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7 21:04:18葉子

[新聞] 防癌,從生活中做起 三早策略─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衛生署今年公布的國人93年度十大死因統計資料,其中排名第一仍是癌症,接下來依序為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肺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炎等腎性病變症候群、自殺及高血壓性疾病。
 泰安醫院謝瀛華榮譽院長表示:癌症是細胞分化異常的一類疾病。在正常人體胚胎發育以及再生、修補過程中,人體和細胞本身的控制之下,細胞是進行有順序、有節律的分化與增殖;但是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破壞了人體和組織本身的控制,導致細胞的異常分化和增殖,就是所謂的癌症。

 針對「亞健康者」,就是說,雖然目前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但體內處在健康及疾病的臨界狀態的人來說,最好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防癌三早策略」。

 很多病的初期都是沒有症狀或症狀不顯著的,又加上不停累積風險因子,一旦病兆出來時,往往已錯過黃金治療期,比較棘手難治療。因此,四十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接受一次健康檢查,尤其是罹癌者或近親罹癌者,更需重視健康檢查的必要性。。

 台灣社區醫學醫學會魏亞夫醫師建議:在飲食方面,控制口腹之慾避免肥胖;中、老年人也是病變的高族群,所以一樣要管控體重,動物性油脂應該要儘量少吃。蔬菜、水果含多量維生素及纖維素,有益健康外並能促進排便,在平常飲食中,不可缺少。 

少吃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可吃白肉,如:魚類、去皮雞肉;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胚芽米、糙米;少吃醃製、燻烤、油炸食物和含致癌的亞硝銨類等物質的加工食品;別吃不新鮮的花生、玉米、穀類;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及抗氧化劑的食物,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和綠花椰菜。

 
戒除不良嗜好,特別是戒菸、禁檳榔、少喝酒!節制煙酒,對預防肝癌、肺癌、食道癌和胃癌有一定作用。抽菸及被迫吸二手煙、空氣污染,包括廚房油煙,都要盡量避免。
 口腔癌患者中,半數以上有嚼檳榔的習慣,煙酒與口腔癌也有密切關係,若同時有嚼檳榔,吸煙及飲酒等習慣者,則患口腔癌危險性更加偏高。醫學界再三據實呼籲提醒,真的別拿生命不當回事。

 避免接觸工作環境中的致癌物,適當運動、充分休息、保持心情愉快等…身體的活動,可以使人有朝氣,有衝勁。要放鬆心情,因為壓力會使人過度疲勞,而心理困擾極易影響身體健康,精神緊張、憂鬱、焦慮都容易使人處於健康失調的狀態。
 
盡量讓自己遠離致癌物,並且能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因為癌症越早發現存活率越高,面臨在這個致癌因素到處充斥的環境,只有自己多小心多注意,才是防癌避癌最好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