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0 19:34:08terese

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是死板的規範

在家庭式練習小組的分享裡,有人談到孩子幼小時,有時半夜害怕,就溜進父母的房間裡,偎在媽媽身邊,但是爸爸堅持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一定要孩子回自己的房間去。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好心疼,因為孩子的房間靠近庭院,而父母並沒有詢問孩子是否看到讓她害怕的東西,(孩子因為年幼,也說不清楚),就逼她回自己的房間,可憐的模樣,深烙在媽媽心裡。現在孩子長大離家了,對父母相當冷漠,不知是否跟教育方式有關。她又提到,在一部西方電影裡看到,孩子因為害怕而躲在床底下,爸爸不但沒有罵她(例如:床底下髒死了,快給我出來!),反而拿了一個枕頭,躺在地板上,靠近孩子,慢慢跟她聊天,直到她恢復平靜。兩種方式相較之下,真是天壤之別。聽她娓娓道來,可以感受到她的傷感和遺憾。

非暴力溝通又稱為長頸鹿語言,這是一種“動態”的語言,就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活在當下,設法去了解對方“當下”的“觀察、感受、需要”,而不是用僵固的看法或規定來限制對方,告訴對方你“應該”做什麼。“應該”(非做不可),和“值得”(做得好、做得對,才值得被愛、被獎賞),盧森堡博士認為這是人類發明的最暴戾的兩個觀念,就是“狼”的語言,“靜態”的語言,會切斷人與人的連結和生命的流動。

yvonne 2014-02-25 18:31:29

謝謝老師的解說,讓我對什麼是時時刻刻的"動態"語言以及"應該"和"值得"這兩種觀念對人際關係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