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2 08:46:39路痕

●第一堂課

 
我的粉彩畫:時光甬道-藝妓

 

●第一堂課

 

什麼叫情詩?

從字面解,情詩是表達感情的詩句。當然包括所有「言情」的詩,小到物慾情訴,愛恨鄉愁,大到國家世界人類的博愛,都在情詩的範圍內。

但男女之愛的情詩可以說是所有詩體的老祖宗,這大約跟人類的動物習性(求偶本能)和家庭倫理有關。從第一本詩集最古老的《詩經》開始,到現代詩人的作品,詩幾乎都是從愛情開始。而且,我敢大膽的說,如果要統計詩的數量多少,情詩肯定第一名沒錯!

 

由此可見情詩是詩的種子,有愛,有詩情和浪漫的溫床,就可能萌發情詩的新芽。不過這些新芽往往只是幼嫩的綠意,經不起太大的風雨,只有少數堅持茁壯的筆,才會長成詩壇的大樹。

 

我這篇不是要寫八股,為情詩定義,那多殺風景呀?學生不跑光光才怪!廢話少說,讓我從自己早期接觸的情詩開始說起吧:

 

【手套與愛】/渡也

 

桌上靜靜躺著一個黑體英文字
glove
我用它來抵抗手的寒冷
她放在桌上的那雙黑皮手套
遮住了第一個字母
正好讓愛完全流露出來

love
沒有音標
我們只能用沉默讀它
她拿起桌上那雙手套
讓愛隱藏
靜靜的在我寒冷的手上
讓愛完全在手套裡隱藏

 

 

這首詩是渡也早期的情詩,寫的是由一個英文單字和遮住單字的一雙(情人送的?)手套,而引申出的兒女/夫妻情愛。

別以為只有肉麻兮兮的「我愛你」、「我想你」、「你儂我儂」、「天長地久」…才算情詩?其實真正「上乘」的情詩是內力深厚,意在言外的。

 

這首情詩是屬於智慧型的情詩,運用字母的拼音和手套溫暖的隱義來構成情侶/夫妻間的關愛之深情。含蓄又不失優雅,的確是首好情詩。

 

因此情詩不只是因「傳情」而為之,也可以「寫情」,更可以「抒情」。情詩不一定是情信,如果當傳情之用,要注意對象的解讀能力,而不是一昧的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寫了半天,結果對方還是懵懵懂懂,甚至一知半解?那還不如不要故作風雅寫張情書來得有用。

 

那麼,咱就來看看站在愛情之外寫愛情的情詩吧:

 

【愛情】/路痕

用思念
拉你過來
用溫柔
將你綁在身邊

如果不聽話
再費幾滴眼淚
或一些口水

把你灌醉

 

 

這首是我早期的小詩,全詩只有三十六個字,用第一人稱既主觀又客觀的寫法,這第一人稱既是寫詩的人,也是側寫的愛情本身。是不是戲謔又很好玩呢?

再看一首:

 

【如果愛情像口香糖】    /王添源

 

如果愛情像口香糖

當你嚼淡了

在各處都可看到

販賣或兜售的地方

再花五塊錢買一包

重新咀嚼

甜甜白色的膠

 

如果愛情像口香糖

繼續以單調機械的

重複永遠也不厭煩的動作

我們老愛這樣

咀嚼    咀嚼    咀嚼    咀嚼

或者吹一個泡泡

 

如果愛情像口香糖

甜的    鹹的    涼的    辣的

酸的    蜂蜜的    薄荷的

十味俱全

要什麼自己挑

 

如果愛情像口香糖

啾啾    夢夢    樂可    箭牌

芝蘭    白雪公主    小泰山

大牌的    小牌的    沒牌的

西洋的    東洋的    中國的

我們通通要

 

如果愛情像口香糖

你可以一片一片的吃

也可以一次吃下兩片以上

幻想一加一再加一

還是等於一的現象

 

如果愛情像口香糖

好吃又不黏嘴

而在變淡變硬變得無味

變得煩人的時候

隨時可丟

那該多好

 

而愛情總是和口香糖

比賽失味的速度

丟掉的愛情

和你嚼淡的口香糖一樣

不容易

忘記

只是慢慢地

淡去

 

 

這首詩很淺白易懂,最值得學習的是「聯想能力」。聯想能力是寫詩最基本要學的功課之一,詩人用口香糖的各種特性來比喻愛情,是一首很有趣的情詩,讀了讓人莞爾一笑,原來詩是這麼幽默而親切的文體?也許就是這樣愛上了詩。

 

如果傳情、寫情、抒情的是情詩,那麼,描寫真槍實彈做愛做的事能不能算?看看下面這首詩吧:

 

【比快樂更快】/代薇

 

還有什麼

比快樂更快

 

沒有一把劈刀

可以追上落日

沒有一種速度

能夠讓子彈慢下來

 

那跑得最快的  最虛無

最美也最絕望

毀滅一般

仿佛被什麼射中之後

突然碎裂的叫喊

 

 

這首是很白話的性愛詩,但全首詩看不到猥褻的字詞,純粹歌頌性愛,可以參考她用來形容女人做愛時和高潮時感受的形容詞和極至感受。性是愛的終極本能表現,寫性愛的詩當然也是一種情詩。這種藉由文字張力而引起性愛場景聯想的詩,寫得好真個是令人血脈賁張呀!

 

所以不管是思慕、讚美、囈語、情話、幸福、高潮以至於失戀、悔恨、憶舊、離情、記事…只要為了愛情,當然都可以是情詩。

 

●渡也

渡也,男,本名陳啟佑,另有筆名江山之助,臺灣省嘉義市人,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十四日生。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嘉義農專、臺灣教育學院。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兼教授、中國修辭學會籌備委員、中華自然文化學會理事等職。曾獲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發明獎,中國時報敘事詩獎,中央日報新詩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竹〉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論文〈美麗的「錯誤」〉被選入教育部實用技能班國文課本。
  渡也十六歲開始創作,高中時代即與友人合辦《拜燈》詩刊,並曾一度加入「創世紀」詩社。在創作態度上,渡也主張「詩的內容不深奧;題材盡量廣闊,關懷民生疾苦,剝析時代滄桑」。他的詩整體上是詼諧幽默的,早期的詩「以單純的、獨一的意象,做火花式的閃耀」,以後發展出的散文詩則「深入物象裡,挖掘一般視覺不能達到的地方」(蕭蕭)。八年代初期,開始走社會寫實路線。散文則以小品為主,三十三歲前,他走的是唯美路線,從《永遠的蝴蝶》始,他「逐漸離開小我、軟性、唯美的象牙塔」,改變後的文章內容「勾勒人世、人性,冷諷熱嘲,呈現憂鬱沈痛的心情」。在評論上,新詩和古典詩都是他研究的對象。

 

●路痕

自由創作人。

以筆名路痕寫詩,出過《煉戀風塵》、《路痕》、《單音六節》、《餘光盅》等四本詩集;以陸恆筆名寫科幻小說出過《種子》等七本、另有一本情慾小說集《說不出口的故事》(與艾姬合著)。存有書稿五冊,仍持續創作中。

曾獲北京社科院、第一屆桃城文藝、優秀青年詩人、葡萄園詩刊四十週年詩創作獎等,詩作〈愛情〉選入國中國文詩參考教材題庫,許多詩作選入各種詩選集。

2003年獲選入「庶民文學與作家文學數位化保存計劃」,接受地方作家專訪,資料列入台灣作家文史資產保存。

網址:http://www.literaturetaiwan.idv.tw/custompage/03/03_01/03_01_01.aspx?name=%E8%B7%AF%E7%97%95

2004年六月七日進入網路書寫時代,開始以阿飛、聿馬等筆名在網路上發表詩、小說、散文、畫作,有數個部落格,發表貼文總計超過一千篇。近期投入西畫創作。

 

 

●王添源

王添源,1954年夏天生於台灣嘉義市。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北書林出版公司主編、台北文鶴出版公司總編輯。現任台明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東吳大學英文系講師。1986年以長詩<我不會悸動的心>獲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著有詩集《如果愛情像口香糖》(書林,1988),《我用膺幣買了一本假護照──王添源的十四行詩》(文鶴,1996),詩作入選海內外選集數十次。

 

●代薇

中陸女詩人,跳過芭蕾舞,現居南京。著有個人詩集《代薇詩季》、《隨手寫下》;另有散文、隨筆若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南京市青聯委員。

 

上一篇:●情詩的十二堂課

下一篇:●第二堂課

(悄悄話) 2021-04-14 23:27:03
(悄悄話) 2021-04-14 11:01:18
(悄悄話) 2011-09-18 2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