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30 14:00:42靈師姐

崇禎

  在流行鬼故事的小時,對崇禎的印象來自上吊鬼,嚇人耶。那時只知有個皇帝上吊,大一點閱讀了一些書,才知原來是明代最後一個皇帝阿。
  對於明代最後一個皇帝,史書的評語不是很中肯。畢竟他是皇帝阿,在一個皇權至上的社會,絕不容許有辱皇權的聲音,那怕是前朝的,怕人們以古諷今。
  在所有明代的皇帝中,崇禎算是肯上進的了,生活更是清檢自律。他很想有作為,更想重振朱明皇朝。他接手的明朝已病入膏肓,若他有縱世奇才,或許可以力挽狂浪,可惜他遺傳了明代君主的多疑性格。後來整個性格更向神經質發出,他殺袁崇煥的最大原因並非是皇太極的反間計,而是袁在政治主張上跟他不同,又得到邊將的支持,崇禎認為袁崇煥威脅到他的皇權,更怕袁會奪權,才藉反間計殺了他。
  原本我是很同情他的,因為任何有才幹的人,只要是溫室大的,沒吃過苦,再怎樣都還是會有缺陷。但當讀到他殺長平時說那句「汝何故生吾家」,自殺前再來一句「皆諸臣誤朕也」,很不負責任耶他。
  把長平的死推在「你為何要生在帝王家阿,老爸不能保護妳,只好殺了好」。把亡國的責任都推到大臣身上,臨死前還大呼他沒錯,都是大臣你們的錯阿。

  這是甚麼樣的人阿,下面的事或許可以瞭解一下。
  崇禎名叫朱由檢,是光宗的第五子,生於萬歷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劉氏早喪,天啟二年封為信王。天啟八年,熹宗朱由校病危,因無子而在臨終前指定信王繼位,翌年改元「崇禎」。
  即位後即懲辦魏黨,魏忠賢自殺,又為很多被魏害死的人平反如左光斗,百姓認為明主出現。崇禎事必親躬,但基於能力所限,沒多久就心有力而餘不足阿,統治力受到質疑。
  即位初,天災不斷,颱風吹向浙江死傷無數,十一月陝西更因飢荒而始有民賊;再有人禍,貪官污吏充斥著朝堂天下各地,造成人禍。天災天禍像白蟻樣,把早已滿目瘡痍的朱明皇朝蛀得更加搖擺不安。
  十二年春開始,雖然有對各地贈災,但成效不大,民心已失。六月京師、南京、山東、河南、山西開始出現旱災跟蝗蟲。到了十二月,百姓已因旱災跟蝗災而人食人。
  這些地方因失收而不能按時交稅,以致軍兵沒軍費,除默許軍隊可藉詞搶百姓物品外,還加稅,惡性循環,天下民心大亂。後來雖免去一半田租,但加了再減等於沒,且百姓也沒東西可交了,無路可走的人只好走向反抗。
  面對這種情況,國庫內空,崇禎也不肯動用內庫﹝皇家滴私人財產﹞的錢兩,而是迫令朝臣捐獻,結果當然是沒啥人甩他。
  十六年三月,當李自成攻破襄陽、荊州、承天等城時,大學士吳甡提出計劃要在南京與武昌之間抵擋流寇,卻不給兵,最後還以延誤時機的罪名而將他充軍,這樣的君主誰會為他賣命?
  之前已殺了很多名將,在十二年秋季七月,總兵官羅岱因左良玉討付張獻忠敗績於羅猴山而被執死;八月詔誅封疆失事巡撫都禦史顏繼祖,總兵官倪寵、祖寬,內臣鄧希詔、孫茂霖等三十三人,俱棄市。
  而十六年的二月到七月間,京城還發生大瘟疫,附近五個城的屍骨都要匆匆埋葬。近年一些史學家指出,當年的瘟疫有可能類似03年的sars
  十七年春正,朱明先祖地鳳陽發生地震,民心更加渙散。二月李自成攻下汾州,懷慶也落入其他反軍之手。接著失去太原,巡撫都禦史蔡懋德等死之,皇帝只好下個「罪己詔」,意圖挽回民心。
  眼看各地相繼失守,李自成已攻到彰德,崇禎下令天下勤王。這時左都禦史李邦華、右庶子李明睿請南遷及太子撫軍江南,皆不許﹝因為他想自己去﹞。
  李自成在三月初已殺到大同,迫近京師,崇禎召開朝會,曰:「國君死社稷,朕將焉往?」暗示大臣上奏要其遷都。但大臣之前受了太多他的反覆無常,李邦華等還是復請太子撫軍南京,崇禎很生氣地不準。
  三月十八日近黃昏,李自成拿下外城。皇后周氏被賜自盡,半夜,內城也被攻破。
  農曆三月十九日淩晨,大順軍殺入了北京城,崇禎在走投無路下,從紫禁城的北門走到煤上的壽皇亭,終吊死在旁邊的樹上,正式結束了他十七年的統治,277年的大明政權也正式退出舞臺。他在衣襟寫上:「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李自成把崇禎跟周皇后葬在昌平的田貴妃墓園,那是之前崇禎為田貴妃建的。不久李自成於紫禁城舉行登基大典,改元「大順」。
  夏季四月,吳三桂開山海關迎清兵﹝這事可另開篇章﹞。五月,清兵入京師,以帝體改葬崇禎,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謚曰「莊烈湣皇帝」,陵曰「思陵」﹝這名取得蠻有趣的﹞。
  在1644年的中國,三個年號,崇禎、大順、大清。

  現在故宮後面的景山就是以前的煤山,第一次去那玩時我還想,這麼矮怎上吊阿@@a後來才知崇禎上吊那顆樹早己被燒沒了,現在那顆是新種的。

  補充一下喔,崇禎死後,南京的福王朱由崧得到太監馬士英的支持,建立「弘光政權」。順治二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起於武昌,進逼南京。時清軍迅速南下,即連續破徐州、渡淮河,兵臨史可法任守揚州城下,破城後屠城。
  隨後,清軍渡長江、克鎮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蕪湖依黃得功營。五月十五日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獲,解北京處死,弘光政權覆滅。
  跟著出現隆武政權、魯王監國、紹武政權及永曆政權,前後共歷十八年。至順治十八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甸,同年十二月永曆帝被俘。次年四月,與其子等被吳三桂縊殺,南明最後一個政權覆滅。
  而滿清在追殺遺明皇子朝臣並不遺餘力,至到康熙六十年﹝1721﹞才算結束。

上一篇:歷史上的異類 海瑞

下一篇:嘉靖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