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卷樂事
暑假第一天,意外地在學校新圖書館一樓的咖啡廳度過。
雖然是意外去了學校一趟,心想也不要浪費機會,盡情在喜歡的地方流連半天好了。剛好隨身帶著一袋考卷(這就是期末的宿命啊),於是,在拿鐵和青草地的陪伴下,開始改卷子。
改考卷的節奏是,以五份為單位,每改完五份就讓自己休息一下,避免自己因為身體或心理的因素,而影響了評分。尤其發現心有點浮躁的時候(多半是受潦草的字跡或不知所云的內容所牽引),就會立刻停下來,抬頭觀察咖啡廳裡的動態,或看看大草坪,恢復平靜再繼續。
這個學期調整了自己在課堂的角色設定和期待,出題的方向也隨之更動。在改卷子的過程中,發現我在意的已不同於以往,將焦點放在學生「考得怎麼樣」這件事上,而是透過他們的回應,反省這學期選的作品或解析的內容,帶給學生什麼樣的印象(或影響),進而知道該如何調整往後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因此,給分數的同時,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教學審視。
雖然是件自覺很熱血的事,不過過程中也有讓人噴飯的文字浮現。譬如有一個學生舉辛棄疾的〈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為例,說明稼軒報效國家的心志堅定。詞中寫道:「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學生直接把後兩句直接翻成大白話:「拿什麼臉去見劉備呢?」看了腦中立刻浮現鄉土劇中常見的,長輩喝叱不肖後生的台詞:「你這樣做,教我拿什麼臉去見你的爺爺/父親/@#$%?」當場忍不住笑出聲來。咍,同學兒,翻譯是要考慮語境的啊。
還看到一組很有趣的比喻。有一題我請同學用一個詞彙形容他們對蘇、辛詞的印象,並舉例說明。有位同學不走和大家相同的路數(一堆人引王國維的評語:「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他說,蘇軾的詞像壽司,辛棄疾則是法國麵包。壽司容易入口,而仔細咀嚼的話,能夠體會內餡的豐富口感和壽司米的淡淡醋味,就像東坡詞,看似平易,但仔細讀就發現內涵豐富,回味無窮。而為什麼說稼軒詞是法國麵包呢?因為一時之間不容易消化(沒錯,尤其沒切的法國麵包,根本就是挑戰牙口的強健度),但是若肯細心慢嚼,麥子的香氣便會在口中發散,正如稼軒詞運用很多的典故表達幽微的心緒,對一般讀者來說,多少會有阻隔,但只要能夠掌握典故的意涵和稼軒的用意,讀了更覺滋味無窮。這位同學的回應不僅讓我眼睛一亮,肚子也餓了啊。我欣賞的就是這種,用自己的話消化知識,而能夠言之成理的回應。
兩種不同層面的開心,一個下午全體驗到了。
上一篇:堅定而不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