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6 16:36:02BH必艾奇

怎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在學校中,除了體育課程以外,還會利用課餘的時間,每天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比例並不高;在社區公園或學校中,每天參與體育活動的一般社會大眾,更是少之又少;根據最近的調查研究發現,看電視、看報紙等靜態活動,一直是一般社會大眾的主要休閒娛樂。


  既然大家都知道,運動是健康的重要手段,為什麼社會大眾真正每天從事運動的人口比例這麼低?


  筆者曾在大學運動隊擔任隊醫,對於眾多大學生埋沒自己運動天分、放棄發展身體機能、拒絕參與學校運動代表隊的現象,始終無法理解。甚至,筆者曾經服務的健身中心,也有部分會員沒有參與運動的意願,特別是女性。儘管,筆者不時提醒這些具備運動潛能的Member,參與投入訓練,並向他()們宣講的運動好處與優點。但是,似乎大部分的人,皆不會想在年輕力壯的時候,積累自己的健康與學習運動的技能,而且,總是要到年紀大了,身體狀況出現問題時,才會重新考慮參與運動的需要(當然,也有幾位積極投入訓練的會員,能夠獲得全國健美比賽獎牌獎狀、或者創造自己最佳表現)


  也有一些運動參與者,往往沒有考慮到自己的運動能力特徵與興趣喜好,卻依據親朋好友的運動參與經驗或意見,來決定參與運動的類型與專案。而且,開始參與運動後,往往將肌肉酸痛、身心疲倦、艱苦、困難、無趣……等負面的運動感受,也當成是運動訓練的一部份。在這種錯誤的運動參與經歷下,那裡會有持續參與運動的動力?除此之外,不良習慣(抽煙、喝酒、打牌)的養成、自我要求(動機)不高、缺乏家庭或社會助力、以及其它各項因素等,也會成為剛開始從事運動的社會大眾,無法持續與堅持下去

 

      站在從事體育產業人員的立場來看,教育單位其實也應該反省為什麼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十多年的體育課程教學,沒有好好教育學生如何正確的參與體育活動?沒有建立學生參與運動的習慣?。無論如何,筆者願意再次提醒你(),透過以下的簡單方法,可以幫助你()克服各種阻力,養成參與運動的習慣。

 

 

   1.確實瞭解運動參與的必要。只有真正瞭解參與運動的效能、不運動對於健康的缺點,才會下定決心參與運動,進而享受到運動的好處。

   2.收集正確的運動參與資訊。透過網站、書籍、廣播媒體、科學報告等的協助,確實瞭解參與運動的正確資訊,以免運動參與過程,產生如何參與運動的疑問,避免在錯誤的知識與經驗下,參與體育的活動。

   3.訂定適當可行的運動處方。在運動科學的基礎上,依據個人的能力、生活習慣、周遭環境……等,訂定適當可行的運動處方。

   4.設定簡易可行的短期目標。在簡易的身體能力檢測下,評價短期目標的實現狀況。而且,依據身體能力的評價結果,修訂運動處方與短期目標,以便持續維持參與運動的正確目標與方法。

   5.追尋運動的樂趣。不僅運動的過程應該在愉快的氣氛下進行,而且,也應選擇趣味性質較高、危險性較低的運動型態參與。

   6.尋求家庭或團體的助力。家人或親友一起參與,或者加入適合自己的運動性社團,藉由團體的力量,協助自己持續不斷的參與運動。

   7.“沒時間只是藉口。運動的效果其實是可以累計的,透過多次短暫的運動參與方式,可以有效解決沒時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