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 10:48:58荷塘詩韻 二

小毛病 --- 黃信恩的講評

我是社會的寄生蟲。」

有次居家訪視時,病患突然脫口說出這句話。聽到時,

空間靜了下來,我和護理師對看。

他是七十來歲的退休數學老師,離婚後便一人獨居。當年家庭

決裂,也使得兒女轉向背他離去。永不連絡,永不見面。他最

親的家人是弟弟,但兩人一住高雄一住花蓮。幾年前他中風右

側癱了,經復健目前能拄杖緩行。


他自然是長照2.0服務的對象。居服員一週來三天,協助家務,

洗澡,送藥;他也申請守護連線、送餐服務,同時中醫師會

到府針灸,他也會去診所復健,有時舊日學生載他去,

有時叫計程車。


最近一次訪視,他向我說日前參觀了老人院,想搬去住。

他口中的那間老人院我認得,是間護理之家。但因費用高,

仍在觀望。此舉自然讓我想起《小毛病》首篇〈巨響,無聲〉

:「最理想的狀態是,生命末期,將財產乾乾淨淨地結算了,

捨棄長物,提著行李,住進老人公寓。為了這個目標,

我已經開始觀察養生村及長照中心。三十五歲的我,

在善終存摺上,得好好努力。」


讀到這段話,其實我是驚訝的。因為吳妮民思索晚年的時

間點似乎早了些。但後來想想,三十五歲這個時間點,

已有些社會歷練,也進入臨床十年了,往前探望,往後回

望都是適宜的。人生總在前進,不能原地踏步,而寫作也是。


恰巧的是,《小毛病》末篇〈孤獨死之味〉,詮釋的人生腳

本也是獨老這件事,作家張曼娟就曾說:「孩子不是我

們的未來,老才是。」


乍看《小毛病》首末兩篇,便知和一般印象中的「小毛病」

不太一樣。它不「小」,也非「毛病」,而是人生的「大」

課題。但書寫與閱讀的樂趣就在此,往往是從最近身的、

微小的事,討論到一個集體的、龐大的事。就像Covid-19,

微乎其微看不見的病毒,卻是全世界的一場大疫。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完全安

適狀態。當有一面向出狀況便是不健康的、病的。如果循

此定義看《小毛病》,會發現許多「曖昧」的症狀,似病

非病,最具此特質的是書中輯四,講一種「人情」的鑑別

診斷、「處世」的投藥對治,是世故的表面,微妙的背後。

比方〈江湖〉,吳妮民觀察到,家庭背景經商的朋友,

「他們明顯地圓融許多,不至於把客套當真,也不將話說

死,凡事留點轉圜,又隨時提防凶險」,以至於當兒時還

在童言童語,這些朋友就懂得在道別時說:「再來喲。」


謊〉在這方面的描寫,也時有佳句。「周全是實中有虛,

虛中有實,虛實相連才是說謊的上乘。」在說謊與客套裡,

彷彿也看到彼此間的界線。如此,說謊或客套也是一種小

毛病嗎?


《小毛病》也著墨「性格」上的毛病。〈踟躕〉裡:

「生活的每一天裡,總是寡斷的自己與果斷的自己

相持著。」寫出日常裡大事小事的取捨難題;

〈在世界中錯過的億萬種可能〉則點出了人心的擺盪

,抉擇後總會回望,總會嘆「早知道就……」,下好離

手如此難,這種人性的毛病正是側重因抉擇帶來的失去,

多於帶來的擁有;〈重逢的瞬間〉亦可說是一種抉擇的

矛盾,久未謀面的友人突然相遇,「打招呼」竟成了一種

兩難,但年歲會讓我們對這種應對更加釋懷。因此吳妮民

寫道:「我並不在意一個未出口的招呼,我在意的是自己

過得好嗎?看來無恙嗎?怎樣才能不使久違的人替我憂傷?」

而〈做為一條懶懶蛇〉則以居處雜物,自嘲性格怠惰;其他

如〈冥冥之中〉寫懼黑,〈水之嬉戲〉寫畏水,這不須矯

治的毛病,或許讓人讀來親切,因有此症狀者大有人在。


《小毛病》也察覺出一些生活中的荒謬。〈除黴之人〉

中寫道:「人生,或許可以總結成一種除黴的過程。」

但弔詭的是,人是為了除黴而活著?還是為了活著而除

黴?又比方〈衣衫一事〉:「用了百分之八十時間穿的

,只占了衣櫃中的百分之二十。」仔細想想,這樣不成比

例的買衣、囤衣、穿衣,是否是種病呢?〈健康這種病〉、

〈注射之必要〉等篇則回到醫療現場,點出某些臨床上

遇見的狀況,比方慮病、疾病迷思,進而了解到每個人

對自己的疾病,其實都有某程度已存在的解釋。


髮、眉、痣、齒、指甲……《小毛病》不忘細數五官等小

事。值得一提的是,當吳妮民在講述這些事時,彷彿也挾

帶了一本書,除了從自身經驗出發,也會摘些話,擷段故

事,比方〈眼尾痣〉裡伊藤潤二的《富江》、〈齒牙年輪〉

裡張愛玲的《半生緣》,這很好,佐一點,蘸一些,故事

外有故事,書書相照,古今相輔,也是一種行文特色。


「病」有時是對照出來的。那個對照就是所謂的「標準值」。

血糖的、血壓的、膽固醇的、甲狀腺功能的等等,眾數以外,

那極端的兩側,過高過低都不正常。如果仔細看《小毛病》,

隱約可以感到一條準繩,那是書中常出現的母親的管教:

不可說謊,髮不留長,不買當季衣……。而吳妮民也質疑

這條繩的正確性:它真的是標準值嗎?踰了這條繩,算

是一種病嗎?


《小毛病》裡的病形形色色,亦有層次、屬性之不同,

甚至賦予新釋義。傳統上,大病小病,病的本身,那

些診斷、檢驗、治療、都在教科書內,長成同個模樣,

但在臨床上卻樣貌紛歧。老醫師常說,這是看病的藝術。

病是人生的一部分。《小毛病》有部份講的,便是人性、

人情與病老的交揉與迂折,而這也是人生之難,卻迷人之處。

從孤獨死到追憶生,從疾病到女性身體……
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
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

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

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

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文|黃信恩

醫學系畢,現事醫療。作品曾獲聯合報文學獎、

梁實秋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等。散文集

《體膚小事》獲文化部金鼎獎優良文學圖書推薦獎,

韓譯本《내몸내뼈》二〇二一年於南韓上市。

甫出版散文集《12元的高雄》。



上一篇:私房藥 ----吳妮民

下一篇:知的權利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川川 2021-07-06 08:28:19

謝謝詩韻介紹,這本書看起來很好看
我會去借,只是圖書館不知何時會開放?

黃信恩的講評,再再引人深思
老的必然,人生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版主回應
晚安。 要追的 閱讀 不少。 不全然 是 詩, 散文 也有記載生活 詳實 細膩 溫婉的一面, 那是 詩句所欠缺的。

讀散文 也很觸動內心呢。
2021-07-06 20:06:16
旅人 2021-07-05 17:02:29

萬般帶不走
只有業隨身

午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