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4 18:44:08pkl

文史小識-八股文起講範例舉隅

題目:《狗吠》(語出《孟子‧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

物又有以類應者,可以觀齊俗矣。

(以上是破題,「狗吠」上有「雞鳴」一詞,所以說出「又有」。孟子當時是說齊國富庶,不是憑空為狗吠,用「觀齊俗」可以籠罩全題。)


夫狗,亦民間之常畜也,乃即其推之,其景象果何如耶?

(以上是承題。大意是狗本是民間常畜,其吠有何可說?孟子所以提出狗吠,是為說明齊國富庶,而富庶的景象究竟如何呢?這樣寫,既承上講明為何提出狗吠,又引起下文的地問。因為只抱『狗吠』二字而說,必然只表現狗吠的聲音;這裡擴展到狗吠的背景範圍,就不愁沒有可說的了。)

若曰:

辨物情者,所以觀國俗;睹物產者,所以驗民風。吾嘗入齊之疆,而竊歎其聚俗之盛也。

(以上是起講。從齊國之內,民風國俗說起,民生富庶,當然養的狗就多了。這樣寫,先鋪開齊國的環境,狗所生存的背景就不致落空。起講即可開始「入口氣」。「若曰」即是說孟子當時即是這樣說的。)

豈但爭之雞鳴已哉!

(這種單句或小段都是文中的引子、楔子或黏合記。用在前邊的叫做「領題」、出題,用在中間的叫「過接」,用在後邊的叫「收結」,還有下文或暗藏下文的叫「落下」等等。這裡「豈但」一句即是第一比以前的「領題」。明代曾經把這部分的話稱為「原題」,八股的苛刻要求,是不許「犯下」或「犯上」的。
pkl1085 2007-06-10 13:35:47

以上說法引自張中行先生的意見(他好像把明清的考場規程搞混了,呼呼......),張先生甫於去年過世(1909-2006),這算是有實際寫過八股文的學人中,最後凋零的一位吧.....

chitsao 2007-06-06 22:53:59

「落下」就是最結尾的「大結」.

又, 明朝對於侵上犯下的要求並不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