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1 20:14:04wabicon

42 UP

原本是為了看討論核能的紀錄片,最後卻陰錯陽差地看了「42 UP」,其實不只是一部紀錄片的紀錄片。

在1964年,導演找了十四位年值七歲的英國孩童參與紀錄片的拍攝,問了孩童一些關於當下某種情況的想法或未來的理想,像是這一類的問題。日後每隔七年導演再追著同一批人問著類似的問題,當然也會因應參與者自身情況而調整問題,不過免不了的就是家庭、工作、兩性關係或婚姻這類型的討論。

兩個多小時的節目過去,我只有種感覺,大部分的人在孩童時期總是很誠實地說出自己理想的未來,很天真地說如果可以,希望自己將來可以結婚,然後有兩、三個孩子,大部分的人很直率地說出自己覺得當下的生活有什麼問題,又期望自己未來可以做些什麼改變,不只為了自己也爲了社會。

像這麼樂觀進取的言論,在七年後或十四年後拍攝的影片卻消失了。十四歲的青少年們眼睛裡多了點羞怯,語帶保留地說認識的人看到自己在影片裡說的話免不了會譏笑一番;而繼續往後發展,二十一歲的青年開始一臉無所謂或茫然地聽著問題,回答出的句子總表達出一股無能為力。

其實是有些害怕看到這樣的轉變,想不到究竟是整個大社會改變這些人,或是人的思想本來就會轉變。正有點憂心起人生裡涵蓋著的成長的代價,影片循著原本規劃好的路線繼續前進,又是一個七年過去。原本在二十一歲時說著不知道該不該要婚姻的人不但結了婚還生了小孩,我心裡只有種感覺,十四歲的膽怯跟二十一歲時的迷惘,好像還是掩蓋不了那些七歲孩童們說出自己理想時眼裡的光芒。

遺憾的是我想不到七歲時的我有怎樣的理想,害怕的是每七年拍攝一次的影片除了帶來令人歡喜的消息也同樣涵蓋了一些傷心,每一個七年的期間免不了涵蓋了些生離死別,影片裡的旁白者用一貫的口氣說出這些訊息,顯示出的不是拍攝者的冷眼旁觀,而是一種單純的陳述,因為人生免不了如此。

最後參與者回答影片的拍攝對自己有什麼影響時,一個結了婚又生了孩子的女士說自己本來每到影片又要開拍的時候便忍不住責怪自己在過去的七年裡沒有做出什麼戲劇性的轉變,不過後來想想也沒什麼不好,生活本來就不是這樣。

也許就是這樣吧,無論是一天一天地過,或七年七年地過,也許我們爲的不只是繼續生活下去,也許我們爲的不過就是能繼續生活下去。

上一篇:Chaos

下一篇:Born in the USSR - 21 UP

crisisheavywii 2007-10-20 20:59:49

突然想到自己在七歲的時候...好像也是這樣天真的說著自己的夢想
但是11年後的今天 我卻為了未來的飯碗和生涯在一堆文憑中打滾
取得文憑又怎樣 取得證照又如何 我永遠取不回我當年的夢想

2007-04-19 20:30:15

現實社會的打壓

另孩子們失去自我

也令最初的夢想變成譏談

倫亞 2007-04-19 09:23:54

嗚嗚
想當年我還是小正太的時候....

也是充滿夢想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