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4 21:34:38蔡玉雯教授-寓怜老師

印度思想與佛教史~上課筆記.2

印度思想與佛教史  上課筆記 2.  100/9/30

 

<自燈明,法燈明>

 

是佛陀最後要圓寂時問弟子還有何問題時所說的最後一句話。

 

以自力信仰來發展佛教的信仰,不是靠{佛}。

 

上座部南方佛教:[絶對]自力信仰。{小乘佛教}。禪宗也是:佛來斬

 

佛,魔來斬魔。要自己參悟。一直參下去。

 

禪:在印度,要禪定(禪那)。沒有宗派;是到隋唐來時才受到老莊的影響,變成了中國式的佛教。

 

[定],就是加入了老莊的意境,是屬於上根器(以資質)來修,故下根器的人是無法修。

 

絶對他力信仰:自己力量有限,需要靠佛菩薩的加持。

 

自己要解脫,是要先靠自己。否則佛菩薩不會來幫你。

 

台灣的佛教就是:淨土,禪宗二種。

 

傳法禪法:參公案,看話頭。

 

[法]是大家尊崇的,但各自有教義;最分裂成二十部派。對教義的解釋分歧,及持戒看法不同。故後來部派就密教化。

 

耆那教:大師始後來歸依佛法。釋迦開示,你還是該信仰自己的信仰,否則會和原有的信眾離開,只要做為一個人的{誠實之道}。佈施,簡單戒律,不要暴力。謹此而以。Buddhism has always been.

 

故佛教在學術界認定是很祥和寛容的。

 

釋尊是5百多世的菩薩轉世到最後一世才成佛。

 

從初地要到很久才會成為一地菩薩,然後才二。三。,,,到十地才成佛。

歡喜地菩薩,沒有人我之分。

 

東方思想,是一個圓的思想。也影響了佛,禪。是[寂]的概念。

而密教則是華麗代表宇宙。

 

印度教       佛教

我          無我

個我        無主體

靈魂        無執著

 

梨俱吠陀:前1500年:此書可了解整個印度的思想,宗教文化。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此六句就是六度(波羅蜜多)要消除自己的慳貪心(吝畜的心)。

 

佛教本是否定文化,講求二大核心;輪迴,解脫;但後來卻又在此文化(藝術)中有很大的意義,變成文化重要的傳承。

業(羯磨)

 

菩提樹boddhi tree是佛教釋尊最早的象徵。

 

塔(浮圖),和佛陀腳印代表另一個表徵,後來才有佛象。

犍陀羅:是希臘人的後裔,也是佛教國家,故把藝術帶入了佛教。

 

佛教美術後來才又影響了印度教。

 

曼荼羅:觀想,的作用。

 

佛教有很大的寛容性,適應性;此宗教是是強韌卻有柔軟性的一面,無執拗的,大方有容的宗教。因為它擁有真摯的成分之故。是因佛陀的人奠定了佛教的性格。

 

 

第二章

佛陀之名:瞿曇(殊勝的牛)悉達多(義成)

 

佛陀年代論:信仰上:西元前560~480年

      學問上:西元前463~383年(中村元學者研究)

 

牟尼(聖者)釋迦(族名)

 

南方佛教:菩薩有二個,之前釋迦五百世的,未來佛彌勒佛,佛只有一個成佛的釋迦。

 

 

寓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