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1 09:00:00阿楨

秀拉:世界百大畫家37

後期印象主義時期  秀拉﹝Georges Seurat﹞﹝1859 ~ 1891﹞ 

  秀拉是點描派﹝Pointillism﹞的代表畫家,後期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畫中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當你靠近看,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梵谷的狂野,還有塞尚的色塊都大為不同。他擅長畫都市中的風景,也擅長將色彩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他出身於巴黎。1878 年,考入了美術學校。在安格爾﹝Ingres﹞的弟子亨利.勒曼的指導下,他臨摹和學習了古典作家的作品,其中他特別尊敬弗蘭且斯卡﹝Piero deIla Francesca﹞,也開始對當時方興未艾的所有有關光和色的科學理論發生興趣。
  秀拉坦率、謹慎同時又好強的個性十分清晰地流露在他的作品上,特別是在 1881 ~ 1891 年這十年中的作品,表現了他無可爭議的現代化的個性。
  秀拉在藝術上偏愛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對於自然主義的觀念、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對於色彩和表現形式上的自由、柯洛﹝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對周圍環境的敏感以及庫爾貝﹝Gustave Courbet﹞在現實主義下有見地的觀察力。當然,他也研究印象派的畫家,但是也無意去追隨任何人,他只想樹立自己的風格。他非常仔細地、有時似乎是過分仔細,甚至是對極小的細節進行估算;合理地、有條不紊地研究和安排空間、線條、色調、陰影和光線。凡是印象派畫家所提倡的想像與實踐的自由,及自發性的創造力之理論等,秀拉都竭力地推崇其嚴謹性。 
  【繪畫作品選粹】
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1884 ~ 1886 年  油彩‧畫布,205 x 308 公分
芝加哥藝術中心,芝加哥﹝Chicago﹞,美國
女模特兒﹝Models﹞1887 ~ 1888 油彩‧畫布200 x 250 公分
巴尼斯基金會,費城﹝Philadelphia﹞,美國
馬戲團﹝The Circus﹞1891油彩‧畫布,186 x 151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Paris﹞,法國
騷動舞﹝Chahut﹞1889 ~ 1890  油彩‧畫布,169.1 x 141 公分
庫勒穆勒美術館,渥特羅﹝Otterlo﹞,荷蘭
擦粉的女人﹝Young Woman Powdering Herself﹞1890油彩‧畫布94.2 x 79.5
柯特爾德藝術研究中心,倫敦﹝London﹞,英國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seurat/seurat.htm

喬治•秀拉  維基百科

File:Georges Seurat 1888.jpg
喬治•秀拉,於1888年
喬治-皮埃爾•秀拉(法語:Georges-Pierre Seurat,又譯作喬治•修拉;1859年12月2日-1891年3月29日),是點彩畫派(Pointillism)的代表畫家,後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秀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當你靠近看,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梵谷的狂野,還有塞尚的色塊都大為不同。秀拉擅長畫都市中的風景畫,也擅長將色彩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
  簡歷
1860年代-秀拉的童年所留下來的記錄並不多。
1870年代-開始習畫,並受到林布蘭和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影響。
1880年代-秀拉服了一年兵役後,回到巴黎。並有了自己的畫室。這也是他開始練習點描作品的重要十年,一開始他先練習無色彩的繪畫,接著開始畫大型的點描畫作。1880年代後期,他搬到一個比較安靜的畫室,而且有了一個模特兒女友Madeleine Knobloch。
1891年-長子出生後不久,秀拉死於白喉,享年31歲。葬在法國巴黎。

新印象主義、外光派、點描派、分色主義 (Neo-impressionism)

又稱作外光派、點描派(Pointillsts)、分色主義(Divisonism)、新印象派企圖以更科學的方法分析色調,採用光學原理將純粹的色彩用小點塊的方法,彼此相鄰近地排列在畫布上,以求得比在畫板上進行色調混合的更高明亮度。
  代表人物 : 秀拉 (Georges-Pierre Seurat, 1859-1891) 、西涅克 (Paul Signac, 1863-1935)。
  新印象派近一步利用光學、色彩學的科學原理來作為創作的方向,以視覺的混合代替顏料的混合。企圖以更科學的方法,把各種色調分析,體系化、機械化,分析色彩細密整齊的小筆觸,堅實的構圖及裝飾風的作風。畫家們在畫面上使用純色,而不在調色盤上調混顏色,這樣中間色是在觀賞者(離畫面有一定的距離)的眼中自然混合而產生的。 用色彩明度的對比、色調寒暖色的對比、線的升降來表達愉快、安定、悲哀等感情。 
  相關名詞 : 
分光法 (Divisionnisme) 
大多用純色,不調混顏料,讓中間色在觀者的視網膜中產生混色效果。此法可使顏色的彩度獲得最鮮明的效果,因為這種性質好比色光之混合 (屬積極性),它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與明度,故稱為加法混合。與其相對的是色料的混合,屬機消極性,混合後,光量、反射率與明度均會降低,故稱為減法混合。其實這種技法在華鐸 (Watteau)、德拉克瓦 (Delacroix) 及泰納 (W. Turner)的作品中均已運用過。
點描法 (Pointillisme) 
以色點描繪的技法,類似現代彩色印刷或噴墨印表機之原理。
秀拉 ( G.Seurat,1859~91),一生中只完成六幅大畫,許多小畫只是為大畫而作,用三原色──紫紅、黃、青來點畫,筆觸似中國文人畫點樹葉的畫法。著名作品《阿涅爾的浴場》(1884,倫敦國家畫廊)、《 星期日下午的嘉得島 》(1886,芝加哥藝術基金會)、《 路邊戲 》(1888,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http://artnetwork.freedommen.com/archives/429

寫意的點描派水彩巨匠─席涅克 2006/2/16 仁君

  席涅克自幼便喜歡親近海洋和湖泊,更喜歡坐在岸上著迷似地欣賞著航行在海中或停泊在岸旁港邊的船隻,大至軍艦戰艇,小至私人遊艇和帆船,只要一接觸,便久久無法從他的視線中移走。
席涅克更熱愛繪畫,酷喜素描,那些童年記憶裡的美麗景象,如船隻的倒影粼粼、湖面水光片片和藍天雲彩朵朵等,後來都成為他畫作中的最佳模特兒。
席涅克曾接受嚴格的素描訓練,更致力於印象主義以來色彩與光線之間微妙互為表裡的關係。如何影響並作用於繪畫創作的探討與實踐,他和秀拉觀點一致的「點描畫法」,曾顛覆初期印象主義以莫內為主的「外光派」,讓色彩的元素縮小到肉眼不能及、肉眼難以分辨的細小的點狀分布,他早期的油畫,像數學家在畫布上界分出成千上萬細小方格一樣,再將色彩填置充滿,達到一種「視網膜混色」的效果,所有的色點所形成的色塊、色區或色面,便都瞬時間形成了一種類光的透明色彩、穿透整個色域空間,它比「外光派」的色彩更接近實際的陽光,嚴格說來,它即是借用各種不同的純色或接近純色的清色色點,使其並置或相鄰排列,吾人的視網膜被強迫進行色光(非色料)混合,這即繼「外光派」之後,印象主義後繼的全新視覺經驗繪畫──「點描派」。
席涅克晚期並沒有延續這種分光的科學實驗,反把注意力由創作纖細的油畫,轉而大量地使用水彩畫紙,利用透明水彩的透明感特質,進行戶外的實地寫生,精微粒狀謹嚴的小點描繪已然消失,換來一種輕鬆瀟灑的寫意筆調;他先用鉛筆打稿,隨意勾勒,形成自然不矯作的筆趣線韻,然後再將鮮明光澈的透明水彩顏料稀釋上色,他擅於在物體空間分出明暗虛實,受光與背光兩個色域,而淡彩的效果和局部的賦色,都能造成一種愉悅感和輕鬆感,因此,他的後期以水彩為主的藝術創作,遠比早期的真正的「點描主義」油畫的風格,更為世人所喜愛。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9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