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7 23:26:00白皮 Honhow

Hualien County 花蓮縣

    花蓮縣,位於臺灣的東部。東邊面臨著太平洋,西邊則是中央山脈和台中縣、南投縣、高雄縣為鄰;北面以大濁水溪與宜蘭縣為界,南面則以部份海岸山脈和臺東縣接壤。全縣南北長137.5公里,東西寬的最寬處為43公里,最窄處是27公里。

    全縣的面積共是4628.5714平方公里,佔全台總面積八分之一,在全台灣21個縣市中,排名第一。但是全縣人口截至9510月底統計,則只有345,521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是74.64人。花蓮的面積雖然是全台各縣市中最大的,然而其中適宜人居住的平原卻僅占7%而已;其餘的則是河川6%和山地87%。也就是說,花蓮的地形是由山地、河川和平原所組成。

    占據花蓮87%山地是由西部中央山脈和東邊的海岸山脈所構成。中央山脈是臺灣島的骨幹,南北縱走,但稍偏東部,而山脈的高山群落又多聚集在花蓮縣境內或縣界上,所以山起及其東向的綏坡就占很大的比例。然而它不像臺灣西部那樣,山坡漸緩,最後變成平原,而在東邊臨海的地方又壟起一座高聳的世界唯一的路上海底山脈,這種山脈全世界都有,只是都在海底出現,然而台灣的東部,花蓮地區卻出現了在陸地上的世界奇觀。這座路上的海底山脈我們稱它為【海岸山脈】,它一直延伸到臺東境內,也占掉不少土地。

    占據花蓮7%的平原,則分布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狹長谷地。其寬度約在三至六公里之間。由於地形的限制,本縣居民大多住在縱谷平原的沖積扇上。所謂沖積扇,簡單的說,就是河川離開山地進入平原後,水流的速度變慢,河川自上游攜帶下來的礫石泥沙也就漸漸沉積下來,沿著河流至河回慢慢向外擴展,其形狀看起來很像一把摺扇,所以就叫做「沖積扇」。沖積扇的平原通常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適宜人居住。往往是地區人煙稠密的精華區。

    再來是剩下的6%河川地,由北而南分別為

1、和平溪﹝大濁水溪﹞發源於南湖大山的東同坡,河流長四十二公里,上游深入宜蘭縣的是和平北溪,花蓮縣和宜蘭縣的界河是和平南溪。

最高發源地幾乎集中於標高3742公尺的南湖大山群,途中經過15個礦場;更是和平地區賴以維生的礦脈群。

2、良里溪﹝卡那剛溪﹞出海口位於和仁,剛好是清水斷崖的北側,長度約15公里,這一條溪流應該是不起眼的小溪流才對,但是短短的溪流卻是發源於標高2360公尺的馱彌陀山、以及2269公尺的騾馬望山,途中經過5座大理石礦場,從山上極速切割而下,絕不稍作停留,海岸的河口隨時可以見到大雨直接沖刷而來的深山石塊,根本沒時間慢慢細磨成砂。
更加特別的是快速的切割沖刷,常常在大雨過後一群人在河口四處搜尋翻石頭,因為剛剛說過的,珍貴高價的寶石原石就是這樣被發現的,途中經過6個礦石場。

3、立霧溪,上游發源於3421公尺的合歡山右側與3607公尺的奇萊北峰,其中游部分鑿過結晶石灰岩及花崗麻岩質地的谷地,形成落差達一千餘公尺的太魯閣峽谷,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精華所在,也是遊客的必選之地。立霧溪的峽谷在地質學上稱為鋸切谷,是世界馳名的河蝕地形,同時也被評選為世界級的風景;當然更是我們花蓮的寶貝,由於是國家公園地範圍,所以禁止開採礦石寶石,但是聰明的民眾,卻在下雨天等候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外的立霧溪河口。

4、三棧溪,長度不足20公里,主要發源於3101公尺的帕托魯山右側,整個河流切開了大理石的山脈,也是下大雨之後的撿寶石好河川,由於大部分都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有要出海之前的2~3公里是屬於國家公園境外,所以當地人都集中在這一段小小的國家公園界線外,等待發財。

5、再來就是貫穿花蓮市中心的美崙溪了,發源於1984公尺的白葉山北側,5.5公里之後急速下降到80公尺高的花蓮市左側,也就是花蓮慈濟的後圍牆邊。

6、木瓜溪,長度42,780公尺,發源於3349公尺的能高山南峰右側,以及2427公尺的木瓜山北面,整個木瓜溪建立了建有銅門水壩龍溪發電廠龍澗發電廠水濂發電廠清水發電廠清流發電廠銅門發電廠榕樹發電廠初英發電廠等八座電廠,其中以龍澗發電廠的發電量最大;到達出海口之前與花蓮溪合併。其中清水溪也是產礦石寶石的溪流之一,途中經過7個礦場,是花蓮寶石功不可沒的溪流。

這裡更是高價的玫瑰石的產地,也是慕谷慕魚的生態保育區,後面再詳細介紹【慕谷慕魚】。

7、壽豐溪,這裡是花蓮溪的支流之一,但是應該獨立出來介紹,因為壽豐溪是走中央山脈往東走向,花蓮溪是海岸山脈往北走向;發源於3110公尺高的白石山,途中有經過3個礦石場,以白雲石礦為主,以及軟玉。

8、花蓮溪,的上游範圍極廣,其中最高的發源地來自於,標高3325公尺的丹大山右側,整個花蓮溪灌溉了65%左右的花蓮平原地,更是花蓮稻米賴以維生的河川。

由於範圍相當的廣,涵蓋範圍有多少礦場以及產哪些礦石,還沒完全查證清楚。

已知白鮑溪有經過4個礦場,其中花蓮的豐田玉,就是來自這一條支流,另外還有產貓眼石。

9、秀姑巒溪發源於臺東縣池上鄉的大坡池,有支流馬蘭鉤溪、紅葉溪、太平溪、卓溪、清水溪及樂樂溪,亦是沿花東縱谷由南向北流,在瑞穗附近折而向東,切穿海岸山脈,於豐濱鄉的大港口注入太平洋;河流長八十一公里。這條河沿岸風景秀麗,水流湍急,最近因泛舟運動的崛起而馳名全台。

最高的發源地區,來自於標高3200公尺的喀西帕南山群,以及玉山國家公園標高3805公尺的秀姑巒山右側,以及高雄縣界的雲峰東峰群右側,標高3445公尺;途中有經過許多礦脈,由於是國家公園境內,所以禁止開挖和撿拾,所以民眾可以說是在國家公園界線外的玉里鎮等候。

小小紅葉溪的位置更是讓人注目,不但經過14個礦場,而且更是溫泉的兵家必爭之地。

 

 

花蓮總計有

質地溫潤的玉髓-藍玉髓、紫玉髓、白玉髓、年糕玉、瑪瑙、魚卵石、及各種 色系的碧玉一如紅碧玉、黃碧玉、總統石、虎斑碧玉、七彩碧玉、龍鳳碧玉、虎斑碧玉、血絲碧玉、雪花玉、秀姑玉。

你想發財嗎?下雨天過後來花蓮檢石頭吧!或者是來花蓮參觀一下別人撿的寶石。

 

      「慕谷慕魚」位在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距離花蓮市約有二十分鐘的車程。原本屬於榕樹社區和銅門社區,秀林鄉在清朝的時代,是隸屬於台東直隸卅蓮鄉地。在日據時代稱為「番地」,由研海支廳與花蓮港廳的番務課管理。一直到台灣光復,原屬於新城鄉管轄,隨後在政府積極提高原住民的民族平等地位以及扶助山地地區,於是在政治上廢除山地部落組織及頭目制度,又改制為「鄉」,實施地方自治,來提高其政治地位,並且設鄉治中心於「武士林」也就是現在的秀林村,最初訂定鄉名為「士林鄉」,但是因為和台北「士林」同名,因此取其當地山明水秀林木蒼薈的優雅環境之意,改易為現在的鄉名-「秀林鄉」。秀林鄉轄區有文蘭、銅門、水源、佳民、景美、富世、崇德、和平以及鄉公所所在地的秀林等九個村,「慕谷慕魚」是位在銅門村的銅門社區和榕樹社區。

        而「慕谷慕魚」是太魯閣族原住民對秀林鄉這一帶地區的統稱,地區內有木瓜溪和清水溪兩條河流流過。慕谷慕魚Mukumugi是來自太魯閣族的譯音。描述大約三百年前,原本居住在南投春陽溫泉的太魯閣族慕谷慕魚等八個家族,翻越奇萊峰、能高山,來到秀林鄉木瓜溪的河階地開墾,慕谷慕魚Mukumugi即是第一個來到此地開墾的家族。

    出了河谷地之後就是進入木瓜溪的沖積地,也就是河谷的平原地,所以這裡的原始名稱就是【同門】,太魯閣語的發音同門就是【平原】的意思,後來因為這裡產銅,又是交通隘口,所以日本人改名為「銅門」。當初最早遷徙到這裡的太魯閣族人(花蓮縣秀林鄉銅門地區與榕樹部落),用他們的語言頌讚這片世外桃源。這裡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柔情似水的秀麗風景,長久以來就有『小天祥』的美稱。
    
自從花蓮縣政府於2003520日公告封溪禁漁的保育措施之後,在縣政府大力的推動下,結合當地居民的共識,一同進行生態廊道的規劃與施工。居民們更自發性地成立巡守隊,在村長的號召下,克服重重的障礙,肩負起護溪的重責大任,充分展露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氣魄。
       
慕谷慕魚遊客服務中心的成立是打造銅門生態廊道的第一步,在2004 728日開幕啟用,這是推展花蓮原住民部落產業經濟的第一步。她不僅提供當地自然生態旅遊導覽的服務,也是未來生態旅遊擴展到各原住民部落的起點,並藉此能落實提升靠山吃山的原住民部落的生活品質。為了打響慕谷慕魚生態廊道的美名,更將廢棄的軍事營地,以修繕的方式化身成為遊客服務中心。大家同心合意地塑造家鄉成為溯溪、古蹟巡禮與生態旅遊的絕佳景點,並結合傳統的山刀文化與射箭文化,以彰顯地方的人文特色,讓慕名而來的人能夠輕易地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銅門地區目前最出名的是同門番刀,整個番刀的鋼質堅硬,又帶有相當的韌性,在於最早的原住民沒有一把像樣的番刀可以打獵,往往要花一大隻山豬的獵物跟別人交換,於是當地的原住民嘗試自己打造番刀,結果本身的鋼質不好,容易毀損,於是打鐵匠想到使用報廢火車的彈簧打造,才解決了材質的問題,才讓這邊的原住民有了品質好的狩獵工具,慢慢的打響名聲。

 

 

花蓮中橫公路段【太魯閣國家公園路段】
   
如果你是一位喜歡大自然的人,我一定相信你會喜歡花蓮,因為這裡的美麗,不是我三言兩句能夠表達完的,而且我所拍的照片也一定無法滿足妳的要求,因為這裡...實在太壯觀了,簡直是鬼斧神工來形容,首先在蘇花公路清水斷涯路段,相信你已經有很想拍照片的慾望,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開始,因為這個地段不是禁止拍照,而是不方便停車,而且最佳的拍照角度,根本無法停車,因為路實在太小了,我曾經用走的走過這一段路,也曾經騎乘摩托車,當然...我也無法算清楚總共開車經過幾回了,但是...我還是對於這一段路深深的著迷,相信你如果喜歡攝影,喜歡山明水秀,喜歡大自然的擁抱,相信你會喜歡我所推薦的這裡。
   
這裡的道路都是近乎90度垂直的峭壁,就連身手佼健的猴子也都難以攀爬,而石頭之堅硬更是讓人難以忘懷,因為當初蔣經國先生帶著大陸來台的一群出生入死的戰士們,一同開挖、留血留汗、一點一滴、一斧一鑿的慢慢開挖,前前後後總共犧牲了2百多條寶貴的生命,留下了外人敬仰的美麗公路,雖然人們已經忘記犧牲的人名,但是依舊可以感覺的到先人的功績。
   
這一條中部橫貫公路,在當時建造之初,曾經請美國來評估工程以及經費,美方回答11年到12年之間的工程期,至於價格嗎...嘿嘿!當然是有錢好辦事囉。
   
蔣經國先生不同意,於是又請了日本人來評估,日本人的回答說需要9年完工,經費也只有美方估價的75%
   
於是蔣經國就拒絕了美日雙方,帶著老兵拿著榔頭和鑿子,背著繩索進山去了,由工程師指引,老兵沿著山陵線從峭壁上搭著繩索一路滑下,直到工程師要的定位,就在峭壁上鑿出一個小洞口,放入木樁,再垂下一人,再鑿洞放入木樁,再垂下一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木樁,自己的範圍往山壁深入,挖出一人可以通行的通道,一面延伸到深山裡去,一方面挖開山洞,直到車輛通行為止。
   
三年兩個月的時間,中部橫貫公路通車,而且還請來了當時評估的美籍工程師,以及日籍工程師,來指導有無設計錯誤!
當然價格也是便宜的不得了!不需要大型機具,不需要大量資金,也不需要長期的工時,只是一堆不會讀書是字的老粗蠻幹苦挖!辛苦代價由此而知,也就是為什麼台灣的老兵一直受人尊重以及照顧的原因了,在此感謝勞苦功高的老兵們,謝謝各位的辛苦!

這一切的當時歷史資料,包含當時的開挖施工照片都在【綠水遊客中心】,等待各位的發掘,地下室有簡餐、咖啡、洗手間、景觀台。
   
曾經聽過一位朱導遊(松江路、宏X公司)跟旅客說:『中部橫貫公路花了30多年才完工』。而且還不止一個地方令人噴飯的講解!難道台灣沒有好導遊了嗎!真是悲哀!
http://www.taiwan.net.tw/lan/Cht/index/index.asp
台灣觀光資訊網

下面這一張照片是重建二次的第三座長春祠

    在遊覽車穿過第一個隧道的時候就開始感覺到這裡的不平凡,或許是這裡的不平凡,使的人們一而再,再而三的來此拜訪,然而妳呢? 或許你有更多的感受會說給你的親朋好友聽! 但是請不要忘記帶你的照相機。
這裡有長春祠、九曲洞、燕子口、布落灣、天祥、文山野溪溫泉。

長春祠『紀念開路先鋒』
   
這裡的長春祠並不是最原先的那一個,而原來的長春祠建築早在許多年前因為地震的關係被大量的落石掩埋了,現在所見到的是經過2次的重建之後才挺立在這裡,然而...如果你來到了這裡而放棄了頂上的鐘樓,那麼我將替妳挽惜,這臨門的一腳,會讓人...
我不多說了!妳到了這裡就知道了!

砂卡噹步道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六十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坡度較緩的地方,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魚、蝦、蟹、水生昆蟲及蛙類是溪中的主角;步道上昆蟲、蝶類、蛇類、山鳥,偶而還可見到台灣彌猴等哺乳類動物,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步道全線亦設置十餘座大小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還有幾處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讓肌膚親潤沁涼的溪水,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

 

    以上【砂卡噹步道】抄錄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解說,如有不便請通知。

 

下圖是舊的九曲洞車道,現在已經改為人行步道了

九曲洞
   
蜿蜒的路段狹小的空間,你親自感受才知道工程的偉大,造物者的神奇!我的隻字片語不足形容他的鬼斧神工。
    九曲洞步道原本是中橫公路舊道,為疏解中橫公路交通及讓遊客便於欣賞峽谷景觀,維護遊客安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擬定人車分道計畫。民國85年九曲洞隧道開通,讓車輛行駛隧道,原中橫路段則改成人行步道,使遊客能在沒有車輛的干擾下,悠閒地欣賞太魯閣峽谷景色。

    九曲洞隧道全長1220公尺,是中橫公路最長的隧道。全長二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

    除了峽谷之外,大理石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九曲洞步道路面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室。


 


燕子口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

    而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及小型商店,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燕子口步道可說是一條兼具地形、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步道。

 

    燕子口步道現有簡易的人車分道設施,惟路面狹窄,經常造成交通壅塞情況,因此太管處便在這個路段,新開鑿兩座隧道,及興建一座橋樑,讓車輛行駛隧道,舊公路則改成單向之步道及車道,工程完成後,步道可延伸到錐麓斷崖,讓遊客能在步道上自由欣賞峽谷景觀。

    來源是以前水平面還在這裡的時候,溪水的漩渦所造成坑洞。
   
以往許多的燕子棲息於此,因為太多的遊客騷擾呼叫和車輛的黑煙污染,現在不知道遷息到哪裡了!現在只剩三兩隻偶爾來回。

 
寧安橋
   
這市幾乎最後完工的中橫路段,短短的一座橋樑,卻崩毀數次,讓工人相當沮喪,直到有天晚上一位老先生來找工地主任(蔣經國先生) ,說了你是不是在找如何建造橋樑的方法阿?如果你肯聽我說幾句話,一定可以完成這的工程,老先生說『要把中間橋墩取掉, 把橋漆成紅色, 把毀損的小廟復原』,說完就走了。
   
隔天蔣經國醒了之後找來了工頭,交代了這三件事,工頭面有難色的說『取掉中間的橋敦是沒有問題,但是紅色的...不是國民革命軍的大忌嗎(共黨軍就是紅色) ,然而這一段路我再熟悉不過了,我是開路的先鋒,也沒看過這裡有一座小廟?』
   
主任說紅色交給我處理,妳負責搞定小廟,於是動員所有的工人將這附近所有的地形全部翻遍了,還是沒有收穫...
   
當主任坐在橋邊發呆想辦法的時候,不小心把東西滾落在後面的草堆中,於是伸手去撿,ㄟ!還撿不到,工人見狀過來撿,發現這裡的草堆還真的很深,細縫中還有山洞,撥開草堆走近一看,叫了一聲請來了主任查看,主任一看...這一尊石像不就是那一位老先生嗎?
主任下令:『修築小廟』。從此這裡平安無事!

下圖的老奶奶正在辛苦的織布,如果有興趣可以在布洛灣見到

 
布落灣:太魯閣語『回音』
   
這裡保存著原汁原味,將這裡的四季用圖片,影片簡單的介紹下來,也保留了當時的所有用品,還有這裡的原住民老奶奶,慢慢的織布,一條一條手工的圍巾,相當的厚實感,這裡的圍巾不貴,但是可以讓老奶奶高興好一陣子!因為你喜歡他親手織的衣服,布料。

下圖是天祥

 
天祥
   
這裡是立霧溪和大沙溪的會合點,原名『塔比多』是泰雅族的部落群居之地,後來道路開通,改名為『天祥』。
   
從東西橫貫公路東邊的牌樓到這裡才19.8公里,這一小段卻是最難開鑿的路段,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親自走過這一段路,到現在我仍然回味無窮!


文山野溪溫泉
    文山溫泉位於文山附近的大沙溪溪谷中,一路有階梯步道直下到溫泉區。溫泉水從大理石岩縫中源源不絕地流出,屬碳酸泉,水溫高達四十八度,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唯一發現的露天野溪溫泉。

文山溫泉步道,入口位於泰山隧道東口右側,此後沿階梯一路陡降至溫泉,沿途經過較特別的點有:簡樸的木製更衣室;人工開鑿的小隧道;跨越大沙溪的吊橋;溫泉源頭的大理岩洞。

文山溫泉位於大沙溪溪谷中,主要出水口在一個天然的大理石岩洞中,洞口用水泥築一矮牆,便成一個天然溫泉池,但因水溫過高,少有人能在池中泡湯。除岩洞中的大池外,外側另有泡湯池及親子池,引大池及其他較小出泉口的溫泉水,水溫較低,較符合多數人的需求。

露天泡湯是文山溫泉最大的特色,在此不僅可以享受露天泡湯之樂,還可以聆聽大沙溪的水聲,欣賞峽谷景致,饒富野趣。因而無論白天或晚上,都吸引無數遊客前來。然而由於緊鄰溪谷,颱風大雨之後,容易引發溪水暴漲,因此颱風大雨後應避免進入,以免危險。

  文山溫泉原名「深水溫泉」,1914年太魯閣戰役中,由日軍深水少佐發現而命名。因鄰近塔比多(天祥),台灣光復後遂更名為「大北投溫泉」。中橫公路開路期間,前總統蔣中正曾造訪此地,因配合「塔比多」更名為「天祥」,大北投溫泉亦同時更名為「文山溫泉」。

    從天祥到文山需要走4公里才到達,而且入口就在公路旁邊,一個不起眼的樓梯,一路蜿蜒而下,中途還經過吊橋,到達溪底,前後落差76公尺,當你泡過野溪溫泉之後再走這一條路回來的時候,妳會發覺台北101大樓根本不算什麼!


下圖的慈母橋是在一次風災之後重建的

 

 
慈母橋
   
慈母橋位於綠水東側約一公里處,以大理石為護欄,別具特色。立霧溪在此有幾近九十度的轉彎,而荖西溪在此注入立霧溪,是兩溪的匯流口,因此這裡稱為「合流」。從慈母橋向東望去,仍是大理岩峽谷,以西的峽谷則變得開闊。

    慈母橋是一座形狀美麗的紅色大橋,位於天祥以東3公里處的中橫公路上,為立霧溪與其支流荖西溪的匯流處。

    1990年因颱風來襲,荖西溪山洪暴發,造成慈母橋橋墩受損。新橋於1995年5月完工,橋長136公尺,寬9.9公尺,為斜張鋼橋,它在護欄的設計上也是採用白色大理石,橋頭橋尾各設有一對白色大石獅。

    在中橫公路剛開始建造之際,有一位年邁的母親每天給兒子送便當來,風雨無阻的,早上做完家務之後就帶著兩個便當,來到這裡陪兒子一起吃午飯,工頭及同僚看了都相當感動,於是工頭說『妳陪妳母親吃完飯聊聊天再來上工,不要急』。
   
直到有一天過了吃飯時間,仍然沒見到這位風雨無阻的母親,大家都覺得奇怪,工頭也擔心了,於是就說『你們兩個陪小張去找找』。
   
到了下游發現到一件母親常穿的衣服和便當盒,搜尋了一天仍然沒有收穫,這一段溪流又急又短,大家心裡有數,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由於工地主任(蔣經國先生)常常在這裡巡視工地, 陪工人聊天打氣,也聽說了這一段故事,有感而發,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於是將這座她兒子在工作建造的橋樑取名為慈母橋。感謝所有工人的偉大母親。
   
但是在另一個版本說法剛好相反。
下圖的七星潭位於花蓮市的北邊海岸,可以在此地撿到不少的美麗石頭

 
 

花蓮麻糬
   
其實花蓮麻糬就是小米作成的,然而許多人都來吃。但是看到招牌一下子都反應不過來,怎麼做麻糬的都姓曾啊!
   
聽說是原因是一位曾老先生每天賣麻糬,大街小巷的穿梭著,而且還很大一個。直到年老力衰了,大兒子不接衣缽,跑到台北求發展去了,老二老三都沒興趣,只有女兒幫忙製作麻糬,而且又遇到花蓮礦石工廠大量裁員,危及到女婿也沒工作了,只好來幫忙老丈人幫忙老婆,結果這個女婿更改了營運方式。成立店面,將食品精緻化,漸漸打出名號,然後申請了商標專利『曾記麻糬』,然後大兒子看妹夫做的不錯,也想分一杯羹,於是跟黃姓友人成立了『老曾記糬』,結果這一間公司的資金卻是黃姓友人全額出資,這一位大公子沒有出資, 只有賣一張老臉,和拿出父親的腳踏車,老石磨工具..作為公司的招牌。
   
這一位大公子卻想拿的更多,結果意見不合。於是黃姓友人全額出資的狀況之下,當然擁有全部的公司,然而這一為黃先生給他100萬台幣,跟他買腳踏車,老石磨等等的破舊工具。
大公子於是拿了錢把老爸請出來又開了一家店,拿老爸當活招牌...然後...

花蓮薯
   
許多老一輩的人對於花蓮薯一定非常熟悉,因為這個花蓮糬已經經歷了許多寒暑,還是風味不變,人們依舊喜愛,原因可能這裡是土壤貧瘠,人民窮困,沒錢施肥料,更沒錢買農藥維護,於是讓這裡的地瓜自己生長,也因為這裡的氣候良好,空氣清新,沒多少的汙染,以至於總總的巧合之下造就了,一番美味。如果你來花蓮不妨買一包回去給爺爺奶奶嘗嘗。下面這一張照片是重建二次的第三座長春祠

七星潭
許多的台灣人在此東挑西撿的,就爲了他們想要的..心目中最美麗的石頭。
而那些老外總是拿杯咖啡,坐在岸邊浄淨的享受難得的美景與時光。

下面這一張照片是瑞穗溫泉,位於道路的最底端,他堅持保留風味有一種鄉野的寧靜

  
 

 

瑞穗溫泉 
    台灣地熱資源豐富,最早由日籍人士大江二郎的記載已有八十二處。1955年由顏滄波所做的統計,也有七十餘處溫泉。而隨著後人的開發,觀光局於1981年公告台灣有99處溫泉;專家更統計台灣有超過百餘處溫泉,再再證明了台灣是個「溫泉寶島」,溫泉密度為全球之冠。

 

    早期瑞穗鄉舊稱「水尾」,意思是秀姑巒溪之尾,所以早期還有【水尾溫泉】稱呼。

瑞穗溫泉區被河流劃分成左右2區,地圖左區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內溫泉】,或是稱為【紅葉溫泉】,河流左右兩岸的水質是不一樣的,地圖河流右邊才是【外溫泉】,就是大家網路找出來的鐵質泉水,雖然也是瑞穗溫泉區的溫泉之一,所以還是可以講,然而最有名的卻是地圖左區老老破破舊舊的【紅葉溫泉】,日治時期被日本人發現溫泉水質是屬於上等的【弱性碳酸泉】,因此被開發為【警察療養所】> 【警察招待所】這是日據時期。

    在眾多瑞穗溫泉中,最具歷史價值的老溫泉有兩家,都在地圖的河流左岸,都是交通不便為特色,所以一般第一次來的遊客都不知道,在【外溫泉區】也就是最近這幾年挖出來的溫泉區給攔下來了,都不知道要過一條河流才是出名的【紅葉溫泉】。

紅葉溫泉】的老闆非常堅持,當年我和他聊過天,談論過這個問題,數年後的今天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發覺他才是對的,因為改建之後的旅社,就不在是原味了,歷史價值是無價的,更何況客人是來泡溫泉不是享受新裝潢,這就是老闆堅持保留【旅社】這個名稱。

    【瑞穗溫泉】原為公共澡堂,原名滴翠閣,服務對象是一般的大眾,也就是說將日本的大眾泡湯文化帶來台灣。也是希望台灣民眾在泡湯之餘可以將身上的病菌沖洗掉,保持國民健康,就像日本本國一樣。

    泉水湧出於虎頭山麓,水溫48˚C含有豐富礦物質及氯化物碳酸鹽的泉(鐵泉),泉質含鐵、鋇等元素,PH質為7.1,遇空氣氧化後成黃濁色,略帶鹹味,與日本神戶之有馬溫泉齊名。因當時泡湯之後之婦女大都產下男嬰,符合當時因戰爭急需男丁之需求,故日本殖民政府建有公共澡堂,於1919年,開放百姓使用。水質跟不遠處的瑞穗溫泉一樣屬「氯化物碳酸鹽泉,泉水含鐵質又名生男之泉」沒想到居然湧出了跟紅葉溫泉同水質的「碳酸氫鈉泉」,戰後成為鄉公所公共造產,1956年,將之標售成為私有,伐木時期燈紅酒綠,不可一世,近年政府結合溫泉泛舟、農牧等相關產業,發展觀光,帶給世人清新氣象。此泉特殊之處在泉水富含鐵質,泉溫48,遇空氣即氧化成淡黃濁色,略帶鹼味及鐵鏽味,是全省唯一的碳酸鹽泉,花蓮的瑞穗溫泉,因為有「美人湯」之稱的碳酸氫鈉泉〈碳酸氫鹽〉,「生男之湯」的碳酸鹽泉,當地多元的溫泉水質,產生了金黃色的礦物結晶,上頭可以看到波瑞穗溫泉水質多元。

 

   後期在2000年代初,原本家裡開雜貨店的簡德淵,轉型兼營民宿,有一天動了個念,心想「這裡距離瑞穗溫泉這麼近,會不會也挖得到溫泉呢?」簡德淵大膽放手一搏,在自家院子裡開工鑿泉,果然探勘出跟日本浴場泉質一樣的泉水,成為瑞穗當地第一家溫泉業者,從此帶動整個瑞穗溫泉區的發展。

左鄰右舍紛紛開挖,也讓「瑞祥社區」成為瑞穗的新溫泉中心。

    瑞雄溫泉負責人簡德淵拿起自己所收藏的溫泉結晶石「水尾石」來看,可以發現這裡水質的多元, 簡德淵說,瑞穗的溫泉水經過兩年以上的晶體累積,會堵住輸送水管,當他將清理水管時,發現所結晶的晶石相當優美,他說因為北投溫泉有所謂的「北投石」,所以就將這些結晶、他所稱的「水尾石」加框保存,也發現有其收藏的藝術價值。

    水尾溫泉的附屬產物是【水尾石】,從溫泉水礦物質結晶所形成的「水尾石」來看,不但具有藝術效果,也可看出當地多元的溫泉水浪狀的水紋。

    面對老天送來的意外禮物,沒有老舊溫泉包袱的瑞穗溫泉業者也積極發揮巧思,有的以SPA為訴求,有的把溫泉蓋成小木屋或別墅,各種露天、半露天的風呂,熱熱鬧鬧地在瑞穗純樸的鄉間緩緩吞吐雲霧。

    根據記載紅葉溫泉在清代便已經被泰雅族人發現,而後才又在日據時代興建旅社。在日據時代紅葉溫泉可是高級度假別墅,至今仍有日式的老溫泉旅館,供遊人回味溫泉鄉的往日情懷。

 

瑞穗溫泉位於臺灣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因鄰近花蓮紅葉溫泉,也被稱作紅葉外溫泉。依地質分類,該溫泉屬於中央山脈大南澳片岩區的變質岩溫泉,其源頭位於紅葉溪上游虎頭山南麓,瑞穗溫泉旅社後的山坡。中華民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曾鑿井探勘,在500公尺深度水溫約104

 

松園別館

在這裡你所見到的是如此的樸實,但是在日治時期,這裡卻是日本高級軍官的度假場所,更重要的是,這裡是神風特攻隊的最後一晚。以下的短短故事並非相傳,而是唯一存活的台籍神風特攻隊的敘述;以及我姑丈當時的敘述將兩個相同的故事整合寫出。

在台灣所挑選的一群孩子中,送到日本上學、學習技能、學習駕駛飛機、學習設計和修理飛機;剛開始是學習相同的課程,後來在高中等級的時候就分開學習了,這一位台籍神風特攻隊是當時的駕駛班學生,而我姑丈就是學習修理的班級,這每一班總共13~15名學生,每年級每科三個班級,姑丈是畢業活著回台灣的9個學生其中之一;然而學習飛行駕駛的其中之一就是電視上的這一位,台籍神風特攻隊隊員。

神風特攻隊在松園別館度過最後的一晚,也送上了美好的最後一夜。

美國黑金 2020-01-06 03:44:42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Mr.皮蛋* 2007-04-30 15:46:44

嗯嗯 有點想回家走走的fu

天生紅月 2007-04-28 00:09:15

花蓮~十年前的回憶,好久沒有踏上的地方,想去~但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