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禪秘要法經》之-白骨觀、不淨觀修持法 (2)
<第二>白骨第二觀法與火光三昧
世尊又再告誡阿難說:修為白骨觀與不淨觀的觀法,如得初步成就之後,再須教示白骨觀的其他特殊修法。這種特殊觀法之一,首先當修成白骨觀後,隨時隨地,能住白骨觀想的定境中,然後觀想頸部以上的整個頭顱骨倒下,自把整個頭倒在髖骨中間(即是一般常人的小腹部分)。專一觀想,更無其他雜念,必須使倒在髖骨中間的整個頭骨,白淨分明,澄心住想,歷歷分明。
其次,再觀想自身面前也有一白骨人,同樣將頭骨倒在髖骨中間。如此分心想另一白骨人。漸漸再觀想另外的二人、三人,擴充其數,乃至觀見滿屋、滿四天下,都是倒頭骨在髖骨的白骨人。
這一觀想成就之後,再進而觀想所有的白骨人,都縱橫倒落滿地,有的頭顱骨打碎了,有的背脊頸骨折斷了,或者腰骨折斷,或者腿骨分散。甚至.—身骨節,分散零亂,散滿地上,大大小小,紛紛亂亂,都當一一觀想明白,一心不亂,凝然住心不散。
世尊講到這裡,很慎重地再對阿難說:修為白骨觀者,真實觀到這種景像現前,應當轉入正思惟,參破世上各人,無非是一身白骨構成的行屍走肉。一具完整的白骨架構之身,也勢必歸於縱橫散落,委頓塵埃。反觀自身,終亦畢竟無我。既無有我,那裡又有他身。
由此正思惟的無身無我實證境中,自然身意泰然,安穩快樂,停心安住,更不散亂。
然後再起廣大心,觀想遍滿世間的縱橫亂骨境象中,倏然從四面虛空中,起大火焰,相次延燒這些亂骨,同時也引燃白骨本身的火大功能,自相燃燒,猶如明炎火流。進而觀想熊熊的大火,猶如火山似的從四面燒來。
這步觀想境界現前時,往往會生起極大的恐怖。甚至,出此定境的時候,還覺得此身蒸熱,全體汗出如注。
這時,勘破恐怖心大散亂,更須攝心歸一,如前反觀自身,成為白骨,極其明瞭,而止定如初。或者因此入定而不能自起於定時,便須照護修為的同伴,在其耳邊,彈指出聲,或用敲引磐,導之出定。
倘得成就如此第二觀想者,世尊又繼續教導:當自起念,而作是言,我於前世無數劫來,造熱惱法,業緣所牽,故使今者見此火起。復當作念,如此火者,從四大有。我身空寂,四大無主。此大猛火,橫從空起。我身他身,悉皆亦空。如此火者,從妄想生,為何所燒,我身及火,二皆無常。
佛告阿難:行者應當至心諦觀如是等法。觀空無火,亦無眾骨。作此觀者,無有恐懼,身意恬安,倍勝於前。
此一觀行,是正思惟四念處的念身不淨、念受是苦的最基本實證修法。進而如系平日熟悉大乘經典,則轉參佛說《楞嚴經》云:「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就可更超一層勝境。或直接轉修暖法,如後世別譯為拙火、靈熱、靈力、靈能等法門。甚至可以直接轉入於火光三味境地,則非小乘禪觀所可範圍了。
又:觀想頭骨折斷住於髖骨部位的觀法,在平常人來說,可以用作治療高血壓等,自我精神療法。
<第三>慚愧自責第三觀法
世尊說了第二白骨觀法與火光三昧之後,跟著又對阿難開示初步觀心法門的系念法。
一、先當系心注住於左腳大拇指,一心諦觀大拇指的皮肉,猶如身死以後的潰爛,先由青紫色,再轉變成腐爛的黑色,流著膿汁,就像被太陽曬烤過的肥肉一樣。這種潰爛的現象,由左腳漸漸蔓延,循左膝上升到髖骨部位。
二、左腳觀成後,同樣的再觀右腳的潰爛,而延伸到右邊的髖骨部位。
三、兩腳的腐爛景象,都蔓延到髖骨部位。
四、再由腰部上升,延升到背部,然後到頸項,到頭部。
五、然後轉至面部至胸,以及全身支節的所有各部,都呈黑色,浮泛不淨的黏液,猶如被太陽曬烤過的肥肉一樣。
如此諦觀此身,極使分明之後,再當觀想一人、二人、三人,漸漸擴充數量。甚至,觀見這個婆娑世界的四方上下,都充滿了如此不淨人等。
由此起修,再轉入正思惟的正念「念我於前世,貪淫愚癡,不自覺知。盛年放逸,貪著情色,無有慚愧,隨逐色、聲、香、味、觸、法。今觀我身,不淨流溢。他身亦爾,何可愛樂。見此事已,極自厭身,慚愧自責。出定之時,見諸飲食,如屎尿汁,甚可厭惡。」世尊接著開示,不淨觀想,作修到此境界,即當「易觀」——就須改變原來作不淨觀的心念,轉成觀想身外所有不淨諸物中間,以及四周圍,忽然生起白色炎熱的光影,飄忽流動,照化所有的不淨污體,自身內外,亦被此白色光影包圍,映徹透明。
作修到此境界,當生大歡喜心,由歡喜心的引發,身心輕軟,此心明朗,快樂倍常。這種修觀的方法,名第三慚愧自責觀,亦名第三津膩慚愧觀。
如果教理透徹,心行圓明,作修此種觀法,亦可轉入大乘道的喜樂境界與光明成就修法。但能否如此,端在學者的修積福德、智慧兩種莊嚴行門的程度如何了。走白骨觀的路線,觀想成功了,很快的就能夠到達「忘身」,甚至於到達「無我」。平常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忘身」,也沒有辦法「無我」,就因為我們這個生命,受到所帶來業力的影響。
你功夫即使到達「忘身」了,還是「凡夫禪」,那只是功夫。真正要證果位,必須在「八十八結使」上下工夫。然後才可能經由欲界的初果、二果、三果,至於色界、無色界,斷盡見思惑而得阿羅漢果,不再輪迴於三界。
由白骨觀達到「身空」,這其中有個問題。你怎麼做到身空呢?由白骨觀怎麼到達身空呢?只要白骨觀觀成了,自然就可以做到。那麼,誰在觀想?「我」在觀想。你什麼在觀想?我「心」在觀想。萬法唯「心」造,所以能做到。
白骨觀和果位
由白骨觀空掉了身子,是不是已經解脫了?即使不往生西方,也可以往生東方,或者其他任何一方佛國佛土,是不是能夠超出欲界到色界天?或者由色界天再進到無色界天?或者得個什麼果位,此中道理不是這麼簡單,你功夫即使到達「忘身」了,還是「凡夫禪」,那只是功夫。真正要證果位,必須在「八十八結使」上下工夫。然後才可能經由欲界的初果、二果、三果,至於色界、無色界,斷盡見思惑而得阿羅漢果,不再輪迴於三界。
由白骨觀達到「身空」,這其中有個問題。你怎麼做到身空呢?由白骨觀怎麼到達身空呢?只要白骨觀觀成了,自然就可以做到。那麼,誰在觀想?「我」在觀想。你什麼在觀想?我「心」在觀想。萬法唯「心」造,所以能做到。「心」是什麼?
讓我們先看看我們目前的心理狀況:貪、瞋、癡、慢、疑,這些貪瞋癡慢疑的結使,是情緒化的,也是我們個性上的陰暗面。再加上另外五種觀念思想上的偏差:「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禁戒取見」等。所謂「見」,用現代話說,也就是思想形態,如見解、觀念等。所謂「思」,則屬心理狀態,如心念、習性等。從佛學觀點來看,欲、色、無色三界的心理狀態,在「見」「思」這兩方面共有八十八種結使。
學佛修道,走禪定的路子,除了在色身上修忘身的功夫外,最重要的必須在心理的結使上下功夫。果位的差別就在於此。心裡結使解脫到什麼程度,就得到什麼果位,這是一定的。至於三界天人的等次,則配合四禪八定的功夫。總之,四果和四禪是有差別的。
上面這些解釋,就是希望大家知道,不要以為作白骨觀就可以證得果位了。到達某個果位的「功夫」固然要從「身」上了;但是真正證得道果,還必須配合「心意識」的結使上了。身心齊了,才是佛法真正修持之路。單從任何一方面了,都無法圓滿道果。
<第四>化朽腐為神奇--膨脹膿血不淨想
這第四觀膨脹膿血不淨想的修法,在定中從「左腳大指」開始,不是觀骨頭,而是觀我們的肉體,從左腿開始,到右腿,然後到全身,觀想自己全身浮腫,然後慢慢潰爛。我們人死了,屍體擺在那裡,也都是這樣,先浮腫,然後從內部開始潰爛,隨後肌肉就青一塊,紫一塊地變色。接著,惡臭難聞的膿汁污血就流了出來。
這不是浮光掠影似的,隨便想一下就算了。要凝下心來,把自己真當成死掉了,屍體爛了,臭得不得了。觀得好的話,自己真會聞到自己的臭味。這就是所謂的「一切唯心造」。全身又臭又爛的境相出於之後,自然覺得這個身體沒有留戀之處。
「想一成已,復更想二。想二成已,復更想三。想三成已,復更想四……」想了自己之後,再想別人。或者假想自己已死未死的親人,有這麼一天也化成一灘膿血,又臭又爛又髒,比陰溝廁所裡的味道都還難受。然後再想像其他的人,乃至於想整個房間,四圍上下,再擴而至於所有天下人的身子都是如此。這不是理念上的思想,硬要觀想成功,境界現前。真正修持到這一步,注意經文上一句活「念我此身,甚可患厭。眾多不淨,彌滿一切」。平常我們對佛經裡的這類理論,差不多是聽過了。但是光懂理論沒有用,現在要在自己身上,「以身求證」,認清楚硬是這麼一回事。
「諦觀是已,畏生死患。」觀想到這個地步之後,就「畏生死患」,才真正的怕生死。你說現在大家怕不怕生死?我們並不是怕「生死」,一般人只是怕「死」。為什麼怕死呢?老實講,是對身體的一種癡戀,以及對自己現有的一切的一種執著。
我們平常對著鏡子,越看自己越可愛。怎麼也捨不得讓它死了、壞了、爛了、臭了。所以,我們普通的人,並不是怕生死。而是怕這個「色身」死了,一切都把捉不住了,如果這一步觀想成功,就會真正怕「生死」。即使死後再來投胎變年輕,變漂亮,到頭來也還是這樣一堆爛肉。因此對「生」也不希求,也是害怕。到了這一步,「道心」才真正堅定起來了。如經典所說「其心堅固,深信因果」。
到了這個時候,「出定入定,恆見不淨。」不論打坐,或者下坐的時候,看到世界上所有的人,就是這樣一灘流著膿血的爛肉。於是「欲求厭離,捨棄此身」。很想把自己這個肉體丟掉不要。這時候,你會減肥變瘦了。功夫到了的人,會自然瘦下去,不要害怕,不是病態。
同時也會脫皮,「作此想時,自見己身舉體皮肉如秋葉落。這不單單是觀想中的境界,工夫到某一階段,自然會脫皮,脫了以後,會變得更白、更潤、更漂亮。
在這一步觀想中,不但脫皮,連肉都一層一層剝落下,「見肉墮地,在前地已,即大動心,心生驚怖,身心震掉,不能自寧。」我們現在光看文字,覺得這沒什麼可怕的。但觀想中,這個境界現前時,硬是看著自己的身子連皮帶肉,一層一層往下掉,沒有不害怕的。就好像我們平常人打坐,都想求個「空」,但是一旦身心空了,差不多的人都會嚇一跳。
隨著驚恐的心理,「身氣熱惱,如熱病人為渴所逼」。身子燥熱,好像發燒似的,口也發乾。乃至下了坐,還是這樣,「如人夏日行於曠野,渴乏無水,身體疲極。」如果這時候正好是冬天的話,你也會覺得好像走在烈日當空的曠野中,穿不住厚衣服,身子很熱,同時覺得四肢無力,很疲勞。這不是病態,也不是因為坐中受到了驚怖,而有了後遺症。實際上,這是心理、生理都起變化的原因。是必然經過的境界,不要害怕。當然可以喝水、喝茶,沒有關係。
有一點需要注意,這時候不想吃東西,看到一切東西都很髒,難以下嚥,此想成已,乃至食時,見所食物,如膨死屍。見所飲漿,猶如膿血。」這裡有一個難關,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個經驗,「此想成已,極大厭身。觀於身內,及子身外,求淨不得。」你真修到這一步,會非常討厭這個肉體。而且發現裡裡外外沒有一點乾淨的地方。這不是理念上的事,硬是功夫到了的實際感受。「佛告阿難,復當更教,令其易想。莫使棄身,唐無所得。」往往修到這個地步,會不想要這個身體,也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在觀念上,認為我已經證到空了,身體本來就是空的,不想活了,沒有意思,很想自殺算了。那就糟了。假使在這個時候想辦法,把自己生命結束了,那你就「唐無所得」,白修行一場,了無所得,不但談不上證果,而且又墮人輪迴,同時招致更慘的果報。所以,佛再三吩咐阿難:「復當更教令其易想」,趕快調換一個方法。
「易觀法者,當於遠處臭穢之外,作一淨物,教其系心,想一淨物。在視線範圍之內的遠方,或者觀想金身的佛像,或者觀想美輪美矣的極樂世界。如果觀想佛像,譬如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像,最好把這個佛像想成中空的琉璃體,透明光亮,佛像觀成之後,隨著外境的莊嚴清淨,再打入內境界,轉化自己的身心。最後,就如實證到阿彌陀佛所講的淨土境界。把這個婆娑世界的不淨——身、心、物等種種不淨,轉成極樂世界的淨土——心淨,佛土亦淨。
老實說,這個「易觀」由不淨想變成淨土,就是念佛法門的基礎。這樣把淨土的境界,隨時觀想起來,就是修持。大家沒有研究淨土的觀無量壽經,一般人念阿彌陀經,木魚一敲,就念過去了,經中所說的那些境界,沒有放在心裡,當然更不會用心去想。殊不知,這個「想」成功,就是觀想的大秘法,就能夠「淨土現前」 。這個時候,身上不會再發熱、也不會再厭惡自己的身體、生命。這個時候不但「心念」清淨,「身體」也清淨。那麼,身體上有病的,病也好了。隨著前面觀想膿血的階段,都化掉了。各種病都痊癒了,人也變了,可以說是脫胎換骨。
我們現在都知道,這一觀裡有兩大步驟:先從生命的實際狀況觀起,不淨想的功夫做到了;趕快轉換方法,變成淨想——也就是淨土的觀法。那麼,到了這一步,你悟了道沒有!下面就是有關禪觀——見地方面的東西——「當知此想,從顛倒起。皆由前世顛倒行故,而得此身。」這就是後世禪宗所謂「參」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