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7 19:33:39玄武堂主

我看十面埋伏(三)

這部電影的視覺美感是金庸式的大氣,骨子裡卻是古龍式的神韻。有些觀眾批評此片故事轉折不盡合理,但我覺得,如同剝洋蔥般一層又一層的結構,根本就是很典型的古龍風格。古龍小說的最大特色是層出不窮的意外意外又意外,重點並非檢驗情節合理與否,而是發掘連續不斷,虛虛實實的驚奇樂趣,「十面埋伏」正是如此作風。除了故事的情節設計外,演員對白也走古龍修辭法,簡潔精短,話中有話。我的武俠啟蒙雖然是金庸作品,但近年也越來越能欣賞古龍小說,因此非常喜歡「十面埋伏」的敘事方法;但觀眾若對金庸風格有強烈偏好,可能就比較無法接受這部電影吧!

金庸的作品多數是大部長篇,裡面探討的東西很多,包羅萬象;古龍則有不少中篇作品,因為篇幅不長,雖然用盡機關,層層包裹,卻只講一件事,然後把這件事情講得很透。「臥虎藏龍」接近前者(儘管原著作者是王度廬,而非金庸),「十面埋伏」則不妨當作類似後者的作品;而它講的這件事,就是愛情。

世上單講愛情的電影何其多,但是如此專注純粹地只講愛情不講其他的武俠電影,卻極少見。十面埋伏的江湖,譬喻了十面埋伏的愛情;每一個圈套都是一個情關,在圈套之中的人,當局者迷,不可自拔。江湖人既殘酷又無奈,江湖事既荒謬又難測,而愛情又何嘗不是如此?武俠是成人的童話,用童話來演繹愛情,再恰當不過了。

片末劉捕頭茫然地踉蹌雪中,相信觀眾也在一片白蒼蒼裡,想著最後那兩柄飛刀為什麼終究都失準。我問阿誠:「為什麼劉捕頭最後沒殺金捕頭?」阿誠陷入沈默,慢慢地思索。半晌,他問我:「那小妹最後怎麼不殺劉捕頭?她早已料到是這樣的結果嗎?」我竟也無法馬上回答。我們不禁在電影結束之後,繼續以劇中角色的個性遭遇去揣想:劉捕頭的憤怒最後變成死灰般的絕望了嗎?小妹儘管做了愛情的抉擇,但畢竟還是沒有辦法忘懷過去的恩義嗎?而立場看似最為單純的金捕頭,面臨種種意料之外的變化,如同棋子一般受人擺佈,對這真假莫辨的人世,究竟又作何感想?

如此詰問下去,人在最後不禁要問自己:如果「我」就是劉捕頭,如果「我」就是金捕頭,如果「我」就是小妹––在愛情發生時,在愛情轉變時,在愛情迷惘時,在愛情背叛時(那又真能稱為背叛嗎?),在愛情幻滅時––那把緊握在掌心的飛刀會不會出手?這樣無窮無盡地細想下去,餘韻不絕,是「十面埋伏」最耐人尋味之處,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