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 08:00:00蔚藍海岸

TV and I-Part I

    好一陣子沒打開電視了。開了電視,也總是慣性地拿著遙控器切換頻道,不停「繞著頻道轉」,卻始終無法在一百多台的頻道中找到一台讓我想停留片刻的節目。不是選擇太多而無法選擇,而是沒有幾台能引起我的興趣。我不禁想起小時候的自己被父母笑稱是「電視兒童」,我也真的曾經認真跟父母說,沒有電視我活不下去。當時是黑白電視,而且只有三台,我卻看得津津有味。對比現在,真是恍如隔世的轉變。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很愛看電視。那台外表四四方方、正前方看來有個玻璃凸面的機器,右下方有個可轉動的卡榫,可以開關跟選擇三個頻道:台視、中視跟華視,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台神奇的百寶箱,裡面有好多小人,輪番展演各種動態畫面,呈現一個我從未曾想像過的世界。那時電視有開播跟收播時間,我常早上起床就打開電視,看著電視畫面從沒有訊號到即將開播前會出現電視檢驗圖來供觀眾檢驗電視畫面是否正常,之後就會出現一段音樂、國歌或是費玉清唱的《中華民國頌》作為開播的「儀式」,我的心就跟著開始興奮了起來,準備迎接各式各樣的節目。那時每個節目時間都不長,短則十分鐘,長則一小時,我就從早到晚黏在電視機前面,興致勃勃扭轉著卡榫,看著三台在不同時段播放的節目,一直到晚上收播時間,聽著費玉清唱《晚安曲》宣告一天的結束,看著畫面又轉為雜訊,才依依不捨又心滿意足地上床睡覺,等待明天又可以看電視的時間。那時覺得有電視可以看是一件好幸福的事。也因為常看電視,電視總有國語字幕,那時一開始還是從右至左,我就跟著學習國字,久而久之竟不知不覺認識好多國字,到了幼稚園大班我已經可以識讀報紙大部分的字,這點讓父母親及他們的朋友嘖嘖稱奇,想說這孩子怎麼這麼小就會讀報紙。殊不知電視就是保母兼家教,提供我教育跟娛樂。
    那時看的電視剛開始是黑白影像的,後來才有彩色電視。我依稀記得電視畫面轉成彩色時我悸動的心情。螢幕中一直以來都同樣顏色的人與物,竟然終於跟現實世界一樣有了五顏六色,不用再去想像這個女主角的衣服上的深淺顏色究竟是深藍還是深紫,是淺綠還是淺黃,一個花瓶也不只是圖案或線條讓它與眾不同,它瓶身的顏色完整了它的美。
但不論是黑白或彩色,都無損於不同節目類型帶給我的樂趣。我記得小時候最常看的就是布袋戲、歌仔戲以及一些教育節目。布袋戲當然就是黃俊雄布袋戲,最有名的人物莫過於雲州大儒俠史艷文、他的朋友劉三跟二齒、大反派黑白郎君與他的幽靈馬車。那時中午放學就急著要回家看十幾分鐘的布袋戲,要知道這個英雄人物的冒險現在又進行到哪裡。其實我現在根本已不記得當時吸引我的到底是什麼,可是那種看見一尊尊小人偶栩栩如生地移動、打鬥,還會唱歌,就覺得好特別、好有趣的心情,是我始終記得的。我記得多年後有次再打看電視看見黃俊雄布袋戲的劇碼,赫然發現人偶都變得好大一尊,服裝也變得精美華麗,連唱歌時嘴巴跟手掌都可以配合著節奏歌詞適時張合。我不禁感動布袋戲已進化到這麼美輪美奐的境界,但是在感動之餘,我卻明白這不是我小時候熟悉的布袋戲。它屬於這個世代的布袋戲,我卻會懷念以前那時一切看來簡樸卻足以讓人看了熱血沸騰的布袋戲。布袋戲是黃俊雄大師獨占鰲頭,那歌仔戲當然就是楊麗花老師享負盛名。那時也不知道戲在演些什麼,但是看見這些人物穿著古裝,用流利的台語講了一串很厲害的話後,就會開始唱起一段歌詞,覺得這也非常有趣。那時也從來不覺得這有任何違和感,反而覺得沒法講出的心情,用一段優美還押韻的洗鍊歌詞竟然就可以精準地表達一切,真是了不起的演繹方式。或許正因這小時候的啟迪,長大後看見西方的音樂劇中人物也是前一秒還好好地說話,後一秒就突然唱起歌來的舉動竟可以很自然地接受。只是在歌仔戲的世界中更多是忠孝節義的故事,對於人情義理,我們的歌仔戲多了一份執著與深刻的描繪。
    至於教育節目,我最有印象的就是李艷秋主持的《每日一字》。每次片頭曲《翠堤春曉》一響起,就是預告「要來學新字了」的儀式。看著李艷秋用字正腔圓的國語介紹著國字,螢幕上以永字八法顯示字的寫法、並且介紹發音、語意及提供例句讓人理解字的用法,那就是我小時自學國文的時間。除了《每日一字》,我也看過電視播出關於《三字經》內容的節目,那也是我很愛看的節目,甚至還因此央求母親買一本三字經給我背。明明就是似懂非懂的年紀,但是對照著上頭有注音符號,自己讀著讀著就把一本三字經從頭到尾背起來了。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為什麼要背起來也不知道,因為學校並沒有要求,可能是自己對於那三字一句,一篇有四句的韻律覺得有趣,也想挑戰自己的記憶力吧?但是經由電視節目的引導,讓我因此自學了許多知識,這就是我一直很喜歡電視的原因。那時電視也有新聞跟兒童節目,但是我反而比較沒有興趣。新聞內容太生硬,對一個孩子來說真的難以理解;而兒童節目對那時的我來說又相對無聊。看著一群小孩跟一個姊姊在那蹦蹦跳跳,不是我喜歡的場景。現在想來「三歲定八十」還真有幾分道理。那麼小就能看出我不喜歡群體活動的個性,反而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探索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那領域可能是大人的世界。在同齡小孩子還在一旁吵著要吃東西或喜歡一起唱跳時,我卻想要趕快回家看電視,看著不同的電視內容學習。
    雖然那時什麼類型節目都多少看一些,但是主要還是喜歡觀看卡通、綜藝跟戲劇節目。卡通一直是我童年時期非常重要的娛樂節目。那時很小就看《小叮噹》,配合當時出的漫畫本,對於小叮噹、他的妹妹小叮鈴,還有大雄、靜香、技安、阿福這些主角人物再熟悉不過,就像是童年認識的老朋友。《小叮噹》後來改名成《哆啦A夢》,當中幾位人物名也更改時,我一度不太能適應,因為那感覺是兒時記憶被迫更改,小時候陪伴我成長的那隻藍色機器貓明明就不叫哆啦A夢,常欺負大雄的那兩位也不是胖虎跟小夫啊!這些更改後的名字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情感的連結,彷彿就是另一部跟《小叮噹》很像的孿生作品,或就是平行時空中的另一個故事吧?除了《小叮噹》,印象中很小的時候也看了《大力水手》、《太空戰士》、《神力女超人》、《無敵鐵金剛》、跟《藍色小精靈》。大力水手吃菠菜瞬間獲得力量的畫面、《太空戰士》那句「萬能的天神,請賜給我神奇的力量」,神力女超人那身白色戰鬥服配上紅色披風,還有那匹漂亮的白色飛馬,以及一群戴著白色小帽的藍色小精靈出場時的可愛模樣,都是刻在心中的影像。《大力水手》、《太空戰士》和《無敵鐵金剛》是以男性為主角的故事,可是那時我也是看得很開心,或許也覺得打殺戰鬥是男性的行為,幸好跟女生無關,反而可以用抽離的態度去觀賞。反倒是那時看見《無敵鐵金剛》中有女性角色駕駛的木蘭號,卻是從胸部發射飛彈的劇情設定,總是覺得有些尷尬。那時同齡的男孩子會以這橋段取笑女孩子,其實對於女性來說某種程度也是一種霸凌與性騷擾吧?但是即使如此,每當聽到「我們是正義的一方,要和惡勢力來對抗」這片頭歌曲響起,還是會熱血沸騰地觀看無敵鐵金剛跟木蘭號又殲滅了哪些怪物。那時以女性為主角的卡通有《小甜甜》跟《莎拉公主》,但我對前者沒興趣,反而比較喜愛後者。可能是因為《小甜甜》那時播的集數太多,我已沒有耐心去關注這個從小生長在孤兒院的女孩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她跟帥哥安東尼後來究竟有沒有在一起。《莎拉公主》敘述的是一名家道中落的千金小姐如何在學校裡面對那些勢利的教育人員及同學的欺凌,勇敢地挺過來,最後還能以德報怨,是非常勵志的故事。那時也看了《天方夜譚》及《綠野仙蹤》這類奇幻的冒險故事。《天方夜譚》是演了非常久的一部卡通,每週都讓我期待主角小胖跟他的八哥鳥飛飛又經歷了什麼冒險,並且在最後一集時開心看到飛飛變回人形,原來是一名可愛的少女,跟小胖兩人從此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綠野仙蹤》也是讓我認真追到最後一集的卡通,因為我真的很想知道小獅王、機器人跟稻草人最後到底有沒有得他們想要的勇氣、心跟頭腦。而到最後一集,才明白原來他們早已在一路陪桃樂絲跟她的小狗托托冒險的過程中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了。在這麼小的年紀,我就在卡通裡看見這麼深的人生道理,只是要真正心領神會,卻是要等到長大有人生歷練,才能真正明白的確是如此。
    上述的卡通都是在幼年時期看的電影,等到再大了些,又有新的卡通出現,包括《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一休和尚》、跟《名偵探柯南》。我記得那時剛看到《蠟筆小新》很是震撼,想說把一個五歲的小孩描繪得如此情慾高漲對嗎?後來知道這原來不是給小孩子看的卡通,才能合理化它當中所有的設定。但就算不是普遍級卡通,看見小新可愛的小狗小白以及他可愛的妹妹小葵,還是可以回到童年初心,忍不住會心一笑。《櫻桃小丸子》跟《名偵探柯南》都是長青級的卡通了,現在都還可以看到它們在電視上播映。跟《小叮噹》一樣,它們都經歷了人物外型與故事發展有所變動的過程。在我早期觀看的時候,人物造型看來都比較樸素,小丸子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鄰家女孩,常常跟爺爺一起做白日夢、跟姐姐吵架、跟小玉玩耍;柯南看起來就是一個打扮太正式的奇怪小孩,三不五時就拿著阿笠博士發明的麻醉槍射暈毛利小五郎後藉由他的身軀幫忙警方破案。但之後小丸子的樣貌變得比較可愛,柯南的造型也變得比較帥氣,小丸子的故事也變成是多線發展,小丸子身邊的人物也有成主線的故事,我印象深刻的是描述大野跟杉山這對喜歡踢足球的好兄弟的支線故事,還有一段時間是專門描述親情或友誼的片段,讓這卡通不只是僅限於家庭日常的吵吵鬧鬧,也有刻劃人情的深度。而柯南這卡通也進一步發展柯南挖掘黑暗組織的秘密的劇情,朝危險緊張的方向發展。但跟所有長青卡通一樣,這些人物的故事永遠都無法完結。如今我都已經步入中年,小丸子還是沒有如同大家預期的長大並且嫁給花輪;柯南也仍舊沒有破獲黑暗組織,變回工藤新一,跟他的青梅竹馬毛利蘭有個結局。我不知道這會不會是我人生一大遺憾,在有生之年都看不到這兩部動畫的結局,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現在每每看見它們在電視上播放,多少能讓我重溫年少時的記憶。《一休和尚》是有完結的一部卡通,雖然結局不是愉悅的,但是能把一名大師的年少經歷試圖用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呈現,讓人跟著他的經歷一起領悟人生該有的態度與想法,也是一部很有深意的卡通。想想我小時看過這些卡通真的不只是可愛的人像、有趣的動作跟好笑的橋段結合卻無實質內涵的節目。它們想要傳達的意義,說不定比現在孩子看到的動漫內容要來得重要跟深刻。至少我們這一代是這樣樸實地活過來了,這一代的孩子卻不是,或許也無法。
    綜藝節目是另一個我成長記憶的分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午間時段的《天天開心》,有勸世的短劇、介紹鄉土俚語,也有歌唱片段。晚上固定收看《連環泡》,有諷刺的短劇以及歌唱表演,其中最喜歡的單元就是《中國電視史》以及《中國小姐》。前者是以幽默短劇介紹電視史,後者則是探討社會議題。那時我很佩服方芳小姐在《中國小姐》這一單元展現出令人讚嘆的表演功力。開頭可以扮演一位扮相端莊賢淑但有時會有點小「出槌」的中國小姐,隨即在短劇中扮演各種角色,抒發民間百姓的各方心聲,包含上班族、家庭主婦、小學生、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甚至是精神病院的憤世中年人,她都能扮演得維妙維肖。這樣的出色表演者已是「絕版」,在現代根本難再看見。除了像《連環泡》這種短劇為主的綜藝節目,我也收看《大家一起來》這類的以問答方式贏獎金的益智節目。主辦單位事先設計題目製作問卷問一般民眾,以答案比例歸納出前十名的答案,讓參賽者來猜這前十名的答案是什麼。我就是看趙樹海主持的節目長大的那一代人,因此當後來他的兒子出道成為紅極一時的演員,那時我就深感世代的差距。當人們談論著趙又廷的時候,我總會忍不住在心裡想:「他老爸年輕時真的比他還受歡迎的!」另外除了這種每天都有帶狀的綜藝節目,週間也會有固定的綜藝節目。例如像週四晚上,華視會有《雙星報喜》,是巴戈跟鄒美儀一起搭檔主持的歌唱節目;中視就有張菲主持的《歡樂一百點》,主要是短劇、藝人訪問以及歌唱片段。到了週六、週日更是熱鬧不已。那時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週末在中視播出的《黃金拍檔》,由徐風、羅江、倪敏然、張菲跟檢場五人主持的大型綜藝節目,每次都在臺北社教館錄影,邀請觀眾入場觀賞現場表演,他們就直接在舞台上演出短劇,跟現場觀眾互動,歌手也直接在台上表演,很像現在我們看到的跨年表演模式。那時這五人被稱為「黃金五寶」,其中倪敏然跟張菲分別以他們的招牌短劇角色「七先生」跟「董娘」為眾人所知。每次看完《黃金拍檔》那些插科打諢、或是潑水、或是跌跤的演出,都會讓人笑得合不攏嘴。看到他們五人彼此互整、亂在一起的畫面,就有一種紓壓的效果。童年時的我,真的很容易被這些畫面逗得樂不可支。後來週末夜晚台視就推出《玫瑰之夜》,那時也是歌唱與明星訪談為主的節目,而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司馬中原先生主講的《鬼話連篇》的單元,介紹許多靈異照片跟相關故事。其實我一直都不喜歡聽鬼故事,因為我會被自己過多想像嚇死,而且我相信這世上確有難以解釋的超自然力量,說了搞不好會召喚出什麼,所以一直敬而遠之。可是那時我的父母超愛看這個單元,所以我也只好因有兩老壯膽而多少看幾集,但大部分時間我總是在這單元開始時就躲進房間,等到這單元結束再出來看其他單元。週末後來也有台視的《龍兄虎弟》,由張菲跟費玉清兄弟檔主持,一樣是歌唱類節目,但主要賣點卻是費玉清的黃色笑話橋段以及模仿蔡琴、陳小雲或是比莉等一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歌手。只要看見小哥費玉清身著正經八百的中山裝,卻使出渾身解數,端出讓他人設完全崩壞的演出,就覺得他真的是一個內外反差很大的人。這個我小時候聽他唱《中華民國頌》及《晚安曲》後才展開看電視的一天的人,竟然是這樣的冷面笑匠,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週日也是充滿精彩的綜藝節目。中午華視曾有以運動競技作為闖關項目的《百戰百勝》,由胡瓜、小亮哥跟徐乃麟共同主持。那時印象最深刻就是歌手都要參加這些運動類型的關卡,不是要踩過一排真假難辨的石頭到對岸,要不就是要踩著滾輪到另一端,只要過程一不小心踩空或中心不穩就會落水,若是過關就有打歌機會。看著那些參加者驚懼的表情,也是一種刺激感官的表演內容。後來過幾年到了晚間,華視又推出由張菲主持的《笑星撞地球》,一樣是短劇、訪談與歌唱為主,但是讓我印象深刻卻是短劇《兩代之間》中由邰智源飾演的「邰媽」這個角色,因為他把一個好笑的中年貴婦角色演得活靈活現。那句「幸福嗎?」「很美滿」的口號,是當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問答語。週日晚間那時有《鑽石舞台》,陪我走過童年歲月的是鄭進一與胡瓜主持的那段時間,節目特色就是由兩位反應快、善挖苦藝人又會模仿的主持人訪問一大票上節目打歌的歌手,當中也會穿插一些短劇。到了我觀看電視的後期,我會固定收看的只剩兩個節目,一個是週間的《天生贏家》,一個是週日綜藝節目《超級星期天》。《天生贏家》是曹啟泰跟況明潔一同主持的益智節目,我最有印象的就是《大家來找碴》的單元,要從一段影片中找出好幾處不合常理的地方,由參賽的來賓搶答贏獎金。這個單元很有挑戰性,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沒有仔細看其實很容易忽略問題點。每次我都會跟著一起猜,以訓練自己的眼力跟腦力,所以我覺得這個單元能吸引電視觀眾一起做互動是很棒的構想。《超級星期天》是由張小燕跟庾澄慶搭檔黃子佼跟卜學亮主持,那時各單元都有亮點,包括《超級比一比》,由來賓比手畫腳猜答案為何,《超級記者會》是由主持人訪問來賓一些較敏感的問題,測試來賓的反應,還有讓庾澄慶發揮音樂長才的《超級夜總會》,以及《超級任務》,是由卜學亮四處走訪尋找藝人委託他找尋的恩師或是同學。卜學亮那兩句「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住過必留下鄰居」以及「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都成為該單元的金句。每次到了要公布人有無找到時都是最高潮的時刻,因為攝影棚中有道門會打開,那可能是促成皆大歡喜結局的一個人、也有可能是一具電話、一封信,甚至可能是什麼都沒有的失落。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陶晶瑩尋找他年少時期崇拜的偶像費翔,最後也終於找著,這個契機不僅讓陶晶瑩一圓見到偶像的夢想而淚流不止,也使得費翔在中年時期再度在台灣翻紅,成為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