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5 09:28:34留學森林

選擇 藝術留學地,要考慮所在地的 文化氛圍

 
文創產業
近年成為台灣產經學界,尋求產業創新、再升級的熱門焦點,尋求設計學習、深造的教育需求也因應而生。


本期人物專訪,我們邀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的
范振能老師(以下簡稱 范老師),分享他至海外藝術留學的寶貴心得。


選擇 藝術留學地,要考慮所在地的 文化氛圍
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
范振能老師專訪
(文 / 中華國際教育交流協會 王貴怡
)


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助理教授范振能,今年代表台灣在美國
IDEA Award設計大賽拿下獎項。


是國內少見技職體系出身的學者,曾在業界從事設計後,到紐約著名藝術學府
Pratt Institute取得工業設計研究碩士Master of Industrial Design




留學前
釐清本身目標
相關申請 自己要掌握
老師 回述自己明志工專工業設計科畢業,到業界從事消費性產品設計之後,在1992年開始進行留學規劃。在網路資源不發達的年代,那時準備留學申請的資訊是非常有限的。


他提到「要去特定的地方拿表格、簡介,那時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留學資訊和諮詢服務。」所以
2次去國外念書,都是自己申請,聯絡美國校方、安排出國相關過程。在這裡,老師提醒有志海外留學的同學,必須要很清楚自己出去的動機是什麼?


因為留學需要相當資金付出,相對熟悉的台灣研究所考試、相關資訊等,海外學校申請方式許多是我們不熟悉的。


「你一定會碰到自己不熟悉的環節」所以必須作好相關準備。而「在我的認知裡,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要念什麼?這是個人求學必經的歷程。你應該自己把它完成,假使得到適當諮詢對象,也應該自己作好掌控。」


感受
國際藝文蓬勃性
美國留學 的起點
相對80年代的台灣留學潮,現在同學留學的態度,除了獲得學位、專業領域再深造等因素,「我想去看看世界」是許多青年學子選擇留學、海外打工度假來認識世界多元方式。


「世界是平的」目前台灣與國際間各國青年學子交流頻繁,較以前有限的留學機會相比寬廣很多。


提到當時為什麼選擇去美國Pratt深造的原因,范老師回憶「學我們這個,會想出去看看其他地方。尤其是在大都市裡頭,才會看到有趣的東西。


例如
在巴黎、倫敦、紐約那裡,你可以看到蓬勃發展的設計、藝文活動。」他當初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去讀碩士的,同時也想繼續深造、累積新的資歷。



相對國際都市豐沛的藝文性、多民族交流的人文藝術環境,這些因素都是許多海外藝術深造的同學所考慮的地方。


1993那時候的台灣藝術高等教育環境「那時候台灣設計類研究所很少,課程上以理論性課程較多。」但設計是注重實作的產業,所以課程上是否有「實作性課程」是當時評核學校的考量點之一。

  
選擇 藝術留學地
周圍環境 要考慮
回述到那時候的留學支出,「匯率大概28~30吧,在Pratt 2年大概約80 (學費+生活費),完全是自費。」他提到選擇藝術留學地點,所在地的周圍環境、文化、人文藝術活動都要列為考慮。


「類似
Pratt那樣的藝術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那時候獎學金很難申請,除非相當頂尖。而屬於州立大學系統的藝術大學,多因地處偏僻和師資專業性,在我個人認知較不會選擇那類型的藝術大學。」老師回憶當年申請時的趣聞「在我認知中,多半藝術家多在大都市較多。」但也有少數特例。


他提到過去申請Waiting List First的經驗,該校就是在密西根鄉下很優秀的藝術學院。但因當時資訊封閉,所以Loss該校報到機會。27歲到美國PRATTMaster of Industrial Design29歲返台。在紐約專心在當地作完該領域作品,所以沒有在當地打工,拿到學位後直接回來。

 
美國藝術學校 申請
很重視「作品集」
而老師回憶民國70幾年台灣股票飛漲,那時也是留學人口趨高的黃金時期。自己以台灣五專去申請美國藝術學院時,雖然也碰到學歷認證的困擾。

但事實證明「真金不怕火來煉」後來順利申請到多所美國大學。「申請上擁有好的作品集很重要!」范老師以自己的實例補充說。


尤其他到當地後,發現也有其他成功先例。擁有10幾年設計專業的業界人士,雖然只有高中畢業,但美國藝術學校欣賞他豐富的實務經驗與才華,同樣取得研究所入學。但是換成另一種情況,相同條件以理工科系來講,這方面難度就很高。


但「業界的設計實務經驗,對於作品集有沒有加分呢?」范老師以自己申請過程回述說,工作上的作品不見得有絕對效果。


其實平常就要累積自己工作以外的設計,能展現自己
Creative的作品,這是美國藝術學校的著眼點。

 
藝術留學路
觀察當地文化
在紐約留學所感受到的氛圍,是許多才華洋溢的人都在那邊等待機會、等待伯樂,渴望能有一砲而紅的契機。「那 紐約是否提供很多機會給這些渴望成功的人呢?」筆者覺得很好奇。


「坦白講
我不這麼認為,只有很少數的人能在當地取得成功,可以在媒體被看到。」范老師提到對當時紐約求學,觀察到的生活現象這麼說。


而他選校時偏向實作性課程,所以後來回到台灣學界教書,
37
歲時決定再透過公費考試去美國哈佛大學念設計博士。
 
有志設計的青年學子建議
他提到目前設計教育的發展環境時,給了這樣的建議「想進入設計領域的同學 應隨時檢視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付出與收穫,了解該產業實務面的優劣勢。」


尤其老師特別提到近幾年被媒體過度宣傳的設計產業變成目前熱門顯學,但實際面卻少有人著墨報導,例如
台灣目前關於設計這方面的專業職缺是否也有相對成長?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走設計,我從來不認為設計這門東西,一定要受過科班訓練。
但我不是否定設計教育。」


他建議同學不要對設計這產業有過度期望,了解未來從事該產業的實際面是很重要的。不要只看到別人成名的結果,而是要去觀察對方努力的過程。

 
照片出處:Pratt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