了這座花園,並稱為『萊園』,來源的歷史至今已經有113年了。

 

老萊子母親,當時已經高達90歲的高齡了,在他母親生日當天,老萊子把自己裝扮成小孩子,像是把頭髮綁成沖天炮頭,穿著很多種顏色的彩衣,然後在他母親面前跳舞,逗他母親開心。

 

萊園、吳園、北郭園、林本源邸園,號稱台灣四大名園。而「萊園雨齋」為台中十二勝景之ㄧ。如鏡的水面,把萊園景物收攝到一潭池水之中,坐在池畔,腳下可以接觸到,高不可攀的日月星晨、山光雲影、五桂樓、虹橋、歌臺、荔枝島以及竹林茅舍,水中倒影真似幻,既迷幻又驚奇,使上下空間更加深邃,輕風吹拂,產生綠而輕柔的紋痕,水波盪漾,洋溢著一股靈動的生氣,夏日一遊,令人熱惱消除,身心無垢。若到細雨綿綿的三月天,池上一片矇矓的煙雨,此為台中十二勝景的「萊園雨齋」。

 

萊園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林園,與火焰山九九山連成一片,擣衣澗引自山泉,順著地勢,蜿蜒到達五桂樓前的小習池,形成園內無數的自然景觀,如柳橋、木棉橋,巧妙的配合天然地形,加以改造利用,達到「因地制宜」「巧於因借」的自然山水林園特色。

 

萊園在火燄山九九峰之麓,是櫟社先賢吟唱和之處。在異族統治時,櫟社先賢以扶弊起衰、互通聲氣為旨趣,以延續傳統文化、惕厲民族志節為己任,藉著萊園山水之美,抒發心靈深處一股亡國的悲愴。

 

人物自是徐儒子,山林不數何將軍

稍喜茲遊得奇絕,萊園佔盡月三分

 

 

萊園十景

 

木棉橋、擣衣澗、望月峰、千步蹬、荔枝島、萬梅痷、小習池、考槃軒、夕佳亭、五桂樓

 

註:五桂樓、林氏祖瑩皆為內政部審核評定為二級古蹟

 

導覽順序

 

木棉橋 → 搗衣澗 → 萊園入口 → 五桂樓 → 飛殤醉月亭 → 虹橋 → 小習池 → 石頭公 → 林式祖塋 → 柳橋 → 三十六級高階 → 百年莿桐樹 → 林竹山夫子頌德碑 → 萊園一家石 →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 鐵砲碑 → 林文欽先生桐像

 

 

方法與過程

 

第 一 週:在大門口集合完畢後,吳昆儒老師就開始一個個地方進行講解,從由來到其歷史,都講解的很清楚,講述重點放在萊園十景。

 

第 二 週:老師帶我們去林氏祖墳那做補充,說明了為什麼那裡沒有18世的原因。因為大型古募系統有分【昭】跟【穆】,單為【昭】雙為【穆】。

 

第 三 週:前幾次參觀的都是萊園部份,今天我們到了附近的本堂,就是霧峰林家的下厝、頂厝。景薰樓及其附屬建築設計相當特殊,因當時的人迷信風水。

 

第 四 週:組員個人的明台高中之霧峰林家導覽,老師並在導覽考試前,有請明台高中的學生,示範介紹霧峰林家的各個景色內容和意義,以及歷史的來源。

 

第 五 週:這次導覽考試,算是一個驗收,因為我們已經過了五個星期,剩一個星期就沒有戶外課了。

 

第 六 週:這是最後一次在明台高中上戶外課,我們對導覽資料的熟悉度仍需加強。

 

導覽介紹

 

 

木棉橋:橫跨小溪上的小橋,舊稱作木棉橋,本來是做木橋,西元1921年改建為水泥橋,現橋建於1930年,因為橋的兩旁種滿許多的木棉樹而取名為木棉橋。

 

梁啟超先生曾吟:『春煙漠漠雨瀟瀟,劫後逢生愛寂寥。誰譴蜀魏啼不了,淚痕紅上木棉橋。』

 

 

擣衣澗:此處的水源發自於九十九峰的來源溪,繞萊園之北側而過,溪旁種滿木棉樹而得名。平時流水潺潺,清測見底,林間啼鳥,村婦擣衣,別有一翻鄉村風味。每當春臨大地,花開滿溪旁,小溪兩旁似如世外桃源,故稱擣衣澗。在以前沒有清潔劑的時代,婦女們都用蕪患子或者鴨健籐當清潔劑使用,上敘兩物品在經過搥打後就會產生泡沫,號稱是天然的清潔劑。

 

梁啟超先生曾吟:『谿紗浣霸月華明,筕帶蒲衣各有情。   我是蓬萊清淺水,山出原似在山清。』

 

 

萊園入口:此園門早先為四方亭,大正10年(西元1921年)改建為仿鐘鼓樓型的白壁園門。此門採用中西合併的建築方式,門口上方的裝飾採取西方巴洛克式的建築,而在門的兩邊則提上中式的對聯。

 

門上對聯為林幼春先生所題:『自題五柳先生傳,任指孤山處士家。』

 

此聯表現出萊園主人淡薄名利,雅慕陶淵明、林和靖(梅妻鶴子)高風亮節,灑脫飄逸之風範。

 

 

五桂樓:五桂樓初稱為「步蟾閣」。「步蟾閣」,步蟾即步月之美,是一閩南翹霄燕尾之迴廊樓閣。「步蟾閣」後來改名為「五桂樓」。當年頂厝林家有五位堂兄弟:紀堂、烈堂、獻堂、澄堂、階堂,且於樓前栽植五顆桂樹,故命名為五桂樓。五桂樓的一樓主要是用來招待賓客用的,二樓乃是羅老夫人的起居之所,二樓的陽台主要是用來觀戲用的。

 

梁啟超先生於民國前一年(西元1911年)曾遊園數日,下榻於五桂樓,此樓因而聲名大噪。

 

梁啟超先生曾吟:『娟娟華月霧峰頭,汜汜光風五桂樓。   傳語玉孫應好住,海隅景物勝中州。』

 

 

飛觴醉月亭:越過虹橋,踏上荔枝島,即來到飛殤醉月亭和小習池,這四個景點實為一體。「飛殤醉月亭」原為三面牆的軒,稱歌臺,俗稱戲臺,當時虹橋並未築成,來回荔枝島僅靠小舟,戲班表演前必須搭乘小舟,劃破池水,增添詩情畫意。飛殤醉月亭也為詩人吟詩喝酒的地方,亭裡的詩人們喝醉了,直接把酒杯往亭外丟故稱為【飛觴】,「殤」即酒杯的意思;喝醉的人們,看著倒映在水上的矇矓明月故稱為【醉月】。

 

1936年由林階堂先生改築成現在四面敞開透空的涼亭室,亭上有林階堂之對聯:『月明池影一樓靜,風動梅花隔崦香,香飄丹荔風三面,綠蘸清池水一奩』

 

梁啟超先生曾對荔枝島吟詩:『一灣流水接紅牆,自憨圓陰納午涼。  遺老若知天寶恨,新詞休唱荔枝香。』

 

 

小習池:堪輿的基本風水觀念是認為地有地氣,水有水氣,人有人氣。氣旺則生氣蓬勃,氣弱則衰。山聚氣,川帶財。小習池的水引山泉水,至今池中扔有許多魚在裡面游動。

 

池中之水是地下湧泉,終年碧波千層,水畔離枝映影婆娑,每當春雨綿綿,別有一番景色,「萊園雨齋」就成為台中十二景之一。每當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穿透過池邊的柳樹倒映在水中,大地都變成黃色,一切都在靜止中,偶而間池中鯉魚跳躍而上,在寧靜中譜出美妙的樂章,那一草一木美如仙境。

 

梁啟超先生曾吟:「一池春水干誰事,丈人對此能息機。高柳吹綿鴨隱睡,荔枝作花魚正肥。」

 

( 無照片 )

 

虹橋:原本荔枝島與五桂樓之間僅以一竿橫跨,人要上歌臺要藉著舟楫為交通工具,後來因不便,1906年築一木橋,在昭和10年(西元1932年)改建成水泥橋,因為此橋彎彎的遠看像一座彩虹,故稱為虹橋。

 

 

石頭公:台座是用海中的鐘乳石砌成的,為林氏祖墳的后土,由一顆大卵石雕刻人的五官,背部有貝殼飾物當護靠,造型相當風趣,是紀念開台始祖──林石公而立的。從這裡可以看出萊園主人的用心,石頭上的紋路不僅笑容可掬,細看就是『后土』兩字。墳墓系統有皇天,后土。左皇天、又后土,后土為地神。

 

( 無照片 )

  

林氏祖塋:建於萊園山弧型小丘的向陽坡上。山要弧形才能聚氣,水要內弓才能帶財,墳墓向陽才不至於陰溼。此墓最大的特色在於採用陽宅式的設計,這個墳墓是屬於單穆系統(大型古墓系統分為「單穆雙昭」,左為昭又為穆。)

 

( 無照片 )

 

柳橋:通往夕佳亭的一所小橋因旁種滿柳樹而得名,此橋建於大正十一年(民國11年、西元1922年)。1930年改為水泥橋,與霧峰林家同跨擣衣澗。

 

 

三十六級高階:通過柳橋,前往夕佳亭的高階,在日據時期一些組織為了躲避日本警察的查緝,而在緊急時刻可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及建造符合三十六級台階的階數,可通往萊園的後山,可以逃往吉峰村、桐林村、入埔里等地,為緊急避難之路。

 

 

百年莿桐樹:刺桐樹又名公雞樹。這顆刺桐樹和萊園同樣年紀,已經113年。莿桐樹最能表現四季的變化,夏天盛開紅花,秋天長出綠葉,冬天開始掉葉,春天則是光禿禿的。

 

以前附近的居民相信他的樹皮可以治病,很多人來剝樹皮,為了避免樹木枯死,故用鐵絲網圍起來,而且看似是兩棵樹,其實都是同一棵,因為之前建築校舍時把土都往莿桐樹附近集中,所以那裡會顯的特別高,其實的樹根還在更下面的地方。

 

 

林竹山夫子頌德碑:日治時期的同化政策嚴禁漢學,雖然曾遭受日本政府的憚忌制止,但是夫子仍凜然不屈:「吾授學也,非賣學,應人之求傳之,何謂犯法。」日人無可奈何,只好佯裝不加追問。    

 

民國38年孔子2500年誕辰紀念日,建立圓柱型「恩師林竹山夫子松德碑」以資紀念。這在台灣這種圓柱型的紀念碑很少見,乃取其德性圓融之意,圓柱下方的柱台用以顯示他為人方正,「圓為規,矩為正」故以此造型的石柱來紀念他。

 

 

萊園一家石:這是一座代表萊園精神的紀念碑,由第一任校長林攀龍所立,上題「萊園一家」,因為他非常注重師生情誼,故立此為校訓。明台高中三棟校舍分別為:灌園樓、南陽樓、允欽樓分別代表林獻堂(字灌園)、林攀龍(字南陽)、林文欽(自允欽)三人。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日治時代,文人為保存漢文化,在皇民化運動之下,發揮所學成立詩社,讓台灣人仍保有學漢文的機會。因此,當時詩社林立,霧峰的櫟社與北部的瀛社、南部的南社,並稱台灣三大詩社。櫟社在詩詞歌賦之外,也是文人抗日運動的集會所。

 

櫟社由林癡仙、林幼春於西元一九O二年創立,所謂「櫟」即無用之木也,用以自諷所學漢學已不再是科舉科目,轉眼變成無用之學問,但另一方面,也引道家之無用之用,雖以文人消遣用的詩歌方式存在,但在保存漢文化方面,著實貢獻良多。櫟社在林獻堂等人的先後加入後,西元一九二一年為成立廿週年慶,是為最風光且最昌盛的年代,因此立題名碑,為當時社員做一個歷史的見證,碑上名人有許多是後來在台灣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

 

目前座落在明台高中校園內的一座美麗水泥石碑,適逢櫟社百年慶活動剛結束,八十一個年頭下來,不變地訴說著櫟社最活躍的年代,中空的水泥石柱,不但在九二一大地震中展現出其強韌的耐性,更曾為漢聲雜誌評為台灣最美水泥碑塔之一

 

 

鐵砲碑:清朝時期,台灣三大亂事之一的戴潮春之亂,其手下大將林晟曾帶三萬六千大軍來攻打阿罩霧,當時下厝林文察正帶領霧峰地區訓練精良之台勇至大陸協助清廷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故當時霧峰地區林家僅餘下單薄人力,所幸當時有東勢羅冠英與太平林家族人的馳援,加上僅有之幾尊大砲,在頂厝之林文鳳的帶領之下,靠著精良的武器,以寡禦眾,擊退林晟的軍隊,成為佳話。

 

林獻堂惟恐後世子孫遺世先人之功蹟,因此建立鐵砲碑以為紀念,碑文部分為出生台南,由林家資助上京考取進士之陳望曾所著,將當時砲火猛烈,情況危急,表現得淋漓盡至,而碑文後還有林獻堂之七言詩讚。相傳於石碑前原有一尊鐵砲陪襯,故名鐵砲碑,然而因年代久遠,鐵砲現已不復見,亦無可考。

 

 

林文欽銅像:林文欽先生像不同於一般學校校園內的銅像,在明台高中校園內的,是由日人藝術家後藤泰彥於一九三五年所塑造,為紀念萊園主人林允卿先生銅像。匠心獨俱、典雅莊嚴的林允卿銅像,除了其在藝術方面的價值外,更重要的是代表著林文欽先生對歷史上的意義。

 

老一輩的鄉民應該還聽說過「萬安舍」這位林家大善人,就是指林文欽先生,他樂善號施常資助地方民眾,修築道路建多處渡口,尤其是在大肚溪下游,靠近烏日的渡口,更是為往來的旅人服務了近半世紀之久,林文欽先生亦是前清的舉人,他考上舉人使林家成為五大家族中,唯一與文化事業聞名的世家,五大世家是基隆嚴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日治台灣時期不願意出仕為日本官,後來林獻堂先生對台灣的貢獻,應是受父親感召不少。

 

               

 

萊園多元化

 

   建議事項

說明

1.與各級學校單位機關、企業、旅  

  行社等等合作。

利用團體的聚集力、吸引力讓更多的人來探訪萊園的秘密。

2.古蹟商品化,例如明信片、馬克杯、

  吊飾。

遊客往往外出旅遊總是會想要帶紀念品回家,證實了自己到過了什麼地方。

推出現限量版產品,吸引人群來搶購。

 

3.人物公仔

霧峰林家的先祖對社會有許多的獻,在歷史上有事小有名氣,因此利用這個特點來設計人物公仔,以供大家收藏。

4.郵票

霧峰林家系列紀念郵票,以裡面的風景

當作郵票的圖片,每天限量幾百套,讓大家有紀念的價值。

5.出租年代服飾

萊園已有113年的歷史,經歷的清朝、日治時期至今,幾經的改朝換代,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服裝各色,利用服裝的改變讓遊客彷彿時光到流,更能融入林家故事與古蹟之中,也使拍照起來更有味道。

6.出租場地販賣小吃

小吃部可以用以提供遊客歇腳休息。

 

結論

 

霧峰林家花園,雖為私人地方,但隨著時代趨勢漸漸轉型,和思想文化影響,在台灣光復後定名為「台中縣立霧峰初級中學」,幾經改名、改制,成為今日之「明台高級中學」。

 

萊園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思想及商業價值的地方。人與霧峰這塊土地的歷史與牽連,還有更多亙深入的歷史是我們還不知道的,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霧峰林家花園及收藏林家花園的點滴。

 

來這裡可以欣賞漂亮的風景,歷史古蹟名人所留下來偉大的事蹟,讓你置身於古代,讓你情不自禁的想逛完這個美麗的地方,

 

 

心得分享

 

組長:財法一A 范閎凱

 

我覺得上霧峰學,可以讓我知道霧峰林家裡面的歷史,也藉由吳老師的導覽解說,讓我能更深刻的體會,而且老師想訓練我們,成為一個導覽解說員,剛開始我聽了很驚訝,想說在短短時間要導覽全部,有沒有搞錯,因為從來沒有過這種經驗,要考驗我們的能力,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煎熬與挑戰,途中的辛苦經驗,那不是一天兩天說的出口的,汗水與淚水都揮灑了不少。

 

我們團隊合作都熬過來了,如今讓我了解霧峰林家更多資訊,在這次活動中,讓我了解團體是多麼重要,一個人是辦不到的,要經過討論合作,很多東西我們一年級果然不太懂,很懊惱要怎麼著手,不過經過兩位學姊出馬,一手搞定一堆書面資料和ppt,超佩服的,讓我們這組克服許多艱難的任務,真謝謝阿。

 

但是霧峰學,給我施加很大的壓力,每次作業都不提早講,我們每次做好報告,一個老師說一種版本,都不知道該聽誰的話,乖乖做好,卻一堆需要修改,光是想完成這個報告,我們大概列印超過四次以上,白紙都不知道花費多少張了。

 

何況還是彩色影印,更耗成本,霧峰學這個通識課,上完還要一堆事情等著去做,使得我們本科系,都少了許多時間研讀,或許這是磨練,但是第一次上到這種課,我當然有些適應不來,第一次報告做那麼多次,一直被退件,一直修改,要內容充實,但是我敢說我們這組是很認真的,花費很多時間來完成,別組不用導覽,我們還要多出來導覽,要更花費心力,去完成霧峰學這門困難重重課。

    

組員:財法一A 黃國哲  

 

在【霧峰學,學霧峰】這堂課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霧峰林家花園的事,在還沒上這門課前,我對於霧峰林家這個名詞是連聽都沒聽過,只對板橋林家花園有印象而已,後來在經過吳昆儒老師的細心導覽解說後,我對於霧峰林家花園,這個地方終於有了更深的認識。剛開始選這個主題時,我以為就只是去認識一下霧峰林加這個地方而已,後來聽到老師跟我們講,要負責帶班上同學導覽時,突然感到晴天霹靂。

 

天阿!!那是一個多麼艱難的任務阿,我做不到阿。要是沒做好,我可能會面臨到被當,或是導覽時在同學面前出糗,很多種不安的感覺在我心中徘徊。吳昆儒老師一直對我們說,我們一定會做的很好。

 

因此,為了不使他失望,我很努力的催眠自己,一定會把這件事情做的很好,除了催眠自己之外,在他上課時我也很認真的聽講,儘管那裏的蚊子叮人,是多麼癢,或者是颳風下雨,我也在所不惜的去上課。

 

至於如何去做好導覽這件工作呢??我自己是覺得上課時認真的聽,回家在稍微把不了解的地方看一下就好了,我認為導覽這件工作,就是把一個東西介紹給遊客知道,大部分的遊客,其實不知道這個東西的歷史,只要你把一些重點給掌握住,講的時候不要錯的太離譜,實際上你講錯時,遊客未必會知道你講錯,在我掌握到這個重點時,我就對導覽這件事情,不再感到害怕,反而覺得導覽,只是我們與遊客間的互動關係罷了,沒有什麼好害怕的。

                           

組員:財法一A 莊宗達   

                                      

這幾個禮拜以來,吳昆儒老師教了我們非常多東西,從霧峰林家的開台祖林石先生,到近來的霧峰林家,讓我們了解這段時間內,霧峰林家的轉變。從一個以武勳聞名的世家,變成已聞風著名的世家,這當中的轉變,是因為林文欽先生考上清朝的舉人,讓霧峰林家,變成五大世家中唯一以文化事業聞名的世家。

 

當時台灣有五大家族,分別是基隆嚴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這五家,除了林家以外,他四家都是以經商而聞名,明台高中有很多景點,可以看得出來,當初霧峰林家的家大業大,從石頭公到木棉橋等建築,不難看出當時霧峰林家的財力雄厚。

 

而霧峰林家在歷史上也很活躍,像林文察先生就是,林文察先生從平定小刀會開始嶄露頭角,之後平定戴潮春之亂,還率領霧峰當地的鄉勇,去協助清廷去平定太平天國,替當時的清廷立下汗馬功勞。

 

可惜,之後被太平軍圍攻,以至於兵敗身死,在他死後清廷追封他為太子少保,以當時清廷不中用台人的情況,能被封為太子少保真是談何容易,可見其立下的功勞是多麼的顯赫。

 

除了林文察先生外,林獻堂先生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在當時日本人統治的情況,為了台灣議會的設立煞費苦心,多次向日本人請願,甚至組織人到日本請願,為台灣議會的設立做了很多事,當時林獻堂加入櫟社,使當時的櫟社沾染上了政治色彩,林獻堂先生對台灣民主,所做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像這一個一生都心繫祖國的人,在戰後居然差點在228事件中,被當成漢奸抓起來,難怪他會對此心灰意冷,最後病逝於日本。

 

霧峰林家在日據時期時也是最先進的,在當時以水泥做的建築物為流行,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台高中的景物,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日據時期所建的,在當時日據時期時,霧峰林家就已經擁有可以洗冷、熱水的浴室,還有以水泥所做的透氣牆,除了兼顧透氣和美觀外,又對居住人的隱私有相當大的保護。

 

在當時日據時期就能做到這種地步,由此可見霧峰林家的先進程度,在當時的日據時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這幾個禮拜在明台高中上課,讓我了解當時的霧峰林家的狀況,我在這幾個禮拜學到很多,很多是我當初不太可能去學的,不過既然有這一個學習機會,就應該要好好的把握。

 

現在學習的課程也告一段落了,要好好準備之後的導覽解說,畢竟那才是之後的重頭戲,到時候的導覽,就能知道我們在這幾個禮拜學到了什麼,還有有沒有認真的去學習,到時候六月那次的導覽,會展現出我們努力的成果,以及吳昆儒老師教我們的導覽技巧,我們會在那一天展現出,我們這幾個禮拜,在明台高中努力的成果,到時候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請各位拭目以待。

 

組員:財法一A 江名祐

 

時間過的真快,戶外研究的課程已經結束,霧峰學這們科目,真的讓我學到很多,尤其是戶外研究的這幾堂課,實際探查林家花園萊園古蹟。我們的老師是明台高中的老師吳昆儒,他的教學非常認真,也敎了我們很多報告的方法,以及面對觀眾該有的禮貌,還有很多很多,真的讓我獲益良多。

 

明台高中就是以前的萊園,裡面的建築非常漂亮,且相當有舊式建築的感覺。尤其是飛殤醉月,真的是一個不錯的乘涼地方,而且很多地方都有題詩,非常有詩情畫意,增添不少美麗,我到現在還意猶未盡。

 

老實說,當初會選這個老師,是因為前面太多人選了,結果就只有撿剩下的,結果剩下的,反而是最好的,真讓我想不到,這個戶外研究,讓我學習到很多。

 

而且,也讓我學習到,如何團隊合作。團隊合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還好有學姐在,不然我們這些一年級的學弟,遇到困難時,還真不知該如何解決,所以我說,我的運氣還真好,跟學姐同一組,而且還是認真負責的學姊。

 

不過,選這門通識課還真多功課要做,一大堆報告,簡直就是多到爆炸,雖然報告多是好的,可以增加不少知識,學習到團隊合作,但是畢竟這只是選修。雖然大學生很輕鬆,但還是有很多主修的考試要讀,法條要背,報告要做。所以希望老師大發慈悲,不要再出這麼多報告要做了,真的是,快做報告做到瘋了,哈哈!!

 

我們做這麼多報告給老師們看,但報告不是重點,重點是最後的戶外解析。最後各組都要介紹自己的戶外學習地方,我們介紹的是明台高中,希望各位老師拭目以待,我們這組真的超厲害的,保證不會讓各位失望,哈哈!!

                       

組員:資傳二B 劉彥甫

 

在霧峰學這堂課裡,我們學到了其他學生,在霧峰念書時不曾有過的體驗──實際到霧峰鄉,去了解當地的文化古蹟"霧峰林家"。我想,要不是這堂霧峰學,我可能到大學畢業,都不會去更進一步了解它吧!

 

一開始聽到要到明台高中去上課,我實在有點傻眼!因為我以為都只是在學校、在教室吹冷氣上課,根本沒想到說有一天,我們會到戶外(除了體育課以外)去上課。

 

真的,剛開始上課時,整整備太陽曬了兩個小時,我跟我同學都快中暑啦!雖然有休息時間,但是太陽還是大的跟甚麼一樣。不過,幸好導覽解說的吳昆儒老師講解的很不錯,讓我們覺得好一點。缺點真的就是太陽太毒了。

還有,這門通識課的作業報告,出乎我意料的多很多!令人有些吃不消,雖然說報告多不一定不好,可以增長見聞甚麼的;但我還是覺得有點多。

 

有些東西一改再改,還有要上台報告、甚至還要帶全班實際去明台高中當導覽解說員!而且為了當一天的導覽解說員,我們一直在戶外上課的時候,經過吳昆儒老師不斷的考試、測驗導覽的內容……等。

 

優點是可以比其他來霧峰唸書的人,多了解霧峰林家、萊園的歷史,將來別人問霧峰有甚麼時,不至於甚麼都回答不出來!缺點是在幾個禮拜,把這麼多導覽內容硬是記起來真的吃不消,更何況我們也不是只有這一門課,有這麼多報告作業。

 

不過我覺得還是很謝謝吳昆儒老師,謝謝吳老師這麼有耐心的包容我們,這些稍嫌散慢的大學生,及帶我們導覽萊園的辛苦,真的很謝謝老師。

雖然我們是群很不稱職的解說員!哈。

 

組員:資傳二B  陳佳欣

 

時光飛逝,轉眼間在明台高中上課六個禮拜已經結束了,透過吳昆儒老師細心的指導及解說,短短的幾個禮拜,讓我們認識了霧峰林家萊園。霧峰林家是一個雍有豐富歷史、文化、和思想轉變的地方,在以前大家還重男輕女觀念,他們卻已懂得如何尊重女性,這就是依個非常重大的思想方面轉變。

 

還沒踏進萊園,其實就已經聽說過霧峰林家,對於他的故事及古蹟建築,就有點興趣,沒想到選修霧峰學,讓我近距離的了解霧峰林家的故事,原來林家是我們以前歷史課本所提到「林獻堂」先生的家,突然的覺得自己,又與古人更接近了一點,更接近了台灣的歷史。

 

萊園真的是一個很美麗,且可以讓人放鬆心情的地方,裡面有相當多高大的樹蔭、花草、小池、涼亭等等。當初聽到老師說成果發表時,必須帶領其他同學解說萊園,老師想要訓練我們,成為可以讀當一面的解說員,頓時讓我們的組員都傻眼了。一開始沒有聽廖淑娟老師提過,事後又多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任務,讓人感覺很像誤上賊船,有點令人不愉悅。

 

不過吳昆儒老師是個幽默風趣、散解人意的指導老師,讓人上起課來可以輕鬆自在不拘小節,但是態度是很重要的,也因此讓我可以很開心的學習。最後,對於解說員,老實說我還是很不喜歡,不過我一定可以勝任它。

 

參考文獻

 

1.     明台高級中學校園網站。 http://www.mtvs.tcc.edu.tw/index.asp

2.     明台高中人事處公關組長吳昆儒老師導覽解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