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15:22:19lskjdfoe

認識家鄉的百種方式

這門課程,最早起源自國文老師在105學年舉辦給國中生的「左楠文化寫作營」活動。老師發現,僅用國文科知識來帶在地探索課程,缺少史地背景,因此當接下來嘗試把這門課開成多元選修課程時,國文老師便邀集歷史、地理老師一起討論、組成社群,106學年便由三科老師共同開課程激光脫毛。 

 

地理、歷史、國文科老師相互激盪許多教學想法,決定將課程主題聚焦在「變遷」,帶學生看河道、地景變遷,談聚落與祭祀文化、觀察祭祀圈與人群移動,有時空脈絡地深入楠梓地區,也讓學生透過報導寫作、明信片創作等,表達對在地的情感。

 

「地景追追追」課程就探討土地變遷。討論楠梓區的變遷時,地理老師李元君給學生4張不同時期的楠梓區地圖,讓學生比較土地利用型態、空間分布特色等,並讓他們從中發現問題,像是有學生觀察到「人口增加」,並想到兩個問題能延伸探討:人口增加導致什麼?為什麼會人口增加?學生不斷抽絲剝繭,思考在這片土地過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子宮內膜檢查

 

李元君還特製「道具包」,內含政策卡、事件卡、數據卡、照片卡、各類地圖投影片等豐富資訊,學生得從中找證據、統整資料來回答變遷問題。過程中,不但訓練學生從大量閱讀資料中擷取所需資訊、歸納整理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讓學生更認識楠梓地區的時空變化、發展脈絡。

 

課程也帶著學生往外走,直接與社區、在地產業互動,像是為了製作圖文並茂的「繪葉書」,學生踏查到移工宿舍,描繪菲律賓移工在藍田里發展出的微型生活圈;也有學生訪問藍田里里長,認識到原來里長每天清晨就踩著自行車穿梭巷弄,巡視環境,以及因為年輕人多離鄉工作,許多老人獨居,里長正煩惱老人照護問題牙齒美白

 

2學年課程參訪的產業也不同,106學年老師帶著學生參訪日月光、台弟公司,107學年則是踏查楠梓汙水處理廠。參訪企業,不只讓學生體驗職場環境,也觸發學生思考企業對在地發展、環境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