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看世界
《一粒沙看世界》
我們稱它為一粒沙,
但它既不自稱為粒,也不自稱為沙。
沒有名字,它照樣過得很好,不管是一般的,獨特的,
永久的,短暫的,謬誤的,或貼切的名字。
它不需要我們的瞥視和觸摸。
它並不覺得自己被注視和觸摸。
它掉落在窗台上這個事實
只是我們的,而不是它的經驗。
對它而言,這和落在其他地方並無兩樣,
不確定它已完成墜落
或者還在墜落中。
窗外是美麗的湖景,
但風景不會自我觀賞。
它存在這個世界,無色,無形,
無聲,無臭,又無痛。
湖底其實無底,湖岸其實無岸。
湖水既不覺自己濕,也不覺自己乾,
對浪花本身而言,既無單數也無複數。
它們聽不見自己飛濺於
無所謂小或大的石頭上的聲音。
這一切都在本無天空的天空下,
落日根本未落下,
不躲不藏地躲在一朵不由自主的雲後。
風吹縐雲朵,理由無他——
風在吹。
一秒鐘過去,第二秒鐘過去,第三秒。
但唯獨對我們它們才是三秒鐘。
時光飛逝如傳遞緊急訊息的信差。
然而那只不過是我們的明喻。
人物是捏造的,急促是虛擬的,
訊息與人無涉。
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szympoem.htm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波蘭語:Wisława Szymborska,1923年7月2日-2012年2月1日),波蘭詩人,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生平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生在位於波茲南附近的布寧(今日波蘭西部小鎮科尼克的一部分),1931年隨家人一起遷往克拉科夫,以後她一直留住在這個城市。1945年開始,她在克拉科夫的亞捷隆大學念波蘭語與波蘭文學,後來轉到社會學系。在亞捷隆大學的時候她開始參加當地文壇活動,也認識了波蘭著名作家米沃什。1945年3月她發表第一首詩「我追尋文字」。1948年尚未畢業卻因經濟困境被迫放棄學業。
1953年起,辛波絲卡在文學評論雜誌「文學生活」(Życie Literackie)撰寫書評專欄「選讀札記」。1992年這些專欄被編成書出版。除了個人的文學創作之外辛波絲卡還曾經把許多法文巴洛克文學作家的作品翻譯成波蘭語。
辛波絲卡於2012年2月1日晚上的睡夢之中因肺癌逝世。
主要作品
Dlatego żyjemy(存活的理由),1952年
Pytania zadawane sobie(自問集),1954年
Wołanie do Yeti(呼喚雪人),1957年
Sól(鹽),1962年
101 wierszy(101首詩),1966年
Sto pociech(無止境的樂趣),1967年
Poezje wybrane(詩選),1967年
Wszelki wypadek(可能),1972年
Wielka liczba(巨大的數目),1976年
Ludzie na moście(橋上的人們),1986年
Poezje: Poems(詩集,波蘭語-英語雙語詩),1989年
Lektury nadobowiązkowe(選讀札記),1992年
Koniec i początek(結束與開始),1993年
Widok z ziarnkiem piasku(一粒沙看世界),1996年
Sto wierszy - sto pociech(一百個笑聲),1997年
Chwila(瞬間),2002年
Rymowanki dla dużych dzieci(給大孩子的詩),2003年
Dwukropek(冒號),2005年
作品在台灣的出版
陳黎、張芬齡/譯,《辛波絲卡詩選》,台北市:桂冠,1998年。
以上資料:維基百科
1996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部份上網 )
Wislawa Szymborska
陳黎‧張芬齡 譯
寶瓶文化增訂版《辛波絲卡詩集》(2011),收譯詩六十首
上一篇:騎士精神 Chivalry
下一篇:如果雲知道
中西部芝城親向妳問候!
新聞氣象預報:「科學怪風」 (Frankenstorm) 之稱的颶風「桑迪」,預測將於周一 (29) 日晚 (台灣時間周二 (30日) 早上) 登陸美國東岸,可能成為歷來吹襲美國大陸的最強烈風暴。
行程不會受影響吧?掛念著... 2012-10-30 0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