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10:20:06零下之翔

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 02

   董卓 亂世魔頭篇

 

 

   其實董卓進軍洛陽的時候,注意到袁術等人放火燒宮的火光,就知道亂事已經生起,於是引兵急進,隨即幸運找到被宦官虜出的少帝和陳留王二人。

  於是董卓成為第二位有機會掌控天下得梟雄。

  東漢末年,在歷史文官的紀載下,董卓被形容為殺人大魔王,但其實在中國歷史殺得比董卓更多大有人在,只是因為三國演義太有名,所以董卓的名聲就比其他梟雄更響亮。

  歷史紀載董卓生來具備過人的怪力,能在馬上左右開弓,勇猛好鬥喜愛結交好朋友,有一群豪俠勇將聽其號令,之後跟豪帥結交,好禮相待,之後開始從事耕作累積財富,

之後被隴西太守徵辟董卓為郡兵馬掾,接著被涼州刺史成就又徵辟董卓為從事,使領兵騎,討捕胡人。

  東漢的徵辟制,自上而下選拔官吏制度。所謂征,即皇帝徵召;辟,即各地官府的官員招聘。

  這種自上而下選拔方式,豪門子弟被選中的幾率極高,簡單說就是權貴壟斷資源的一種手段,也是東漢崩潰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董卓年輕時頗具豪俠之氣,好交朋友並樂於施捨且勇猛好鬥,許多豪俠勇將都樂於與他交往並聽其號令,之後又被任命為護匈奴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討伐羌人之戰,董卓作戰有勇有謀,討殺一萬多名羌人,並親自斬殺羌人酋長,羌人之後都非常懼怕董卓,絲毫不敢犯。於是後來董卓被升為郎中,獲得絲娟九千匹,不過都分給部下,後又為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戊己校尉,不過因為犯罪而被革職,至於怎麼罪就沒記載的很詳細,不過并州刺史段熲薦董卓於公府,司徒袁隗闢為掾。先後升為并州刺史,河東太守。

  之後黃巾之亂爆發,漢靈帝封董卓為中郎將,命他討伐黃巾軍。

  董卓打黃巾賊時期表現很差很快就被免職,不過因為韓遂和邊章起兵涼州,董卓再度被任為中郎將,隨破虜將軍張溫討伐。

  史書記載,董卓利用敵方因為出現流星而萌生退意,主動出擊,斬殺數千人。於追擊時為羌人圍困,又利用水壩蓄水,先故意偽裝捕魚,卻偷偷暗中派人在水底行軍成功撤退,最後又水壩決堤阻止追兵。

  是張溫軍中唯一全師而還,封斄鄉(雍州武功)侯,邑千戶。中平五年(188年),之後韓遂和邊章再度來犯,封董卓為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大破韓遂等,先後封為少府、并州牧,這時的董卓非常清楚東漢不行了,天下大亂無人能阻擋,所以找一大堆理由不把兵權交給皇甫嵩,皇甫嵩雖然此事上報朝廷,當然這時期的是東漢朝廷也無可奈何,靈帝也只能口頭責備而已,於是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河東,靜待時機。

  不過董卓也因此跟皇甫嵩仇結很大,當然很大的部分也是因為畏懼皇甫嵩的統兵能力,皇甫嵩其實是東漢末年僅剩不多的忠臣良將,因為他的關係讓東漢多喘息好幾年,

三國演義關於他的記載也多呈正面。而在正史消滅黃巾軍的過程中,皇甫嵩其實才是主要功臣,不過三國演義都只是輕鬆帶過而已,尤其是三位黃巾軍領袖,除了張角是病死,張梁和張寶其實都是被皇甫嵩擒獲斬殺的,其實依照當時皇甫嵩的實力他是有兩次機會可以消滅董卓,卻因為忠君的思想,第一次是因為董卓抗命不交軍權,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認為董卓掌握重兵,違抗聖旨,野心很大,建議皇甫嵩興兵討伐,趁此機會除掉董卓,為東漢清除未來的危機,不過忠君的思想,必須先徵求漢靈帝的命令,錯過時機。

  後來漢靈帝知道董卓抗命非常生氣,不過因為時機敏感也不敢動董卓,直到漢靈帝駕崩,後來董卓才有機會進京殺掉少帝,擁立漢獻帝,控制東漢政府成為天下第一人。

  第二次的機會則是出現董卓控制東漢政府之後,因為暴政失去民心,於是關東各州郡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同起兵討伐董卓。

  當時皇甫嵩統兵三萬駐紮在扶風郡(今陝西咸陽),如果能跟與關東軍相互配合,東西夾攻,董卓必敗無疑。

   當然董卓也知道這個可怕的事情,後來就徵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打算尋找機會將他殺掉,不過有人幫皇甫嵩求情逃過死劫,當然兵權也就被卸除了,之後就看著董卓殘殺大臣百姓憂鬱而死了。

  之後曹操曾經感嘆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就是權臣跟功臣的差別,皇甫嵩太過愛惜名聲,錯過二次可能可以挽救東漢的危機,雖然這是事後論,不過很可以給後人當作借鏡就是了。

  董卓是非常奸詐的人,剛進入初入洛陽時兵力只有三千人,萬一被識破,那就小命難保了,因為當時洛陽附近還有兩大軍閥,那就是何苗也就是何進的異父異母弟,另外還有一個很會打仗的丁原,說到丁原大家自然就會聯想到呂布,沒錯呂布初次登場的時機也就是在這時期。

  面對這兩個威脅董卓沒有硬碰硬,而是用離間計,一個是利用其弟董旻聯合吳匡殺掉上司何苗,一個是用高官重金招攬呂布殺掉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