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18:36:09stevenqiu6692

系統,及早找到治療難度高、可能演變為醫療糾紛的病人。

台中醫院的全人醫療照護服務,整合院內資源,醫病共擬治療計畫,讓滿意度超過九成,醫療糾紛減少,醫病雙方都是贏家。


80歲的王奶奶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她在2015年5月中旬跌倒,髖關節骨折,家人送到衛福部台中醫院,希望趕快接受手術,可是,院方發現她心律不整、甲狀腺和腎上腺都有瘤,不適合馬上開刀。

院方立刻召集骨科主任、心臟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和護理師,討論治療方法,接著,他們拿出病歷和檢查報告,與家屬討論,醫病雙方有共識,家屬接受醫師建議,暫緩開刀,控制血壓、檢查心臟。

主動溝通病情 滿意度逾九成

王奶奶經過醫護人員兩星期的照顧,醫護人員再次和家屬開會,告知後續照護,家屬同意在5月底開刀,結果奶奶病情穩定,他們很滿意這樣的溝通方式。

這正是台中醫院推出的全人醫療照護服務,院方會整合所有醫護人員,主動發掘病情複雜、有併發症的病人,和家屬開會,醫病共同擬定治療計畫。實施以來,病人因為了解病情,滿意度超過九成,醫療糾紛減少,還成為中部醫院的學習典範。

「我們一年的醫療賠償金已從2004年的978萬元,減少為去年的20萬元,大幅降低49倍!」台中醫院副院長黃元德表示,證實醫病溝通能讓雙方都成贏家。

2004年時,政府實施健保總額給付制度,台中醫院為了避免病人治得愈多、賠得愈多,導致醫師不敢治療,病人變成人球,便開始思考如何降低醫療成本。

時任台中醫院院長的台中市衛生局局長徐永年便設計全人照護制度。因此,台中醫院由護理人員擔任個案管理師,跨科聯繫醫師,安排整合會議,先商議治療計畫,再對病人和家屬說明。實施才一年,就發現醫療糾紛案件減少。黃元德分析,當病人看到好幾名醫護人員解釋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法,認為自己受到院方重視,有了信任感,滿意度也就提升了。

另外台中醫院也建立通報系統,及早找到治療難度高、可能演變為醫療糾紛的病人。

首先,個案管理師、醫護人員事先找出強烈抱怨治療照護的病人、家屬,總共15種類型,上網登記通報。接著院方會安排十位內、外科主任,輪流評估,依病情輕重分成三級,最嚴重者在通報後24小時內,召開醫療整合會議向家屬說明,做成會議記錄,醫病雙方簽字,對於情況複雜的病人,有時還要開上三次會議。

參與整合會議 醫師有獎勵金

「多多通報,就能減少錯誤!」醫務祕書、結核科主任楊文達表示。平均每星期約召開超過五場,每個月約有40場會議。

然而,醫師醫療專業不同,各恃專才,參加整合會議,談何容易!台中醫院採取獎勵措施,參加會議可拿到獎勵金,如果不來與會,就在院務會議公布,一旦發生醫糾,責任由醫師擔當。

「醫師不要自己硬幹!」徐永年回憶當時在台中醫院設立醫師求援系統,規定遇到難以清楚分科的病人,醫師就要詢問同儕,這麼一來,治療不會局限某科,醫師打團隊戰,就能減少失誤。

健保署希望其他醫院能夠起而效法,只要醫院每月替3.5%以上的病人召開整合會議,一年就發給30萬到50萬元獎金。

中區業務組組長方志琳說,目前加入這計畫的醫院,從2009年三家,增加到現在30家,而病人也從360人提高到2014年的2萬多人。 論文翻譯

如果醫療現場都能像台中醫院這樣,醫糾或可解決。
台中醫院的全人醫療照護服務,整合院內資源,醫病共擬治療計畫,讓滿意度超過九成,醫療糾紛減少,醫病雙方都是贏家。


80歲的王奶奶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她在論文翻譯2015年5月中旬跌倒,髖關節骨折,家人送到衛福部台中醫院,希望趕快接受手術,可是,院方發現她心律不整、甲狀腺和腎上腺都有瘤,不適合馬上開刀。

院方立刻召集骨科主任、心臟科主任、論文翻譯麻醉科主任、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和護理師,討論治療方法,接著,他們拿出病歷和檢查報告,與家屬討論,醫病雙方有共識,家屬接受醫師建議,暫緩開刀,控制血壓、檢查心臟。

主動溝通病情 滿意度逾九成

王奶奶經過醫護人員兩星期的照顧,醫護論文翻譯人員再次和家屬開會,告知後續照護,家屬同意在5月底開刀,結果奶奶病情穩定,他們很滿意這樣的溝通方式。

這正是台中醫院推出的全人醫療照護服務,院方會整合所有醫護人員,主動發掘病情複雜、有併發症的病人,和家屬開會,醫病共同擬論文翻譯定治療計畫。實施以來,病人因為了解病情,滿意度超過九成,醫療糾紛減少,還成為中部醫院的學習典範。

「我們一年的醫療賠償金已從2004年的978萬元,減少為去年的20萬元,大幅降低49倍!」台中醫院副院長黃元德表示,證實醫病溝通能讓雙方都成贏家。

2004年時,政府實施健保總額給付制度,台論文翻譯中醫院為了避免病人治得愈多、賠得愈多,導致醫師不敢治療,病人變成人球,便開始思考如何降低醫療成本。

時任台中醫院院長的台中市衛生局局長徐永年便設計全人照護制度。因此,台中醫院由護理人員擔任個案管理師,跨科聯繫醫師,安排整論文翻譯合會議,先商議治療計畫,再對病人和家屬說明。實施才一年,就發現醫療糾紛案件減少。黃元德分析,當病人看到好幾名醫護人員解釋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法,認為自己受到院方重視,有了信任感,滿意度也就提升了。

另外台中醫院也建立通報系統,及早找到治療難度論文翻譯高、可能演變為醫療糾紛的病人。

首先,個案管理師、醫護人員事先找出強烈抱怨治療照護的病人、家屬,總共15種類型,上網登記通報。接著院方會安排十位內、外科主任,輪流評估,依病情輕重分成三級,最嚴重者在通報後24小時內,召開醫療整合會議向家屬說明,做成會議記錄,醫病雙方簽字,對於情況複雜的病人,有時還要開上三次會議。

參與整合會議 醫師有獎勵金 論文翻譯

「多多通報,就能減少錯誤!」醫務祕書、結核科主任楊文達表示。平均每星期約召開超過五場,每個月約有40場會議。

然而,醫師醫療專業不同,各恃專才論文翻譯,參加整合會議,談何容易!台中醫院採取獎勵措施,參加會議可拿到獎勵金,如果不來與會,就在院務會議公布,一旦發生醫糾,責任由醫師擔當。

「醫師不要自己硬幹!」徐永年回憶當時在論文翻譯台中醫院設立醫師求援系統,規定遇到難以清楚分科的病人,醫師就要詢問同儕,這麼一來,治療不會局限某科,醫師打團隊戰,就能減少失誤。

健保署希望其他醫院能夠起而效法,只論文翻譯要醫院每月替3.5%以上的病人召開整合會議,一年就發給30萬到50萬元獎金。

中區業務組組長方志琳說,目前加入這計畫的醫院,從2009年三家,增加到現在30家,而病人也從360人提高到2014年的2萬多人。

如果醫療現場都能像台中醫院這樣,醫糾論文翻譯或可解決。
台中醫院的全人醫療照護服務,整合院內資源,醫病共擬治療計畫,讓滿意度超過九成,醫療糾紛減少,醫病雙方都是贏家。

論文翻譯
80歲的王奶奶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她在2015年5月中旬跌倒,髖關節骨折,家人送到衛福部台中醫院,希望趕快接受手術,可是,院方發現她心律不整、甲狀腺和腎上腺都有瘤,不適合馬上開刀。

院方立刻召集骨科主任、心臟科主任、論文翻譯麻醉科主任、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和護理師,討論治療方法,接著,他們拿出病歷和檢查報告,與家屬討論,醫病雙方有共識,家屬接受醫師建議,暫緩開刀,控制血壓、檢查心臟。

主動溝通病情 滿意度逾九成 論文翻譯

王奶奶經過醫護人員兩星期的照顧,醫護人員再次和家屬開會,告知後續照護,家屬同意在5月底開刀,結果奶奶病情穩定,他們很滿意這樣的溝通方式。

這正是台中醫院推出的全人醫療照護論文翻譯服務,院方會整合所有醫護人員,主動發掘病情複雜、有併發症的病人,和家屬開會,醫病共同擬定治療計畫。實施以來,病人因為了解病情,滿意度超過九成,醫療糾紛減少,還成為中部論文翻譯醫院的學習典範。

「我們一年的醫療賠償金已從2004年的978萬元,減少為去年的20萬元,大幅降低49倍!」台中醫院副院長黃元德表示,證實醫病溝通能讓雙方都成贏家。

2004年時,政府實施健保總額給付制度,台論文翻譯中醫院為了避免病人治得愈多、賠得愈多,導致醫師不敢治療,病人變成人球,便開始思考如何降低醫療成本。

時任台中醫院院長的台中市衛生局局長徐永年便設計全人照護制度。因此,台中醫院由護理人員擔任個案管理師,跨科聯繫醫師,安排整合會議論文翻譯,先商議治療計畫,再對病人和家屬說明。實施才一年,就發現醫療糾紛案件減少。黃元德分析,當病人看到好幾名醫護人員解釋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法,認為自己受到論文翻譯院方重視,有了信任感,滿意度也就提升了。

另外台中醫院也建立通報系統,及早找到治療難度高、可能演變為醫療糾紛的病人。

首先,個案管理師、醫護人員事先找出強論文翻譯烈抱怨治療照護的病人、家屬,總共15種類型,上網登記通報。接著院方會安排十位內、外科主任,輪流評估,依病情輕重分成三級,最嚴重者在通報後24小時內,召開論文翻譯醫療整合會議向家屬說明,做成會議記錄,醫病雙方簽字,對於情況複雜的病人,有時還要開上三次會議。

參與整合會議 醫師有獎勵金

「多多通報,就能減少錯誤!論文翻譯」醫務祕書、結核科主任楊文達表示。平均每星期約召開超過五場,每個月約有40論文翻譯場會議。

然而,醫師醫療專業不同,各恃專才,參加整合會議,談何容易!台中醫院採取獎勵措施,參加會議可拿到獎勵金,如果論文翻譯不來與會,就在院務會議公布,一旦發生醫糾,責任由醫師擔當。

「醫師不要自己硬幹論文翻譯!」徐永年回憶當時在台中醫院設立醫師求援系統,規定遇到難以清楚分科的病人,醫師就要詢問同儕,這麼一來,治療不會局限某科,醫師打團隊戰,就能減少失誤。

健保署希望其他醫論文翻譯院能夠起而效法,只要醫院每月替3.5%以上的病人召開整合會議,一年就發給30萬到50萬元獎金。

中區業務組組長方志論文翻譯琳說,目前加入這計畫的醫院,從2009年三家,增加到現在30家,而病人也從360人提高到2014年的2萬多人。

如果醫療現場都能像台論文翻譯中醫院這樣,醫糾或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