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 16:52:06老鼠人
和妹妹去北美館看《威廉.肯特里奇》
2024/8/27 北美館《威廉.肯特里奇》
進入展間拍的第一張照片,妹妹後來又幫忙當了好幾次比例尺,肯特里奇的巨幅畫作真的超高大。
看展前,對William Kentridge幾乎是一無所知,這幅《卡斯皮爾充滿了愛》讓姊妹倆從一開始就滿腦子黑人問號。有疑問真好,為了解惑才去認真看了北美館的開幕座談影片,影片製作好用心喔,還有中文翻譯,太感人了!
Stephen Clingman教授在專題演講中提到《卡斯皮爾充滿了愛》:
卡斯皮爾是用來運載警察和士兵穿越黑人城鎮的裝甲車,這幅作品是肯特里奇的回應。
有趣的是,他不僅將重點放在政治,同時也被創作這個影像時,所受到各種藝術影響所吸引。
他父母所走的那條法律的路,有其吸引力與必要性。肯特里奇則是在藝術中,找到創造和探索的方法,有著自己特有的規則,令人興奮和充滿活力的工作形式。這樣的工作,不提出定義或者答案,而是在提問、破壞與懷疑之間探索發揮。
如果種族隔離的邊際哲學是一種生活的謬論,那就讓荒謬的藝術來顛覆它。找出一種不遵循政治處方,針對南非病態找到自己的解藥的表達形式。
在當時,肯特里奇還不知道那句諺語,不過藝術就是那個略遜的醫生,因為好的醫生很明顯的無法醫治他身邊的病態。(If the good doctor can't cure you, find the less good doctor. – A Setswana proverb translated by Sol Plaatje in his book of 732 proverbs in 1916)
因此,將自己放在法律與藝術之間的空間,在觀看模式之間,在兩個世界之間,在現在、過去、未來之間,這成為了肯特里奇的生活空間。某種程度上,作為藝術家的他一直都活躍在那個空間裡,其中還有其他個人的層面。
肯特里奇在斯雷特講座裡有提到他的猶太背景,他在周五會與祖父一起參加猶太教堂的聚會,但希伯來文對他來說是個謎,其中有一種可理解,又不可理解的意義。
同時,他身邊也常出現各種他聽不懂的非洲語言,宛如一條他從未能夠完全投入的聲音之河。他就讀於白人殖民主義下的全白人男校,英國、猶太、非洲等元素,環繞在他的生活中,但卻從不曾互相產生連結。
換句話說,如同那些他所聽到但是不會說的語言,肯特里奇身處在一個翻譯的空間,但那樣的翻譯卻從來不完整。那是一種介於翻譯之間的狀態,但那樣的狀態也許不是問題,而是一種解決方案,肯特里奇利用猶太傳統來闡明這一點。
上帝能夠理解禱告的話語,但虔誠的信仰不源自於文字本身,而是來自於話語之間的空間。這樣的空間是另外一種翻譯,無法被定義,但以其特有的方式讓人能夠感受到。於此,肯特里奇提出了個人的結論:「對於間隙的熱愛,沒錯,對於間隙的熱愛,這說明了我是誰。」 (a love of gaps)
因此,問題成為了解決方案,問題甚至是成為了一個有待探索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對間隙的熱愛,生活在不確定性之中,生活在中介空間裡,活躍於中介空間裡,讓它成為作品的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肯特里奇一直活躍於其中的地方。我們可以藉此,不將邊際想成一道牆,而是一個相遇與穿梭的區域。
五部不等長的影片在同一空間循環放映,不完全隔間讓聲音此起彼落,眼前的聽見都伴隨著看不見的雜音,聽得到卻聽不懂、看不到,有趣。
▲ Johannesburg, 2nd Greatest City after Paris
他被炭吸引的原因之一是「不確定的點」這個特徵,與其提供明顯的線條、確定的答案,炭所形成的痕跡的本質,暗示著可能性、轉變、蛻變。-- Stephen Clingman教授專題演講
跟一般影片製作不同,肯特里奇不畫分鏡表,動態影片都是由一張張靜態畫作所構成,畫幾筆拍一張,塗擦幾下拍一張,讓紙上新畫上的線條和無法擦乾淨的炭筆痕跡一起說故事。換言之,影像畫面所呈現的故事細節,是在作畫、拍攝的過程中慢慢逐漸形成的,而非依照事先寫好的劇本。
Stephen Clingman教授說他一分鐘的影片所使用的照片可能高達1500張,不過九分鐘的短片,製作時間卻長達九個月。太驚人了!這樣的過程真的需要無比的耐心,讓人肅然起敬!
▲請妹妹當比例尺。
《吃苦》是當天姊妹倆最喜歡的一幅畫,也有被選作明信片販售,但我們當然沒買,已經來到了減法人生的階段,對於一切實物的擁有,能免則免。
請妹妹幫我拍一張人當比例尺的照片,幾次都拍不出想要的感覺,乾脆一起合照,結束這尷尬的片刻。事後想,應該是我胖胖的身型太破壞畫面吧,怎麼看都覺得不順眼,哈。
自以為是的毛給中國帶來了災難,而看似想變成毛二的習近平呢?扶貧共好的社會理念當然好,但想要把經濟搞好需要專業人士啊,我那悲劇的中國A股基金,看來是青龍年翻轉無望了,哭哭~~
樣板戲中的配樂反覆出現了熟悉的旋律,自然而然想起卡爾年輕時的愛團《唐朝》,每個人的曾經總會在某一刻融入當下,無可抵抗,也無需抵抗。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鬥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
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那雄乃爾
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那雄乃爾
就一定要實現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的果實
讓思想衝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個通紅
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那雄乃爾
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那雄乃爾
就一定要實現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
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它們消滅乾淨
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那雄乃爾
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那雄乃爾
就一定要實現
英特那雄乃爾
就一定要實現
手機照片原始檔案可以清楚看見每句短語,但我無法在報台貼上安全連結,One Drive會自動把我資料夾檔案變成可分享、編輯,危及資料安全只好作罷。
先放大幾個局部,哪天想再回味一番的時候,再來局部裁圖、分別上傳,另貼一篇。
Sibyl預告片:
+
同一件作品,從不同角度看就不一樣了,一棵樹轉一轉就變成了打字機……樹木被做成了紙張,而文字被印在紙張上。
現場的縮小版木偶,紅裙子最討喜。
不管是寫上預言的樹葉,或傳達思想的書頁,讀到是一回事,落實是另外一回事,何況,人經常是有看沒有懂。
不過,也沒關係啊,給自己「容錯」的空間吧,向大師學習「穿梭在離開與抵達之間的空間」,我們所要前往的目的地尚處於一個懸浮狀態,而我們持續前往……直到終結。
寫著寫著,茫然的我,忽然,豁然開朗。
2021在北美館看塩田千春《集聚—找尋目的地》不斷晃動、搖擺的行李箱,還在感嘆:「若不知目的地,往哪走都一樣等於尚未出發……」如今,大師獨特的創作方式卻實實在在地療癒了我。這輩子鐵定不會白活啊,相信自己,最後的最後,看著人生畫布,我一定會心滿意足!
《威廉.肯特里奇》開幕座談(附中文字幕):
上一篇:進《裕隆城》看電影才三回
下一篇:去北美館看許雨仁50年回顧展 I
補上貓貓轉轉變成摩卡壺的短片、國際歌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