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17:30:59活力小太陽[Jim_Chen]
2016塵囂裡的一方清淨地:萬華.西本願寺廣場
2016.10.20-鬧中取靜、靜享和風_西本願寺廣場(萬華406號廣場)
以上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1000138-260204
「西本願寺廣場」開放後常可看到許多愛好攝影民眾來到此地拍照攝影,網路平台上也有許多部落客分享遊記,古樸的鐘樓、懷舊的樹心會館、和風的輪番所、低調的本堂歷史建築錯落在綠意盎然公園裡,總在參訪者眼中形成幅幅美麗的圖畫。深具文化歷史及建築特色的「西本願寺」古建築群,藉由公部門進行活化再利用的營運推動,讓本廣場成為可延伸、擴大西門流行文化圈的都市廣場,及提供旅客在暢遊西門鬧區時另一處緬懷歷史長河的深度之旅,更期望吸引人潮聚集,再造艋舺地區的繁華榮景。
以上文字來自台北旅遊網: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356
西本願寺-1
台北市南昌路、福州街口,有棟和洋混合的日據時代古蹟,低調地隱身在圍牆後,外觀看起來古色古香,有近百年的歷史,過去曾經是名將軍孫立人的官邸,1998年改名為「陸軍聯誼廳」,簡稱「陸聯廳」,對外經營湘菜。
西本願寺-2
出身大阪的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於1907年起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參與設計興建如今的總統府、監察院、台北賓館等官方建築。「陸聯廳」完工於1909年,是他早期在台的作品之一,僅次於前一年落成的水道筒室(自來水博物館)。
西本願寺-3
這棟建物原本是水道課長官舍,不久改為古亭街高等官舍。1929年後被日本軍方取得,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都是在台最高軍事長官的宅邸。1949年台灣防衛司令孫立人遷入,此後官至陸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
西本願寺-4
1955年,孫立人將軍捲入「兵變」疑案被迫遷出南昌街官邸,被當局移往台中軟禁。孫家搬走後,軍方將其改為「陸軍軍官俱樂部」,1998年再更名為「陸軍聯誼廳」,並對外營業,是以湘菜聞名的國軍自營餐廳。
西本願寺-5
「陸軍聯誼廳」採半和半洋風格打造,一踏進門就可看見巨幅的「光武中興圖」,另一頭貴賓室則掛有孫立人將軍舊照;廳堂去年整修時改建為透明玻璃屋,有10餘桌可辦大型宴會,空氣裡飄著紅檜香味,透露著昔日的貴氣。
西本願寺-6
100%新鮮現榨柳橙汁
西本願寺-7
小羊咩第一次到大賣場參觀選購
西本願寺-8
擺好安全帶我們就可以上路囉
西本願寺-9
喜獲氣球一顆
西本願寺-10
鬼靈精怪
西本願寺-11
加冕儀式
西本願寺-12
Happy Halloween
西本願寺-13
這層逛完換下一層
西本願寺-14
家樂福初體驗
西本願寺-15
在熱絡繁忙的西門町、人潮往來最密集的捷運西門站1號出口,很難想像不過數步之遙的距離,就是日治時期「西本願寺」的所在地,遺留的建物群位於今日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
西本願寺-16
「西本願寺」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初建時為台北布教所)」,從1900年開始起造,前後歷經30餘年才完工,曾經是台灣規模最大、配置最完善的日式仿唐佛寺;從網路上的老照片看來,建築相當雄偉。
西本願寺-17
興建於日本大正13年(1924年)的「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是「西本願寺」殘跡中最完整的建築。屋頂做四坡水形式,並以日式黑瓦與脊瓦覆蓋,牆身採用雨淋板,部分內牆仍留有編竹夾泥之牆體構造。
西本願寺-18
最初輪番(寺院住持)是住在集會所裡,而隔年的一場祝融將整棟集會所內珍藏的經書全部燒毀,事發後由當時輪番佐佐木芳興建獨立的「輪番所」居住;今日則委由【八拾捌茶】經營管理,為古蹟活化再利用的典範之一。
西本願寺-19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領有台灣,本願寺派的僧人即隨軍來台佈教,是最早進入台灣的日本佛教宗派。當時主要的任務在撫慰出征的軍人、照護軍士傷患、為亡者舉行佛教葬禮,以及護送亡者遺骨返回日本等。
西本願寺-20
之後,本願寺派獲得日本政府核准,於1901年(明治34年)在現址附近建立起臨時本堂、集會所、宿舍等,稱「台北別院」。 創建之初,寺院東側的台北城城牆(今中華路)尚未拆除,因此廟門設在今西寧南路的方向。
西本願寺-21
1923年(大正12年),御廟所、鐘樓、樹心會館陸續完工;翌年,輪番所新築落成;規模宏大的本堂則於1930年(昭和5年)動土、1931年上棟、1932年正式完工,同年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新建築佔地有390坪。
西本願寺-22
戰後,「西本願寺」為國民政所接收,部份建築做為理教(中國新興宗教,又名白衣齋、八方道)的理教公所,以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二二八事件期間,王育霖、辜振甫等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處的地窖內。
西本願寺-23
1975年(民國64年)發生火災,本堂的木造大殿及其旁的御廟所全數被燒毀,僅剩台基、石階與部份欄杆而已。災後,仍有民眾陸續遷入,侵占「西本願寺」殘存的建物,自行隔間及裝修,做為臨時的生活住所。
西本願寺-24
一直到2005年(民國94年),台北市政府強力拆除當地違建時,才讓「西本願寺」本堂台基、參道、御廟所平台及地窖、輪番所、鐘樓與樹心會館等遺跡重見天日,也勾起了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西本願寺-25
是年8月3日,樹心會館慘遭祝融,屋頂及部分木構件毀損,僅留紅磚牆體。為保留「西本願寺」的遺跡,隔年的2月21日,台北市政府將鐘樓與樹心會館公告為市定古蹟,其餘遺跡則列入歷史建築,開闢為「萬華406號廣場」。
西本願寺-26
之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下,2011年5月起,台北市政府開始著手將當年的輪番所、鐘樓與弘法用的樹心會館進行原貌修復,並定名為『西本願寺廣場』。2013年7月開放民眾參觀,成為台北市西門町的觀光新亮點。
西本願寺-27
即便市府已對部分建築進行整修,但現在的『西本願寺廣場』,仍無法與過去的宏大規模相提並論。只是,人們多少還是可以從廣場上的鐘樓、參道、輪番所與樹心會館等設施建物,遙想當年的風采。
西本願寺-28
其中的鐘樓算是整個廣場最「突出」的建築,設立約在一丈高的人工土丘上,屋頂採「入母屋造(歇山重簷式)」,上覆日式黑瓦、筒瓦、脊頭處另設有鬼瓦,下方則受中式建築影響,有著精美的斗栱。
西本願寺-29
建造於1922年的鐘樓,位處假山之上,現為『西本願寺廣場』的標誌性建築。而鐘樓內原本懸掛的大銅鐘,係於1901年完成,鐘上鑄有「明治34年1月鑄造之旋主臺北最勝講」字樣,以及開頭為「本願寺」的經文內容。
西本願寺-30
鐘樓的屋頂結構是日本建築所謂的「入母屋造」,在中國則稱為「歇山頂」,是屋頂構造的一種,強調屋脊的線條,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稜角分明,線條搶眼。
西本願寺-31
原本懸掛於鐘樓內的大銅鐘,不幸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遺失,不知去向,目前所見者為修建時參考同時期的銅鐘樣式仿製而成;雖然新製,卻也是烏黑深沉,帶有古意。旅客登上鐘樓後望向整座園區,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西本願寺-32
站在鐘樓上,眼前的中華路車流不息,往後的廣場則是人煙稀少,雖說整體有著鬧中取靜的喜悅,卻也多少靜得不太真實。另一頭的輪番所,過去是寺院住持的宿舍,建築相當日式和風,現以茶屋形式對外營業。
西本願寺-33
歷史建物重新活化後,『西本願寺廣場』重生為兼具人文、休憩及表演功能的空間,一躍成為西門町新興的觀光景點,更接連獲得第12屆台北市景觀大獎特別獎、第24屆中華建築金石獎的殊榮,也把城市發展帶向新的里程碑。
西本願寺廣場-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1段
電話:台北市文獻會(02)2311-5355或台北市文化局(02)2720-8889
精彩介紹:
閱讀臺北565期:http://reading.gov.taipei/ct.asp?xItem=97290058&CtNode=76954&mp=100021
台灣宗教文化資產:http://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139
島國拾影:http://taiwantravelforever.blogspot.tw/2014/04/blog-post_19.html
舊文回顧:
2013-與古蹟有約,西本願寺廣場(原:萬華406號廣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5040307
2010-發現大黃蜂@萬華區406號廣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1753220
西門町鮮為人知的角落-萬華406號廣場(原日本西本願寺)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0455883
以上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1000138-260204
「西本願寺廣場」開放後常可看到許多愛好攝影民眾來到此地拍照攝影,網路平台上也有許多部落客分享遊記,古樸的鐘樓、懷舊的樹心會館、和風的輪番所、低調的本堂歷史建築錯落在綠意盎然公園裡,總在參訪者眼中形成幅幅美麗的圖畫。深具文化歷史及建築特色的「西本願寺」古建築群,藉由公部門進行活化再利用的營運推動,讓本廣場成為可延伸、擴大西門流行文化圈的都市廣場,及提供旅客在暢遊西門鬧區時另一處緬懷歷史長河的深度之旅,更期望吸引人潮聚集,再造艋舺地區的繁華榮景。
以上文字來自台北旅遊網: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356
西本願寺-1
台北市南昌路、福州街口,有棟和洋混合的日據時代古蹟,低調地隱身在圍牆後,外觀看起來古色古香,有近百年的歷史,過去曾經是名將軍孫立人的官邸,1998年改名為「陸軍聯誼廳」,簡稱「陸聯廳」,對外經營湘菜。
西本願寺-2
出身大阪的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於1907年起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參與設計興建如今的總統府、監察院、台北賓館等官方建築。「陸聯廳」完工於1909年,是他早期在台的作品之一,僅次於前一年落成的水道筒室(自來水博物館)。
西本願寺-3
這棟建物原本是水道課長官舍,不久改為古亭街高等官舍。1929年後被日本軍方取得,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都是在台最高軍事長官的宅邸。1949年台灣防衛司令孫立人遷入,此後官至陸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
西本願寺-4
1955年,孫立人將軍捲入「兵變」疑案被迫遷出南昌街官邸,被當局移往台中軟禁。孫家搬走後,軍方將其改為「陸軍軍官俱樂部」,1998年再更名為「陸軍聯誼廳」,並對外營業,是以湘菜聞名的國軍自營餐廳。
西本願寺-5
「陸軍聯誼廳」採半和半洋風格打造,一踏進門就可看見巨幅的「光武中興圖」,另一頭貴賓室則掛有孫立人將軍舊照;廳堂去年整修時改建為透明玻璃屋,有10餘桌可辦大型宴會,空氣裡飄著紅檜香味,透露著昔日的貴氣。
西本願寺-6
100%新鮮現榨柳橙汁
西本願寺-7
小羊咩第一次到大賣場參觀選購
西本願寺-8
擺好安全帶我們就可以上路囉
西本願寺-9
喜獲氣球一顆
西本願寺-10
鬼靈精怪
西本願寺-11
加冕儀式
西本願寺-12
Happy Halloween
西本願寺-13
這層逛完換下一層
西本願寺-14
家樂福初體驗
西本願寺-15
在熱絡繁忙的西門町、人潮往來最密集的捷運西門站1號出口,很難想像不過數步之遙的距離,就是日治時期「西本願寺」的所在地,遺留的建物群位於今日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
西本願寺-16
「西本願寺」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初建時為台北布教所)」,從1900年開始起造,前後歷經30餘年才完工,曾經是台灣規模最大、配置最完善的日式仿唐佛寺;從網路上的老照片看來,建築相當雄偉。
西本願寺-17
興建於日本大正13年(1924年)的「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是「西本願寺」殘跡中最完整的建築。屋頂做四坡水形式,並以日式黑瓦與脊瓦覆蓋,牆身採用雨淋板,部分內牆仍留有編竹夾泥之牆體構造。
西本願寺-18
最初輪番(寺院住持)是住在集會所裡,而隔年的一場祝融將整棟集會所內珍藏的經書全部燒毀,事發後由當時輪番佐佐木芳興建獨立的「輪番所」居住;今日則委由【八拾捌茶】經營管理,為古蹟活化再利用的典範之一。
西本願寺-19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領有台灣,本願寺派的僧人即隨軍來台佈教,是最早進入台灣的日本佛教宗派。當時主要的任務在撫慰出征的軍人、照護軍士傷患、為亡者舉行佛教葬禮,以及護送亡者遺骨返回日本等。
西本願寺-20
之後,本願寺派獲得日本政府核准,於1901年(明治34年)在現址附近建立起臨時本堂、集會所、宿舍等,稱「台北別院」。 創建之初,寺院東側的台北城城牆(今中華路)尚未拆除,因此廟門設在今西寧南路的方向。
西本願寺-21
1923年(大正12年),御廟所、鐘樓、樹心會館陸續完工;翌年,輪番所新築落成;規模宏大的本堂則於1930年(昭和5年)動土、1931年上棟、1932年正式完工,同年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新建築佔地有390坪。
西本願寺-22
戰後,「西本願寺」為國民政所接收,部份建築做為理教(中國新興宗教,又名白衣齋、八方道)的理教公所,以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二二八事件期間,王育霖、辜振甫等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處的地窖內。
西本願寺-23
1975年(民國64年)發生火災,本堂的木造大殿及其旁的御廟所全數被燒毀,僅剩台基、石階與部份欄杆而已。災後,仍有民眾陸續遷入,侵占「西本願寺」殘存的建物,自行隔間及裝修,做為臨時的生活住所。
西本願寺-24
一直到2005年(民國94年),台北市政府強力拆除當地違建時,才讓「西本願寺」本堂台基、參道、御廟所平台及地窖、輪番所、鐘樓與樹心會館等遺跡重見天日,也勾起了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西本願寺-25
是年8月3日,樹心會館慘遭祝融,屋頂及部分木構件毀損,僅留紅磚牆體。為保留「西本願寺」的遺跡,隔年的2月21日,台北市政府將鐘樓與樹心會館公告為市定古蹟,其餘遺跡則列入歷史建築,開闢為「萬華406號廣場」。
西本願寺-26
之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下,2011年5月起,台北市政府開始著手將當年的輪番所、鐘樓與弘法用的樹心會館進行原貌修復,並定名為『西本願寺廣場』。2013年7月開放民眾參觀,成為台北市西門町的觀光新亮點。
西本願寺-27
即便市府已對部分建築進行整修,但現在的『西本願寺廣場』,仍無法與過去的宏大規模相提並論。只是,人們多少還是可以從廣場上的鐘樓、參道、輪番所與樹心會館等設施建物,遙想當年的風采。
西本願寺-28
其中的鐘樓算是整個廣場最「突出」的建築,設立約在一丈高的人工土丘上,屋頂採「入母屋造(歇山重簷式)」,上覆日式黑瓦、筒瓦、脊頭處另設有鬼瓦,下方則受中式建築影響,有著精美的斗栱。
西本願寺-29
建造於1922年的鐘樓,位處假山之上,現為『西本願寺廣場』的標誌性建築。而鐘樓內原本懸掛的大銅鐘,係於1901年完成,鐘上鑄有「明治34年1月鑄造之旋主臺北最勝講」字樣,以及開頭為「本願寺」的經文內容。
西本願寺-30
鐘樓的屋頂結構是日本建築所謂的「入母屋造」,在中國則稱為「歇山頂」,是屋頂構造的一種,強調屋脊的線條,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稜角分明,線條搶眼。
西本願寺-31
原本懸掛於鐘樓內的大銅鐘,不幸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遺失,不知去向,目前所見者為修建時參考同時期的銅鐘樣式仿製而成;雖然新製,卻也是烏黑深沉,帶有古意。旅客登上鐘樓後望向整座園區,更是別有一番趣味。
西本願寺-32
站在鐘樓上,眼前的中華路車流不息,往後的廣場則是人煙稀少,雖說整體有著鬧中取靜的喜悅,卻也多少靜得不太真實。另一頭的輪番所,過去是寺院住持的宿舍,建築相當日式和風,現以茶屋形式對外營業。
西本願寺-33
歷史建物重新活化後,『西本願寺廣場』重生為兼具人文、休憩及表演功能的空間,一躍成為西門町新興的觀光景點,更接連獲得第12屆台北市景觀大獎特別獎、第24屆中華建築金石獎的殊榮,也把城市發展帶向新的里程碑。
西本願寺廣場-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1段
電話:台北市文獻會(02)2311-5355或台北市文化局(02)2720-8889
精彩介紹:
閱讀臺北565期:http://reading.gov.taipei/ct.asp?xItem=97290058&CtNode=76954&mp=100021
台灣宗教文化資產:http://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139
島國拾影:http://taiwantravelforever.blogspot.tw/2014/04/blog-post_19.html
舊文回顧:
2013-與古蹟有約,西本願寺廣場(原:萬華406號廣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5040307
2010-發現大黃蜂@萬華區406號廣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1753220
西門町鮮為人知的角落-萬華406號廣場(原日本西本願寺)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kamaa66/post/1320455883
Cevilla(大姐姐)
2017-01-23 20:36:14
可以考慮順道來這裡散散步 2017-01-24 09:43:22
西本願寺反倒正試開放後
還沒空過去好好參觀
修健完成很美
版主回應
如果有路過或者去西門町吃飯可以考慮順道來這裡散散步 2017-01-24 09:43:22
真的蠻有fu的地方,果真是鬧中取靜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