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這一堂課
生死這一堂課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說:「人是向著死亡的存在。」亦即「人人終必死亡」。人終其一生必定得走向死亡,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可見民情避諱談死亡由來已久。隨著科技進步,社會高齡化現象,人們面臨死亡問題及態度產生的負面心理也與日俱增。
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說:「人害怕死亡,如同小孩害怕在黑暗中行走。」而詩人約翰德萊頓也說:「我們害怕不知所終,不知所往。」恐懼死亡是人之常情,能敞開胸懷坦然以對的畢竟不多。也就是說往生後靈魂何去何從,這是一項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人生終局是什麼?死亡讓每個人平等。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授課的莫瑞史瓦茲說:「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習付出愛,以及接受愛。」我們都知道施比受更有福,能歡喜接受別人付出的關愛也需要一番學習。
人不免碰到挫折,自己會沉浸在傷痛中,等到情緒發洩完畢,還要試著面對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換句話說,情緒宣洩有其必要,但並非一蹶不振,天天自卑自嘆,自憐自艾。適度悲傷後要努力振作起來,重新出發。
每天忙碌生活,忙工作、忙家庭、忙著理不出頭緒的千萬瑣事,幾乎停不下腳步來思索一下除此以外,我們生活有沒有遺憾。一回研討會,講師提到試著列出生命的清單,還有些什麼心願還沒完成?這提醒醍醐灌頂,讓我忙碌的腳步緩了下來,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
凡事問心無愧,才能深刻去體悟存活的真諦。前監察院長王建自己身體有病,還要照料幾番跌倒骨折開刀的太太,兩人並沒有孩子,晚年這一程鶼鰈情深,仍盡最大的力氣照護,儘管心情輕鬆不起來,有愛有責任,擁抱衰老,好好過日子,這也是生活的積極面。而王前院長仍不吝分享自己的時間與關懷還有自己的專才去幫助人,從幫助別人當中讓自己活得有意義有目的,這一份溫柔的大愛讓人動容。夫妻是生命共同體,能給予尊重,生活當中互相照護最是可貴,那是無條件的照顧。
作家齊邦媛入住養生村,在她的巨流河著作中提到每晚須依賴安眠藥,因為有睡眠障礙。每晚睡著,什麼都不知道,彷如死亡,早上醒來就是重生。如是專注於生活,不疾不徐,安然應付,練就的人生態度如此心平氣和,讓人讚美不已。我們當珍惜每一天,學會以開朗的態度面對生活,乘風破浪揚帆生命之旅。※
2021. 4. 11 更生日報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475226
難難又必須面對的功課,常令人無言以對
活著的時候,好好待人,盡其在我,不留遺憾,也許到要走的那一刻,能更灑脫一些
/坐月子 真的用買的就好了, 根本不用養 製造髒亂 又...為那隻公雞 默哀 .../
感觸很多
謝賞紅樓倚在落地窗
晚安安
我怕吵。 2021-04-16 19: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