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育學閱讀 104-5-8
五月上旬讀了一篇地方教育學的探究與評析,是同學導讀Smith時另外引用的一份文獻。
前幾週已讀過洪如玉老師對Sobel與Smith的比較,也讀過實在太不容易理解的Gruenewald場所批判教育觀點,直到這次遇見了Paul Theobald,他所提出的時間觀與世界觀,以及人與自然系統的關係,正與我心中理想的教育觀點不謀而合。
『「內在互依性」(intradependence)...意謂著一種「在地之內的依賴、對土地的依賴、對共同分享土地的人們的善意與智慧的依賴」....
常見的「相依性」(interdependence)預設了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二元對立的觀點,人們的相依性是為求取個體本身最大利益;
相較於此,內在互依性則是強調人是生活在團體、在地方上的人,人們所追求的利益是為創造社群與團體可共享的最大福利,並不只是為自己個人著想。
十七世紀之前的人們生活在此種互相依存的關係之內,...古人的自由概念涵涉著相互之間的義務與責任,...以希臘時期的人們作為「古典自由主義者」的代表,與強調個人主義的現代自由主義者做一對照:
自由、尊嚴、理性與民主等語詞在古希臘時代是放置在社群脈絡中來理解、但這些語詞在現代則是透過每個獨立互不相屬的個體來理解;
古希臘人崇尚每位公民都親自參與公共決策,現代公民則透過代議制度進行決策;古希臘人的經濟活動大多為小型與地區性規模、現代人則崇尚大型、全國性甚至跨國規模的經濟活動;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核心概念是真理、美、善、正義等等,以及這些核心概念如何增進社群生活;但現代教育的核心則是培養個體在市場經濟中具有競爭力。
整體而言,前現代的世界觀可說是「共同導向」(communally
oriented)與「外向」(external),而現代世界觀是「個人導向」(individually oriented)與「內向」(internal)。
「外向」意謂著團體中的人們關注於其他人並與之對話,以尋找或建立團體的和諧為生活重心;「內向」則意謂著現代性思維注重個體內省與獨白,建構理性與獨立「自我」是現代人的生命重心。』
『現代性是現代危機的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