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0 10:21:05好康美食

滷味-鹵味之魂:令人垂涎的醇濃鹵香

  一鍋好的老鹵不僅像一個染缸,滷味會將放進去的食物變成亮麗棕紅的顔色,更主要的還會讓食物産生一種讓人垂涎三尺的鹵香,成爲人見人愛,回味無窮的美食。鹵味的魅力,究竟源自何處呢?


   就烹饪技法而言,鹵是指將經過初步加工後的食物,放入用鹵料制成的濃香汁液中浸煮而成的菜肴。可是翻開中國的烹饪史,我們發現,與燒烤薰臘等古老的烹饪 方法不同,鹵出現的時間實在是太晚了。上古的時候,“鹵”指的是制鹽時剩下的黑色汁液,因含有鈣鎂等離子而味苦有毒,少量雖可用來點化豆腐,多喝卻會緊隨 著楊白勞到陰曹地府去見閻王。到了北魏,《齊民要術》中有“腩炙法”曰:“肥鴨,淨治洗,去骨,作脔。酒五合,魚醬汁五合,姜、台中豬腳蔥、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漬一炊久,便中炙。”裏面雖用到了姜、滷味蔥和橘皮等香料和酒、魚醬汁、豉汁等調味料,但“脔”是將肉切成小塊,“炙”則是燒烤的意思,均與鹵法不合。即使到了清代中期,《調鼎集》中雖然出現了“五香肉”和“五香肚”,但味型簡單,只有“甜醬、黃酒、橘皮、花椒、茴香”寥寥數種鹵料。


  鹵法之所以發展緩慢,主要是受到兩類鹵料的制約。第一是香料。鹵味用到的香料俗稱五香,常用的有八角、小茴、桂皮、丁香、花椒、砂仁、豆蔻、雞腳凍草果、香葉、辣椒、芫荽等,這些香料多數是從國外傳入的,有的曆史較久,如丁香、芫荽(胡荽)和小茴;有的較晚,如八角爲宋代,辣椒爲明清。問題還在于,這些香料即使傳入之後,主要也是作爲中藥材團購美食使用,應用于膳食調味的反而不多。這是因爲中國飲食文化曆來偏重火候,對藥材入馔則存著戒心,認爲“是藥三分毒”,能不用最好不用。以腌制南京鹽水鴨的白鹵水來說,傳統只用到生姜、蔥、八角和鹽四味鹵料,直到近員林名產年才增加了花椒、桂皮、草果、甘草等香料。


   第二是醬油。鹵味雖然按加不加醬油存在紅白鹵之分,不過若要滋味濃郁隽永,顔色深沈誘人,含有糖色的醬油還是需要加入的。但是,中國生産豆醬和豉汁的曆 史雖然悠久,制取醬油的時間卻不長,醬油之名,要到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才首次出現,詳細的制造工藝要明清時期才有了記載,真正普及使用則要等到晚清之 後才開始。


  我在《潮汕味道》一書中,曾經以潮式鹵味爲例,開列出一份鹵鵝配方並介紹了鹵制的方法。要將一只活重 達30斤的獅頭鵝鹵至味濃香軟,讓鹵獅頭鵝頭成爲舉國公認的鹵味極品,整個鹵制過程自然需要很多講究,包括各種鹵料的配比,浸煮時間的長短,火力的大小, 顔色的深淺等等。在這諸多因素中,最關鍵的還是對各種滋味進行調和。誠如俗語所言,五味調和百味香,這就是鹵味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