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5 15:53:39路痕

●第二堂課

我的粉彩畫作/歸航

●第二堂課

前文說到,大部份的詩人都是從情詩開始,蓋因為「少年維特的煩惱」、「少女情懷總是詩」?最容易令人充滿詩意的莫過於墜入情網了,說不定跟希臘神話中自戀化成水仙的少年或那七個女詩神有關?呵呵,詩用來傳情寫意不就是詩的最根本最有效果的運用嗎?
從詩經的「假正經」,到李商隱的「大膽艷情」古詩中情詩的佳作和流傳可謂詩的大宗。是什麼動力激起人們寫詩的衝動?是什麼無法漠視的傷懷使人不付諸詩句不能自已?那不就是愛情無可救藥的致命浪漫嗎?

看過「人間四月天」嗎?我想沒有人不曾聽過徐志摩吧?
徐志摩是近代「新月派」詩人的代表人物,新月派的詩有所謂的「三美」要求:就是詩中必須做到的「音樂美」(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徐本身放洋的留學生高知識份子的身份,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戀情,那多情美麗的格律詩,加以天妬英才的飛機撞山早逝傳奇故事…怎不教人沉吟低廻,唏噓再三呀?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這首《偶然》非常淺白,特別注重了諧韻。這種因邂逅而不意勾起的情感更平添人生無奈的感傷和沒有結局的缺憾…人生的路途上,會有多少偶然的交會發光發亮?又有多少美好的東西,僅僅是偶然的交會,任怎樣努力也無法長留呢?
正如雲之不經意投影在如鏡明潭,只是短暫的交會,然後天各一方吧?
悲劇的愛情故事總是特別令人動容,但要把輕愁寫成千古絶句或製造出纏綿緋側的詩句,除了詩人的浪漫性格和早慧,更要像徐志摩這樣的天時(時代背景)地利(中外)人和(三角戀情)才能產生。
徐志摩特別喜歡用自然的景物入詩,「作別西天的雲彩」、「湖畔的堤柳」、「夕陽」、「青草」…都跟他在劍橋大學讀書時的景色有關,如果他不年輕,只住在上海不出國,甚至沒有和陸小曼的這段無法完成的愛情?恐怕寫出來的又是另一種味道了吧?
如果是你來描寫,會不會用雲和湖來比喻無緣的情遇呢?

前文提到了女詩人席慕蓉,若說席慕蓉是浪漫女詩人八零年代表,那麼男詩人就不能不提到鄭愁予了。當然他最出名的一首詩不能免俗地也要拿出來秀一秀: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鄭心裡care的是等著的蓮花(青春、容顏)的開落;席自己卻站成了一棵因等待而落葉滿地的樹?東風、三月的柳絮、寂寞(向晚)的城。徐志摩用雲來形容自己,鄭愁予的愛情卻是個不駐留的浪子過客?那湖、那樹、那蓮,那在窗扉內不揭窗帷的美麗容顏,不就是詩人愛情的所寄,浪漫的水源麼?
無法成全的愛情反倒成全了膾炙人口的情詩!

席的詩集是有史以來印製發行版次版本的記錄保持人,而鄭早期的浪漫詩作已經為他的詩寫入了文學史,李泰祥甚至為他的八首膾炙人口的詩作(野店、天窗、旅程…等)譜曲成歌曲專輯,流傳於後世。鄭愁予浪子多情的情詩文字,可謂驚艷八十年代而無人出其右吧?!

並不是只有前面兩人的情詩才是好詩,我想,幾乎每個詩人都至少有幾首動人的情詩,只是席和鄭兩位都是以情詩成名,也是當代情詩傳播最廣,感染力最強的。

不過我還想介紹另一位詩人的情詩,這位詩人其實才是所有女人心目中真正的情詩王子,因為他一生(至今)發表的情詩都為一個女人而寫,那就是他的愛妻「燕姬」:

【玉鐲】/沙穗

無法整天牽著妳
所以送妳一只玉鐲
能避最好 不能
翡翠的顏色也能襯托妳的玉骨冰肌

玉鐲取名:
「永遠的燕姬」
是我親手為妳戴上的
妳問 永遠是多少?
我反問妳日月多少?星辰多久?

無法整天伴著妳
所以送妳一只玉鐲
能驅魔最好 不能
淨潔的翠玉也能點綴妳的柔荑

【八仙洞】

這是長濱文化?
我們沒有讀過人類學
但每一個洞都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
從妳的耳洞開始
一束香後結束
先民的遺址總會留下一些痕跡
為何會有上升的海岸
而八仙洞又沒有年代
妳腕上又總繫著水晶?
因為海岸不甘於千萬年的寂寞
洞穴裡沒有歲月
水晶把妳的手腕當做唯一的寄託
如同我
觀音公園被一○八尊菩薩圍繞
顯得慈祥平和
妳一肩長髮被海風吹散
卻也無限風情
我趁機蒐集妳的髮絲
瞞得過妳
瞞不過觀音
沿坡而上
是靈巖 潮音 洞洞之間 藕斷絲連
到了崑崙洞
如果妳仍讓我挽著那一節光滑的蓮藕
我將告訴妳
何謂長濱文化?
懂與不懂 回答時都請閉上眼睛


沙穗在詩壇的資歷也不淺了,其實是個情詩高手,習慣於把深情融入平常的景和物中,他的詩主題泰半都是情,風格語法也很固定,但是詩人真的能夠一生只為一個女人寫詩嗎?單單就目前他發表的作品來看,稱他是最純情的詩人一點都不為過。他曾寫過一本詩集,書名就叫「燕姬」(他的太太)。不止是寫年輕時燕姬的美麗動人,即使兩人都已年過六十好多的現在,他仍能把自己的情詩奉獻給唯一深愛的女子,彷佛他的全世界就只有燕姬兩個字。讀沙穗的情詩可以學習到:如何把愛情融入毫不相關的生活物件之中。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且對比鮮明。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另外,沙穗的老婆叫「燕子」,把他和兩個寶貝女兒一個叫「呢喃」;一個叫「情詩」。由此可見把他列在情詩這堂課裡,是理直氣壯的。呵呵)))

什麼是【新月派】:http://baike.baidu.com/view/79389.htm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字志摩,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時[1],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2] 。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雖然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但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有很重要的貢獻。

●鄭愁予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河北省人。軍人家庭出身,童年隨軍人父親征戰南北,曾就讀北平崇德中學及北京大學暑期文學班,用筆甚勤,曾發表詩作於北平平民日報、中學生月刊、武漢時報、衡陽力報。後隨家人遷臺,先後畢業於新竹中學、中興大學。曾加入現代派、創世紀詩社,並支持羊令野創辦南北笛詩社。1968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爾後陸續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並曾出任聯合文學社長。


● 沙穗
1948年生於上海,次年來台。空軍通訊電子學校畢業,曾任屏東監獄政風室主任,著有詩集《風砂》、《燕姬》、《護城河》、《畫眉》等,曾獲《創世紀》三十週年詩創作獎、中國詩歌藝術協會創作獎。

上一篇:●第一堂課

下一篇:●第三堂課

(悄悄話) 2021-04-14 11:14:00
(悄悄話) 2011-09-18 22:44:18
緋湮 2008-12-28 07:01:07

上課上課....^^

將生活與情感融入文字裡帶入詩句當中
莎歲的詩真的讓人感到平易可親

最早接觸的詩人是席慕蓉
可一開始也只會笨笨的讀
卻逐漸的愛上她詩中的浪漫唯美^^

版主回應
沙穗的詩真的很深情且生活化
這首只是最近發表的
其實他早期的佳作還很多呢~~
2008-12-28 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