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 11:34:09蔚藍海岸

Food for Thought—【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

    七月初在YouTube頻道看到作家侯文詠上了王偉忠先生主持的廣播節目宣傳自己的書《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出版十五周年重新再版。我沒有讀過《金瓶梅》這部小說,除了因為常聽到大眾都把它粗淺分類成是「淫書」,覺得那我何必花時間去看一本古代情色小說之外,也是因為我對古典小說沒多大興趣,不是淫書的《水滸傳》跟《紅樓夢》我都沒讀過了,又怎麼會想去讀《金瓶梅》?但是因為侯文詠的介紹引起我對此書的高度興趣,因此就利用空閒時間閱讀,沒想到越讀越有趣,就這樣花了幾天將六百多頁的書看完了。
    在讀這本書時,我感覺雖然這是侯文詠對於這本書的內容的個人解讀,但是它其實可以當作是這本書的導讀,提供讀者從某一種角度去詮釋整本書想要傳達的訊息。以它分析的內容跟個人的觀點,這本書都可以當一本碩博士論文了,所以我讀完這本書,也等於像是粗略了讀過一遍《金瓶梅》,並且瞭解這本書真的不是只用「一本淫書」這樣粗淺的介紹就一筆帶過。光是裡頭登場的人物數量,他們彼此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對於當時社會的食、衣、政治與民生風氣、商業模式、階級意識的深刻描繪,就可以看出這本小說其實是經典之作,只因為作者用「性愛」穿插其中,寫明了人性的原始生理慾望、挑戰了禮教風俗的禁忌,因此被人貼以「淫書」的標籤,被禁看或被貶低。藉由侯文詠的導讀,我也因此消除了對於《金瓶梅》的錯誤刻板印象。
    讀完這本書,第一個大方向的心得就是:這小說中有誰跟誰是沒有搞在一起的嗎?我猜想侯文詠在寫這本書前應該是整理了一張詳細的人物關係圖,而我也可以想像這張圖中顯示人物彼此牽連的線條應該是像蜘蛛絲一樣緊密複雜,但主要連結的關係應該會是性關係,因為主角是西門慶與潘金蓮,他們兩人看來有「性愛成癮症」,會到處去尋覓新的性伴侶,因此就有很多人物跟他們搭上線;西門慶娶了第一任老婆死了後又續絃,之後又納了六個妾,但身邊的男書僮與家中的丫鬟他也不會放過,也常在外面搭上名妓,動不動在路上或社交場合就會搭上別的女人,就算是別人的老婆或母親也都無所謂;潘金蓮亦是不遑多讓,家中的僕人,丈夫的朋友甚至繼女的丈夫也都可以。光這兩人就已經讓他們身邊的很多人都是「婊兄弟」跟「婊姊妹」了,更別提西門慶其他的妻妾以及他家中的僕人也有這樣「搞內捻外」,各自會有新的姘頭或是互換姘頭,於是到最後我看了都暈了,才會問這書中有誰是沒跟誰搞在一起的嗎?可能只剩這些妻妾沒跟彼此搞在一起了吧?但她們就算彼此沒有性關係,卻是用性關係在跟彼此鬥爭。
    從這本書的導讀中,我看到性暗示或性關係確實是穿梭在《金瓶梅》整本書中。但我看完侯文詠的導讀後,覺得「性」在《金瓶梅》其實是女人的爭取權力地位的手段跟男人實現慾望的方式。在那樣男尊女卑的時代,女人沒有辦法像男人以功名或從商來得到社會地位,因此在非得附屬於男人的命運底下,她們唯一能夠使用的「武器」就是性。她們在性愛上使出渾身解數討男人歡心,就可以交換到她們想要的財富或是身分。有了財富,她們可以衣食無虞;有了身分,她們可以擺脫下人的地位,成為大戶人家的妾;成了妾,又可以因為侍奉先生得宜成為最受寵的妾,在家中地位不可小覷,可以睥睨其他妻妾,使喚得動所有僕人,這就是一個女人可以擁有的最大權力;正宮因為怕被妾以性愛拴住了老公得到權力因此爬到她頭上來,也會以性為手段,試圖受孕生子,產下兒子好鞏固自己大老婆的地位,但她想的事也會是其他寵妾打算的事,因此如同皇后與嬪妃門的後宮爭鬥,在民間百姓家中的女人,一樣為了鞏固地位、掌控權力而鬥得兇。光是只有離間彼此跟這個男主人的關係是不夠的,她們必須在床笫間滿足男人才能夠凸顯自己的優越之處,進而得到她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性其實是當時女性的生存方式。而男人以性作為他們想征服以及想得到肯定的慾望。他們尋花問柳,就像是獵捕一個又一個肥美的獵物,當他們在性行為過程中聽到對方對他們的肯定,也藉此感覺自己又收服了一處疆域並且是這塊領地的霸主,因而得到成就感以及自我認同。用「性」凸顯人性中為了生存、自我滿足的原始需求會採取的手段是很大膽但真實的表述,只是我們不敢真實面對這個真相,所以才會覺得《金瓶梅》是一本不入流的書。這或許正好呼應作者想要表達的含意之一,在一副遵從禮教、道貌岸然的表象下,其實有很多離經叛道的事情在進行著。它們與其說是「惡」,不如說是人性原始的本能。為了生存、為了慾望,人會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作者就是要捅破這層紙,赤裸裸地將這些人性面攤在世人眼前。
    看到《金瓶梅》中的女人以性為生存手段,也不禁為這些女人感到難過。我記得讀到書中導讀西門慶的第六個老婆李瓶兒死亡的情節時,不由得陷入沉思。一個女人從妓女成為人妻,結果之後因勾搭上西門慶這個更有錢有勢的男人,索性費盡心思除掉自己的丈夫,帶著丈夫留下的不少遺產嫁進西門家成為排名最小的老婆,喜好送禮討好眾人來與所有人交好,但最後還是得為爭搶受寵地位跟家中女人撕破臉,尤其是跟潑辣的潘金蓮槓上,自不免一場腥風血雨;之後她終於生下孩子,卻又因為潘金蓮的言語霸凌與企圖謀害自己孩子的威脅,加上西門慶在她生產完未調理好以及經期間仍強行要與她行房,使她身心皆受到極大折磨,終至香消玉殞,死時還不到三十歲。想來一個女人爭了半天,到底是爭到了什麼?在這樣的權力遊戲中,彼此算來鬥去,爭相為了得到一個男人的心,結果發現他最愛的還是自己,「性」也無法確保自己不敗的地位,兒子最後也死了,自己命也沒了。女人在這樣的時代中,真的非常不值。就算李瓶兒將死之前跟去世之後,西門慶表現出一副他其實最愛的是李瓶兒,我卻覺得那是因為李瓶兒嫁給他時帶來了不少財富助他創業,床上功夫也了得,還幫他生了一個兒子,重點是她嫁來沒幾年就走了,這種種一切都會讓西門慶只記得她的好。如果當初李瓶兒沒生孩子,再過個幾年,或許事情就不是這樣了。他要是真愛她,就不會仍在諸多鶯鶯燕燕中流連忘返。這又回到男人自以為的愛,對女人來說真的稱不上愛,只是說得比唱得好聽的屁聲而已。
    而《金瓶梅》的第一女主角潘金蓮何嘗不也是一個可悲的女性角色?作者花了這麼大的篇幅去敘述這個女人的故事,絕不只是要讓我們看到她是個「心腸惡毒的淫婦」這件事。侯文詠的導讀帶領我們看到潘金蓮是如何因她的成長背景而被迫從一個還有點良知的人轉變成一個再也沒有罪惡感的人。她身不由己被賣到大戶人家,又因被男主人「寵幸」而惹怒女主人,結果被賣給武大郎,過著貧苦的生活當然不是她願意接受的命運,但她唯一能翻轉命運的方式就是找到一個更體面的男人,於是她搭上了西門慶,最後得殺了自己的老公。當她殺了人,就再也沒有回頭路,她不想要再過著被買來易去的人生,於是就只能死命巴著西門慶這張績優股,並設法讓自己成為獲利最多的大股東,以消除自己一直被拋棄的不安全感。然而在前面已經有四個「姐姐」排著的壓力下,再加上西門慶的花心永無止盡,花名冊上不停增添新的名字,她為了生存再也顧不得是非對錯,一方面除去可能的威脅,害死宋慧蓮跟李瓶兒這些跟她爭寵的女人,一方面也跟不同的男人勾搭,想填補內心的空虛,但終究都無法得到她想要的真實感。她最後在西門慶死了之後又被趕出西門家,再度過著被轉來賣去的日子,結果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買下,最後慘死在他為兄報仇的亂刀之下。侯文詠在書中解讀潘金蓮一生被男人騙情感,但他們其實只想要她的肉體;她最後再次被武松騙了情感,卻沒想到是要她的性命。這是很感性的解讀,但是我懷疑潘金蓮真的有想過從這些男人身上找愛嗎?會不會其實她閱男人無數後,早就明白男人充其量也只是把女人當成商品,於是她也同樣把男人當成洩慾的工具,雙方各取所需,也沒有什麼真情實意可言?她願意被武松買下,也許也不是基於懷念當年那份讓她情竇初開的情感,只是純粹覺得又一個色胚看上她的美色。武松是她當初沒有色誘成功的,如今他買下她,表示他終究也只是另一個口嫌體正直的人,最後還是屈服了他對她的渴望。若不是這麼以為,她怎麼笨到要嫁給亡夫的弟弟,而沒想過他會復仇呢?因為她見過的男人全都是一個樣,沒有人不屈服色慾與名利,也沒有人會為了公理正義而戰,所以她當然不會料想到武松竟是一個可以為了哥哥報仇求得正義而等待這麼久的人。看到潘金蓮的死亡,我直覺想到以前看過的一部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潘金蓮的故事,活脫就是這部電影的「中國古代小說版」。她也是那個時代另一個可憐的女人。在導讀中,我看見了潘金蓮這個在「性」與「權」中迷失的女人,一生都被男人控制,最後還是死在男人的刀下。
   《金瓶梅》的第一男主角是西門慶。從這個角色的視角出發,我們看到的是這個男人如何以娶妻致富,利用這些女人帶來的積蓄或財產來做生意,累積財富,豢養食客,拓展人脈,收賄也行賄,更與朝廷官員形成政商勾結的共犯結構,除了可以取得買賣的壟斷權,也可以求得一官半職,甚至出了醜聞也可以利用這些政商關係擺平。這種種一切對應任何時代都毫無違和感。只能說人類文明雖表面上推展了好幾個世紀,實際上人類的慾望、勾結、鬥爭的樣態,從來都不曾改變過。侯文詠說《金瓶梅》將西門慶塑造成一個在事業上精明,有遠見、手腕,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成功商人,但是在女人眼中卻是一個好色、軟弱、自戀又有暴力傾向的人,這樣的雙面性讓西門慶成為文學史上一個複雜又迷人的角色。我看了第一反應就是:西門慶這角色真的很特別嗎?我們在生活上常可以看到或聽到多得是事業做得很成功,家庭生活卻沒經營得很好甚至搞得一團亂的男人吧?他們或許在賺錢、拓展事業這方面很有一套,可是面對跟人的情感關係他們是束手無策的,因為他們根本無心去耕耘這一塊。他們不懂女人哪有那麼多情感需求,甚至可能覺得她們很煩。所以說西門慶是個複雜又迷人的角色,我在想是不是很多小說都只是會放大主角的光明面或陰暗面,而刻意縮小他們的另外一面,以至於那些主角都只會被讀者記得他們是正義之士或是極惡之人,但西門慶卻讓人看到他的優缺點兩面很平衡地呈現著,因此才覺得很驚艷吧?這或許也在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雙面性,沒有完全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只是被人認為的好人把惡的一面藏得很好,而被人攻擊的壞人並不想讓別人看到他好的一面。
  另外,侯文詠在書中提到了兩個有趣的觀點。他說到《金瓶梅》描繪的是明代的社會,在那個時代婚姻是透過媒妁之言,所以男女跟對方沒有戀愛過就結婚,也從來不知道戀愛那種怦然心動、嫉妒、冒險刺激是什麼感覺。但這種感覺會在妓院找到,因為妓院的女人為了攏絡客人,學會各種才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都懂那麼一點,加上能言善道,床上功夫也當然不在話下,自然能夠吸引男人,在這樣能體察男人心的溫柔鄉中,找到戀愛的感覺。這當然可以合理解釋當時男人上妓院的原因。但這個論點就引發我思考一個問題:現在的人多半是自由戀愛結婚,表示男人也已經知道戀愛的感覺,那為什麼還是有男人愛上酒店甚至外遇呢?所以這表示男人會去找別的女人,跟婚姻是否曾讓人嘗過戀愛的感覺無關,而是跟人「想要追求戀愛的感覺」這件事有關。因為他想要一直處在那種新鮮、心動、兩人不用面對現實,只要整天玩樂、充滿濃情蜜意的狀態,所以才會想要投入另一個女人的懷抱吧?另外一點是他說西門慶搭上那麼多女人,而這些女性其實各有所長,這表示我們不該期望一個老婆同時擁有那麼多特質,免得像一台多功能的機器其實容易壞,應該要不同產品各負責一項功能,這樣產品比較能夠持久。呵,這聽起來感覺是要男人多體貼老婆,不該認為老婆應該要裡裡外外都能打點得周全完美,但是怎麼仔細一想,這是否是在合理化男人娶妻納妾的行為呢?既然一個女人不能具備多種特質,那就去找不同的女人滿足自己多方的需求,這樣男女也才能和平共處嗎?但是他在寫到李瓶兒去世之後,西門慶有多麼不捨這個小妾,提出的理由還是跟李瓶兒的「多功能」有關啊:有錢、有色、會討好、能滿足男人的性欲、並且生下兒子。所以歸根究柢,男人還是喜歡一個「多功能」的太太啊!這樣說到底,男人對於愛只是想要一種虛幻的感覺,對於女人也只是注重她們所提供的「功能」而非是這個人本身。真是如此,女人應該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吧?
    侯文詠在導讀也點出《金瓶梅》想呈現的是表象世界跟底層世界的對比。表面是禮教嚴謹的社會,底下卻充斥荒淫無度的勾當;表面是一句句為人著想,實際上是為自己打算;表面上是一副大家盡興和樂,私底下卻是互相批評嘲笑與咒罵;表面上一副恭敬順從,實際上是畏於對方的身分地位或是財富資源,並非真心以待;表面上一副志得意滿,實際上心中充滿自卑與不安。表象在一個人有權有勢、行情看漲的時候都可以好好維持,一旦一個人失勢或死亡,表象的帷幕被掀去,所有的底層實相霎那一覽無遺。西門慶死後,西門家就崩解了,有偷拿錢的妾,也有繼續偷人的妾,有拐走貨的合夥兄弟,也有吃裡扒外的僕人;當初一幫稱兄道弟的人全部失去蹤影,拿了一堆好處也翻臉不認人,趕緊再去抱下一個有力的大腿,只剩下幾人拿出一點錢幫西門慶辦一場寒酸的送別儀式。更別說朝廷的靠山也垮,人脈也斷,最後分崩離析,家業也落入他人之手。所謂「人走茶涼」真是一點不假。我們身處在表象世界與底層世界之中,卻仍往往迷戀表象的美好。侯文詠說西門慶一次次想用金錢或性來證明自己最棒,以為全世界人都愛他,但其實他死了之後也只是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我倒覺得西門慶不見得不知道金錢跟性都只是表象的虛幻,他或許也明白自己從來都沒有得到過任何人的真心真意。但是知道了又如何?那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絕望與空虛中,再加上他也沒有能力跟人交心,又如何奢望別人也真心待他呢?於是索性讓自己不去想這件事,就這樣活在表象的虛幻中,就算只有一刻的美好,都比無止盡的空虛來得好。
    回到書名中提到「沒有神的所在」。就侯文詠的敘述,在那樣的時代,人們為了追求名、權、利,沒有所謂倫理道德可言,也早已不相信神的存在,所謂「神」,也許是對一些是非對錯的價值的信念,或者是一股更至高無上的力量,能讓一切亂象回歸正軌,帶領人們走向對的道路。其實如同他對《金瓶梅》結局的解讀,神最終還是讓世人看見了這冥冥之中的安排,兜轉了半天,傷天害理的人最後還是一個個沒好下場,笑到最後的人竟是故事中忍辱偷生,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許神一直都存在,只是當一個世界太專注於世俗的慾望時,人們的心裡就不再有無形力量存在的空間了。書出版了十五周年後重新再版推出,或許表示如今這個時代需要我們再次閱讀這本書,藉由看《金瓶梅》的導讀,思考我們現今存在的世界是否也遺落了什麼,是否需要找回什麼,也才會知道我們生存在這世界上,到底在追求什麼,又該實現什麼吧?

上一篇:Relationship with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