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1 10:05:18楊風

小說:墜落之戀(4)

 


511日 星期1

 

今天是阿村的忌日。過去幾年,我都會在他的忌日,為他唸《阿彌陀經》和〈往生咒〉。但今年,卻提不起勁來。

阿村在世時,喜歡看佛書,特別是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的作品。在我的書架上,擺了幾本鈴木的禪學著作,全都被他翻遍了。今天,他的忌日,就把這幾本已經發黃的鈴木禪學著作當祭品,放在他那依然燦爛微笑著的遺像前吧!


 


阿村才國中畢業,我總懷疑他是不是真的看懂鈴木的禪學作品?好長一段時日,我甚至以為他的喜歡鈴木,只是投我所好,才特地裝出來的。直到後來我整理書架時,才發現書架上,每一本鈴木的作品,都有他的眉批。有一回,鈴木引了十六世紀英國詩人喬治.威瑟(George Wither)的一首詩:

從泉水的潺潺聲
或從樹枝輕輕的沙沙聲
從那展開的葉子,在太陽神歇息時
合攏的雛菊
或蔭涼的灌木和喬木──
她灌輸給我的
比自然中一切美的事物
所能灌輸給其他更加賢明的人
還要多

阿村在這首詩的旁邊,這樣寫著:「沒錯,沒錯!我終於大澈大悟了!」

又有一回,當德韶禪師和弟子之間進行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僧問:「死歸何處?」
德韶答:「我終不告訴你。」
僧問:「為什麼?」
德韶答:「恐怕你不能領會。」

阿村的眉批,則這樣寫著:「天呀!到底在說什麼?太難了!太難了!」


 
 
其實,有關死亡的事情,德韶禪師還說了很多。有一回,一個名叫敬新的弟子問他:
 
「有個人,拿著一把火炬,把自己燒死。還有另一個人,抱著一大塊冰,把自己凍死。請問兩人當中,哪一個悟道了?」
 
「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的那一個。」德韶禪師回答。
 
「我不懂耶。請師父說明白一點好嗎?」
 
「你的名字就叫敬新呀。」
 
「我還是不懂吔。有另外的人可以幫我解釋嗎?」
 
「有呀。」
 
「誰?」
 
「那個名叫敬新的人呀!」
 
死是何物?死了到哪裡去?死留下什麼?特別是給心愛的人,留下什麼?不管是用火炬自殺而死,或是用冰塊把自己凍死,這些有關死亡的答案,無人可以給你答案,只有自己才能參透。


「我願意用生命和你一起墜落。」這是阿村生前寫過的詩句,我也好幾次在這本日記裡引用過了。好長好長一段時日,在他死後,我反覆咀嚼這句詩。然而,我還是像那個名叫敬新的和尚一樣,無法弄清楚,為何他會選擇墜樓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相信,他並沒有大澈大悟。但我不禁懷疑:也許,「從泉水的潺潺聲,或從樹枝輕輕的沙沙聲,從那展開的葉子,在太陽神歇息時」,他真的參透了「死歸何處」的公案。



他的死,留下了什麼?沒有留下遺書。沒有留下金錢。沒有留下華人社會所重視的全屍。那天,出殯日,下著毛毛春雨。當棺木蓋上蓋子,叩叩叩,清晰的敲打聲,遠遠,都可以聽到棺木釘上蓋子的聲音。我問媽媽:「為何不讓親友,看看他的遺容?」媽媽說:「他肚破腸流,全都碎了,怎麼能讓親友看!」

他留下了什麼?只留下孤獨的我嗎?如果是,那麼,要如何才能讓他像德韶禪師說的那樣,成為一個「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的悟道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再度陷入深沉的苦思。

窗外吹來一陣涼風,噼哩啪啦翻動佛像前的《彌陀經》。這忌日,往生後的忌日,第幾回了?是第三回或第四回了?懶得去細數了。但阿村的遺像,還是和往常一樣,微笑地看著我,神采奕奕。


 

*以上圖片下載自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學創作」

旅人 2009-06-29 00:39:11

吊車尾,看論戰,更情楚

安安

傾聽 2009-06-26 18:11:14

我讀這句話「我願意用生命和你一起墜落。」
也有心裡的驚恐,似乎有太多攝人心弦的痛~~

楊風,這篇小說寫來
你要耗盡多少的心力啊,保重喔,保重!

北斗 2009-06-25 18:03:54

世界何其寬廣,現象如此多元,接收自己所受,享受自己所侻,何來自尋煩惱?多一分關愛,多一分疼惜,世界將會更加美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