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2 14:39:56Pen Knight

唐朝長安城市介紹與評論 -- 加音樂

                                                     轉載及評論 : Zeno 2013-11-02  

鮮為人知:全世界各國人士膜拜中國唐朝長安
——
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朝代

                                                      【阿波羅新聞網 2011-01-14 訊】

                                                         作者:王覺仁 

 

                              (1)唐長安城市平面圖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假如讓他再活一

 

次,重新選擇出生的城市,他會捨棄二十世紀的倫敦,

 

選擇七世紀的長安。

 

                                          (2)唐長安城市3D模擬圖

 -------------------------------------------------------------------------

 

一個精研世界歷史、遍覽東西方文化、一生中閱「城」無數、見

多識廣的老人,為什麼會對一座中國古代的城市如此情有獨鍾呢

?在皇皇數千年的世界歷史上,長安究竟擁有怎樣獨特而崇高

的地位,又有著怎樣引人矚目、亘古長存的魅力呢?

 

下面,就讓我們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一起走近那座光芒

四射的城市

 

唐朝的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

達到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它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米,全城

周長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比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大倍,是古

代羅馬城的7倍。長安城內共有三個建築群:位於北部正中的是宮

城,為皇帝和皇族所居;宮城南面是皇城,面積比宮城略大,是中

央政府機構所在地;宮城和皇城之外是外郭城,為居民區和商業區。

 

整座長安城規模宏偉,布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外城四

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十二座城門的六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道。

而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則是一條標準的中軸線,它銜接宮城的承天

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城的明德門,把長安城分成了東西對稱的兩

部分,東部是萬年縣,西部是長安縣,東、西兩部各有一個商業區,

稱為東市和西市。城內南北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壩民住宅

區劃分成了整整齊齊的110坊,其形狀近似一個圍棋盤

 

長安的每條街道都筆直而寬廣,其寬度達到了今人咋舌、近乎奢

侈的地步。比如南北主幹道朱雀大街的寬度就達150多米,而今天

中國的「第一街」北京長安街最寬的地段也沒有超過120米。再

如位於宮城與皇城之間的承天門橫街,寬度更是達到441米,堪稱

人類有史以來最寬的街道,其氣勢之雄偉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寬闊平坦的街道兩側大多種有整排的槐樹和榆樹,而宮城與皇

城中則遍植梧桐和垂柳,整座城市綠樹成蔭,風景宜人,既繁華熱

鬧,又不失幽雅和靜美。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東北部的龍首原上初

建了大明宮。龍首原地勢高聳,可以俯瞰整座長安城,故而大明宮的

氣勢遠比太極宮更為煊赫。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又對大明宮進行了擴建,使其

功能更為完備,規模更為宏大。從此,大明宮取代了太極宮,成為唐

朝歷代皇帝的起居和聽政之所。

 

大明宮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為宏大、規制最為嚴整、規劃最具特色的

宮殿建築群,其周長公里,面積平方公里,比明清紫禁城大了倍;宮

城四面有11座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

衛;目前已探明的殿、台、樓、亭等基址共有40餘處。在大明宮的

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大明宮就是以

這三個宮殿群為中心組成的。其中,含元殿是大明宮正殿,是唐朝皇

帝舉行朝會大典以及閱兵、獻俘等重大儀式的殿宇;此殿殿基高達米

,面闊米,進深米,面積平方米,比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宮殿

北京故宮太和殿的面積還大。

 

在含元殿主殿的兩翼、即東南和西南方向,分別建有比主殿位置突出

的翔鸞閣和棲鳳閣,兩閣相距150米,各以曲尺形廊廡與主殿相連。

整組建築兩翼突出、主殿縮進,呈「凹」字形。主殿前是左右兩條各

78米的蜿蜒迤邐而上的「龍尾道」。

在整個含元殿建築群的前方,是一個南北寬615米、東西長750米的

大型廣場,總面積達461250平方米,比今天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還大,

相當於60多個標準的現代足球場。

站在這樣一個氣勢磅礴的廣場上仰望巍峨壯麗的含元殿,任何人都會

為之悚然動容、心潮澎湃!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

 

哪一個中國人心中,沒有這樣的一個唐朝!

哪一個中國人心中,沒有這樣的一座長安!

 

走在長安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寬衢大道上,你遇見的絕不僅僅只有

唐朝人。你隨時會遇見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伊朗)人、大食

(阿拉伯)人、拂菻(東羅馬)人、日本人、新羅人、天竺(印度)

人、真臘(柬埔寨)人、驃國(緬甸)人……

他們中有元首、大臣、使節、士兵、商人、學者、留學生,還有僧侶

、藝術家、醫生、工匠、歌姬,甚至有「色黑如墨、唇紅齒白」的崑

崙奴,可謂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在公元七世紀和八世紀,要感受什麼叫做國際性大都市,你必須來長

安;要感受什麼叫做「對外開放」、「與時俱進」,你也要來長安;

要了解當時的東西方和亞洲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交流的盛

況,你更要來長安。

 

因為當時的大唐帝國是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最發達的國家,而大

唐帝京長安則是整個亞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學家向達先生說,

在唐朝,「一切文物亦復不間華夷,兼收並蓄。第七世紀以降之長安,

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各種人民,各種宗教,無不可於長安得之」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湯因比說:「長安是舊大陸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義的城市,

在這方面超過了同時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國和中國文明不僅為朝鮮,

而且為更遠的日本所讚賞和效仿,這顯示了中國的威望。」

據統計,唐朝曾先後與世界上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所交往。為了接

待各國使節和來賓,唐朝專門設立了鴻臚寺,由當時朝中的國際政治

專家擔任主管官員。長安城中甚至有專供外國人長期居住或定居的

「番坊」。

有很多外國留學生到唐朝讀書之後,進而參加科舉考試,最後終身在

唐朝為官。如日本人阿倍仲麻呂,中國名字叫晁衡,於唐玄宗開元五

年(公元717年)來到長安的太學就讀,當時年僅19歲,完成學

業後留在唐朝任職,歷任左補闕、秘書監、左散騎常侍等職。

 

晁衡在長安與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結成了好友。天寶十二載(公元

753年),晁衡作為唐朝回訪日本的使者,與日本遣唐使一起返回日

本,不料途中遇險,船隻漂到越南,友人們誤以為他噎遇難,極為悲

傷,李白為此寫下了一首《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

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後來晁衡又輾轉回

到了長安,一直到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去世,前後在中國

一共生活了53年。

 

有一些外國使臣出使唐朝後也留了下來。比如波斯大酋長阿羅撼,於

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出使中國後便留在唐朝為官,此後又

以唐朝使者的身份出使拂菻(東羅馬)等國,因功被授予右屯衛將

軍、上柱國、開國公,位尊爵顯,並一直在中國活到了95歲高齡。

 

西方著名漢學家李約瑟說過:「唐代確是任何外國人在首都都受

到歡迎的一個時期。長安和巴格達一樣,成為國際間著名人物薈

萃之地。」(《中國科學技術史》第1卷)

 

除了留學生和使節,在唐朝定居數量最多的就是商人。唐朝專門設立

了互市監和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當時的長安、洛陽、揚州、廣州、

泉州、蘭州、涼州、敦煌,都成了唐朝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貞觀時

,西域各國「入居長安者近萬家」,而各國商人在長安「西市」開

店經商、長期居住的也有數千家之多。廣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

貿易港口,有唐一朝,曾有大量的外商在廣州定居,從事各種貿

易活動,僅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死於戰亂的外商就達12萬人

以上。

 

為了適應國際交往的需要,唐朝的對外交通相當發達。陸路從長

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門關西行,直達中亞、西亞、

東歐,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可參閱本人2009-02-04 絲路傳奇展觀後感小文)

 

海路方面,可由登州(今山東蓬萊)、楚州(今江蘇淮安)或明州

(今浙江寧波)出海,前往朝鮮半島和日本;此外,由揚州、明州、

泉州或廣州出發,經越南海岸,在馬來半島南端穿越馬六甲海峽,過

印度洋,可到達斯里蘭卡、印度等地;再越過阿拉伯海,可到達阿曼

灣、波斯灣,並可遠至紅海,抵達埃及和東非的港口,這就是「海上

絲綢之路」

 

通過陸地和海上這兩條「黃金通道」,世界各地的人

們紛紛來到了中國。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東羅馬皇帝波多力遣使來唐,獻赤玻璃

、綠金精等物,唐太宗回書答禮,贈綾、綺等絲織品。東羅馬的皇帝

、貴族和婦女都極其喜愛中國的絲織品,拂菻(東羅馬)也成了唐朝絲

織物傳入其他國家的重要轉輸地。

 

七世紀初葉,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穆罕默

德本人對中國文化非常嚮往,曾對他的弟子說:「學問雖遠在中國,

亦當求之。」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阿拉伯)遣使

與唐通好,在此後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大食遣使來唐共達36次。

唐朝文化因此大量傳入阿拉伯世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紙術。

 

中國的造紙術後來又從這裡傳入了歐洲,極大地推動了西方文明的

發展。唐朝後期,火藥的主要成份——「硝」也傳入阿拉伯。阿拉

伯人稱之為「中國雪」。與此同時,阿拉伯的天文、曆法、數學、

建築、醫學也對唐朝產生了一定影響。阿拉伯的醫學是近代歐洲醫

學的基礎,而其外科醫術就是在這時候傳入了中國。

 

七世紀中葉,波斯為大食所滅,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先後

定居長安,客死唐朝。當時,許多波斯商人也流亡到了唐朝,紛紛

在中國落戶。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地都有波斯商人開設的

「胡店」,以經營寶石、珊瑚、瑪瑙、香料、藥材馳名。通過貿易

活動,波斯的菠菜、波斯棗傳入唐朝,而唐朝的絲綢、瓷器、紙張

也傳入了波斯。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在當時統稱天竺。唐初,中天竺的戒日

王征服了五天竺,統一了印度半島,隨即遣使與唐通好。從此,天竺

與唐朝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印度半島東西兩岸常有唐朝商船泊港,

天竺商船也到廣州、泉州進行貿易。唐朝輸往天竺的商品有麝香、紵

絲、色絹、瓷器、銅錢;天竺輸入的物品有寶石、珍珠、棉布、胡椒。

中國的紙和造紙術傳入印度,從此結束了印度用白樺樹皮和貝葉寫字

的時代。唐太宗也派人到中天竺學習製糖技術,據說學成歸國後製出

的糖,其顏色和味道比印度原產的還好。

 

由於佛教經典的翻譯,在唐朝產生了與佛教密切相關的變文。敦煌、

雲崗、麥積山、洛陽龍門石窟的壁畫、雕塑,都受到印度北部犍陀羅

藝術風格的影響。此外,天竺的天文、曆法、醫學、音韻學、音樂、

舞蹈、繪畫、建築,都對唐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唐朝「十部樂」

中便有天竺樂,舞蹈中也有天竺舞的成份。

 

唐初,朝鮮半島上,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都同唐朝有所往來

。高宗時期,唐朝先後出兵平滅了百濟和高麗,新羅遂於公元675

(唐高宗上元二年)統一了朝鮮半島,此後與唐的關係進一步發展,

貿易往來十分頻繁。新羅商人運至唐朝的牛黃、人蔘、海豹皮、朝霞

䌷、金、銀等物,占唐朝進口物產的首位。他們同時也從中國帶回絲

綢、瓷器、茶葉、書籍等物品。

 

新羅曾派遣大批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在唐朝的外國留學生,數量最多

的就是新羅人。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學成歸國的新羅學

生一次就有一百零五人。不少新羅學生還參加唐朝的進士科考,中舉

後就留在唐朝為官。

 

從貞觀十三年 (公元639)起,新羅就相繼設立醫學、天文、漏刻

博士,專門研究唐朝的醫學、天文、曆法。公元675年,新羅開始

採用唐朝曆法。八世紀中葉,新羅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了從

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行政機構。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新

羅採用了科舉考試製度選拔官吏,以《左傳》、《禮記》、《孝經》

為主考科目,此外又根據唐律改訂了刑律。新羅原來沒有文字,七世

紀中葉,新羅學者薛聰創造了「吏讀」法,用漢字作音符來標註朝鮮

的助詞、助動詞等,幫助閱讀漢文,推動了文化的普及和發展。唐

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新羅使者帶回了茶葉種子,開始種茶

。唐末五代,雕板印刷術傳入新羅。參見施建中主編《中國古代史·

下冊》)

 

有唐一朝,與中國交往最為密切、受唐朝影響最大的國家,當屬

日本。

 

當時的日本仍處於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對大唐繁榮昌盛的文

化和發達的物質文明無比嚮往、高度崇拜。日本人迫切希望能過上

「像漢人那樣燦爛的文化生活」,於是不斷向中國派出遣唐使、留學

生、學問僧。從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到唐昭宗乾寧元年

(公元894年)的260年間,日本先後派出遣唐使13次,派船迎送

唐朝使者6次,共計19次,其中實際到達長安為15次。唐初,遣唐

使團不超過200人,可從八世紀初起,人數已多達550人以上。

 

遣唐使給唐朝帶來了珍珠絹、琥珀、瑪瑙、水織等貴重禮品。唐朝回

贈高級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遣唐使團將中國的典章制度

、天文、曆法、文學、書法、宗教、音樂、美術、舞蹈、醫學、建築

、雕刻、工藝美術、生產技術、生活習俗帶到日本,推動了日本政治

、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發展,對日本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

遠的影響。

 

日本留學生中最知名的是吉備真備,學問僧最知名的是空海。吉

備真備回國後,用漢字楷體偏旁創造了「片假名」,學問僧空海

不僅將中國大乘佛教的密宗學說帶回了日本,而且用漢字草體偏

旁創造了「平假名」,使日本文化逐漸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參見施建中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

 

而中國僧人東渡日本,傳播大唐文化,最著名的是鑒真和尚。

 

鑒真俗姓淳于,揚州人,對於大乘佛教的律宗造詣精深,在揚州大

明寺講律傳戒。應日本聖武天皇之請,他東渡日本傳法,經六次努

力,歷盡艱險,終於在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到達日本。鑒真

大師其時已年近七旬、雙目失明,可他不僅將中國佛教的律宗傳到

了日本,而且還向日本人傳授了佛寺建築、雕塑、繪畫、醫藥等各

種知識。日本現存的唐招提寺,便是鑒真主持修建的。他在日本整

整居住了10年,圓寂後葬在了招提寺。

 

七世紀以前,日本沒有固定都城,直到公元694年,日本才興建

了藤原京,此後又於公元710年修建了平城京,公元794年修建

了平安京。而這些都城的設計理念、城市布局和建築風格,無一

例外,全都是模仿唐朝的長安城。比如城中均有「朱雀大街」、

「東市」、「西市」等等,甚至連建築用的磚瓦紋飾也和唐朝如

出一轍。

 

基本上可以說,當時的日本京城儼然就是山寨版的長安。

 

除了上述國家之外,唐朝與南亞的林邑(越南)、真臘(柬埔寨)、

驃國(緬甸)、尼婆羅(尼泊爾)、獅子國(斯里蘭卡),以及中亞

的吐火羅(阿富汗)等國都有廣泛的商業聯繫與外交往來。

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文化交流中,南亞的佛學、醫學、歷算、語言學、

音韻學、音樂、舞蹈、美術,東亞的音樂、舞蹈,西亞和西方世界

的祅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等100多間寺廟教堂,如八面

來風紛紛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美國漢學家伊佩霞說:「與二十世紀前中國歷史上任何其他的時代相

比,初唐和中唐時期的中國人自信心最強,最願意接受不同的新鮮事

物。這個時期的中國人非常願意向世界敞開自己。」

 

英國歷史學家韋爾斯說:「第七、八世紀,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定

最文明的國家。當時的歐洲人民尚處於茅舍塢壁的宗教桎梏之境,

而中國人民的生活卻已進入安樂慈愛、思想自由、身心愉悅的境

域。」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這麼一句話:「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

愛之如一。」(《資治通鑒》卷一九八)正是因為以李世民為首

的大唐君臣能夠具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公元七世紀初到八世紀中

葉的唐朝,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自信、最開放、最寬容、最大

氣、最具生機和活力、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一個時代。這就叫兼

收並蓄,博採眾長;這就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來源:歷史中國:唐原來是這樣

阿波羅新聞網tw.aboluowang.com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另註:

唐初古代長安城規劃是以都城居住安全及商肆管理為主

工商業集中於正方形東、西市(Downtown)井字型

基本上符合建設當時社會工商活動需求。皇城、

宮殿、2市集、及108里坊均為方正型,里坊為住宅社

百姓住家臨街不得開門及種樹,厲行()()

。大戶豪宅、寺廟、道觀、教堂之里坊區主要道路為

一字型、十字型、或十、一混合型為主,出口處開坊門;

至於平民百姓宅里坊區除主要道路外,還有稱為巷及曲

之小街道。夜間外城門一關閉,各社區里坊門亦隨之關

閉不得進出,嚴格實施夜禁(curfew)的社區里坊制度以

強化都城市治理及治安。

此種社會型態易於官府巡邏、防盜賊與暴亂,故唐初

可快速成盛世。但因未與時俱進,在唐中期貿易型社

會商品經濟興盛後,反成為阻礙人民創業開設商店及

夜市之工商業活動發展之絆腳石。唐中期後允許里坊

內設工商店舖與酒肆,宋朝時開封都城為符合商業型

都市繁盛,合法允許臨街種花樹、開店及坊內設商舖

此在《清明上河圖》中有很清楚的描繪。

------------------------------------------------------

唐初厲行住商分離制及社區里坊夜禁制今時消失了

? 不然,只是被世界各國與時俱進予以採納了!

 

本人試分析評論如下:

沒有都市採用住商分離制了嗎?

西方歐美、東歐居均有鬧區及住宅區都市規劃制度

(台灣是一團亂建設及過度開發)。都會或城鎮鬧區

及合法商業區方可有臨街工商業高樓及商店,並領

有地方政府管理核發合法執照(如美國須備停車位)

營業。夜市與攤販亦必須有執照,以保障消費者權

利與安全。工業區及工商複合區亦同。至於住宅區

或有門禁社區則原則上不可以有商店、工廠若設立

需經特殊申請審核。臨時性或定期性工商業活動亦

須經申請審核批准後方可開辦。

新加坡有個折衷方法,在部分住宅區居民樓下(

樓為高挑空區,四周有坊內道路、停車區及臨街

路樹,來與大街、人行道隔離),集中建了不少合

法申設排檔(小商品,小吃,小攤販集中的地方)

台灣許多有門禁、保全之社區大樓,一樓臨街方

向設商鋪,因未設定營業項目及時間,實施住商

未嚴格分離或管制之結果,常易引起紛爭。

 

沒有方塊型道路規劃嗎?

舉一個1990年代本人出差開車經過的美國城市
特律 (第二次工業革命自動化大量生產樣板城市,現
已成破產申請之單一工業大城)為例,都市規劃為棋盤
道路,市區路樹十分高大挺拔。

沒有都市採用社區里坊住宅制度嗎?

舉一個東歐俄羅斯第二大城聖彼得堡為例,市區集合

住宅社區規劃為數層樓,方正社區型。一樓住戶也沿

街無門,僅街角有雜貨店或麵包商鋪臨路開門。住宅

四面中間開路供社區車輛進出,內應有停車場及居民

活動空間,此種應該標準公社式里坊住宅制。

各國規劃良好有門禁管制進出集合房舍社區,或有保

全系統管制出入豪宅社區應該也算是現代里坊制一種

。至於地小人稠台灣有門禁或保全系統嚴格管制進出

之公寓大廈或豪宅也應算是現代里坊制一種

 

沒有唐式屋舍建築了嗎?

有次出差至韓國發現唐風仍然很盛小城獨棟式房舍

及寺廟屋頂仍用人字型設計上鋪上光閃亮唐式琉璃瓦

小城餐廳客食採用大碗公及個人份碟菜,食客坐在有墊

子地面上,長方餐桌角架在地面上下方有一較小開口

冬天可供應腳放在坑內食客暖氣此與唐時仍類同

因古時餐廳椅子很少只有對尊貴或高位人士方可入座

(說文解字:高→戴幞頭帽或紗帽穿袍衫貴人端坐在方座

)

------------------------------------------------------

附註

(1) 唐宋婦女領套衫半臂及襦裙穿戴服飾至今仍可看
到許多北韓婦女在慶典或舞蹈時身著此高挑美
麗女裝。

(2) 唐代官吏,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其顏色曾有
規定:凡三品以上官員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緋
為色;六品、七品為綠色;八品、九品為青色。以
後稍有變更。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襴,也是當時男子
服飾的一大特點。

(3) 隋、唐以後的長安,都約當現今的西安市。長安不
止是唐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當時國際
的文化、經濟交流中心。

(4) 唐代長安城分三部分:宮城,在最北面的中央;皇
城,也叫子城,北接宮城,為政府各機關所在;外
郭城,也叫京城,為居民區。全城周圍三六.七公
里,面積為八十三餘平方公里,約為西漢長安城的
三倍。

(5) 唐代長安屬京兆府,天寶年間據近人估計「百萬人」
似非誇張。當時居留長安的胡人約萬人,對外貿易
發達,西市多胡商,貿易尤盛。唐代李肇國史補云:
「兩市日有禮席」,故三、五百人的筵席,不必預定
。由此可見其市面繁盛之一斑。

(6) 當時長安各宗教都很興盛,唐代韋述兩京新記云,
長安有僧寺六十四、尼寺二十七、道觀十、女觀六、
波斯寺二、胡祆祠四。

 

5656 2013-11-05 19:35:25

我現炒菜先放一些三層肉炒出油花
再放菜
麵包也自己作^^"

版主回應
呵呵!!
原來標榜<蔬菜>及<抹茶>綠色健康食品,甜點,飲品,能快速
調配及保持色澤,或許是拜人工合成添加物了

安安
2013-11-16 22:28:46
5656 2013-11-02 23:01:39

真能選擇出生地
那可真太好了 ^_^

版主回應
李白有幸生在盛唐
還有心肝在長安可<長相思>
羨慕哦!

我們住在假貨毒添加物充斥時代
雖有便捷交通及無時差通訊

但人性之善意、美意
及人與人間之真心、誠心、信心都蕩然無存
只有神遊回七~八世紀盛唐去懷念囉!!
2013-11-05 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