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4 19:07:30國文老師 幸娟

養老院 劉佳維

 

劉佳維

 

  我的阿姨是經營養老院的,就是俗稱的安養院,位在台北市捷運明德站附近,我想大部分的學生可能對養老院沒什麼概念,但現在人不願意生孩子,怕增加生活支出的壓力,讓人口呈現金字塔狀的成長,台灣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未來我們的父母終究會老,假如我們都要上班,那誰來照顧他們,所以就會有些人把他們生病的親人送來養老院,裡面有完整的安養設備、看護,可以照顧我們生病的親友。

  記得爸爸前幾天說過,因為他們都在國外工作,而我在外地讀書,哥哥在當兵,奶奶一個老人家在家其實不好照料自己,以我這幾年的感受,覺得任何的老人其實都是不甘寂寞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每天陪在身邊,無聊的時候講講話聊聊天呢。但有時不得不面對,社會上有一種說法是覺得送去養老院的老人很可憐,很殘忍,其實不然,爸爸告訴我,只要我們心態正常,不要把奶奶在裡面想的很淒涼孤獨,找時間有空就去看一下,她在裡面不但能互相結伴認識朋友,年代也相同,共同的生活背景,可以大談媽媽經,可以一起聊以前當紅的歌星和戲劇,聊年代故事,就像我們現在聊起所謂的哈韓哈日話題,同時在假日周末有空時,回去看看奶奶可以去接她出來在午後的陽光步道喝個咖啡,或是去郊外踏青曬曬太陽,他會非常非常開心的。

  媽媽小的時候常常帶我去玩,我都會在裡面跑來跑去,坐在輪椅上溜來溜去,裡面那些老人很多都是老人癡呆或是行動不便,但他們看到我,感覺就像看到自己的孫子,感覺好像很喜歡熱鬧,都會拿糖果、餅乾給我吃,我也覺得很開心,但是現在長大了,發現人真的老化的好快,以後假如工作爸媽怎麼辦,不經這樣問起自己,我真的做的到有體力天天噓寒問暖嗎,陪她們聊聊天嗎。覺得我的阿姨很偉大,她其實失敗過幾次,經營安養院不是件簡單的事,就像我及姊姊常常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就算知道有些老人失智或是精神狀況不好,可能就心軟,而我阿姨風風雨雨什麼大小事都見過,很了解病人的想法,總是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決。聽說有很多的家屬都是自己要求去養老院,就是想到自己年輕時蠟燭兩頭燒,不想拖累自己的兒子,要撥時間哄自己,變成蠟燭三頭燒,這個老人家心態很健康,他的想法就時假日有時間來陪陪我就好,而且我也沒有體力為兒子照顧頑皮的孫子,與其天天在一起,不如住在養老院,大伙兒年紀相當,大家一起看看四 O 年代的老片子,笑笑五0年代的喜劇,聊聊京劇裡的故事,在太陽底下殺他兩盤棋子,推推太極拳,還可以一起上上英日語,反正大家都學得慢,老師可以教同一個進度,住在這裡大家牙齒都不好,廚子可以把一鍋子的食物煮得爛爛軟軟的,不會搞的麻煩又辛苦。分開住又會互相想念,感情反而更好,見面時的關心反而更殷切深情,朋友的媽媽也說和兒子女兒說好了,等他們長大了,工作了,她要去住養老院,小孩子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現在全都知道將來爸爸媽媽要去住養老院。以後老了將來有一天也要去住養老院,這個會是未來的風潮,以後走向老人化,進養老院反而是一種趨勢,很多企業家都在為自己找退休的房子,經濟能力沒那麼好的,就計劃要住養老院,想法要健康,不要積非成是,以前的養老院因為沒有規劃,所以很多情況是很糟的,但現在很多養老院是辦理得相當不錯,只要做子女的孝心不變且固定探望老人家,三不五時確定老人家的身體健康,可保年輕人有充份的時間照顧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及子女,又有專人照顧自己,何樂而不為?何況現在網路和電子通信那麼發達,辦一隻手機給母親,一天照三餐問候,再不辦一台有視訊的筆記型電腦,也可以面對面關心。

  求學階段,往往過不久就會遇到一個轉折點,遇到許多困境,而能不能把壓力化為助力並轉為動力,我想是一種經驗的運用,而這些經驗來自生活周遭的瑣碎小事,也是一種磨練,而生命的可貴不在於天長地久,在乎的是曾經擁有並好好珍惜,也有活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