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思想與佛教史 上課筆記~5
佛教史5. 100/10/21
P148
六通:神境通(神足通,身如意通,神境智證通。示現能知熾燃,飛行、多少、美醜、水行、土行種種神變,自在具足)、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盡通(漏盡智證通,了知見修所斷之惑,何者已斷,何者未斷所有次第及證得永盡,不生之智),唯佛果位始有此通。
聞思修慧:從他聽聞,心有領會為聞;依教依理如法思考所聞意義,生起定見為思;反復熟練如是聞思所生定見,掃除疑惑為修。
*漏盡通只有佛才有的。
*魔是你自己招引出來的,外在的魔不可怕,內心的魔才可怕。你的煩惱,貪念所讓你自己。
*維摩:是禪宗的用語。
二元論:人都在二元對立當中,如美醜,善惡。
戒、定、慧:修行佛道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的修行類別。戒是止惡、修善;定是在寂靜中,維持精神統一,拂除雜念;慧是斷煩惱,透視事物等一切的真實而貌(真相)。一併修學此不即不離的
三學,獲得修行佛道之完全。
戒是五戒,再來定三眛地(三摩地),則會生出智慧(般若)妙智慧。這是一氣呵成的。三種學術,學問是佛教徒必須要修行的。
中國佛教不是印度佛教的直系,是中國式的佛教。
藏文語言是為了翻譯梵文而創立的。
小乘:
聲聞乘(車子):指直接聽聞佛陀的教說,依四(苦隻滅道)諦(真理)的道理覺悟的人們及其立場。等於是佛陀的直傳弟子,可以直接聽到佛法。
獨覺(緣覺)乘:指不依佛陀的教說,獨自觀察十二支因緣(緣起)的道理,斷迷惑悟理法(斷惑證理)故叫做緣覺。再者,依飛花落葉等的天地自然變化之外緣覺悟,故叫做覺。又都是無師開悟,故稱做獨筧。也是以後的辟支佛。
三量:現量(直接知覺),比量(推論),聖言量(聖教量,做為衡量真標準的聖者的教言,祖師大德的話)。
語言只是說法的媒介,是筏,帶著我們到彼岸,渡過了,就把筏放下,何苦再帶著它呢?
佛經有雙重構造:一是[了義]究竟,是為了讓你開悟,成佛的。二是[未了義]未究竟,只是為了引你進來佛教,不是讓你開悟的。
[經]:沒有組織,沒有系統化。
[律]:是一條一條的。
[論]:是有書的。
講義:
世間是無常的,但人不懂,要一直維持現有的。這是不可能的。
正見:正確的見解,見地見解,講的是空性。緣起法。
正知再來正念。
寓怜老師
上一篇:印度思想與佛教史~上課筆記.2
下一篇:呵天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