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01:35:28老鼠人
非常非常非常傷心≠憂鬱症
我很高興知道自己需要哭個兩千多天才夠,謝謝過去幾年來親友們的耐心、信任與願意,沒有選擇干預、強制處理,才讓我有機會去揭曉答案,「我自己心底清楚,我只是非常非常非常傷心。」確實如此啊!
懶得囉嗦也確實難以解釋,說是憂鬱症,對大家和我都省事多了,要不,怎麼交代那兩千多個以淚洗面的日子?跟絕大多數失戀的人相比,如此情緒反應確實過度,只是,有多少人是被交往17年的初戀男友拋棄背叛羞辱過的呢?一時要處理的心理狀態和現實挑戰實在很多啊,如何衡量我的反應只是剛好、正常或是太過、不正常呢?
如果是受重創後的正常反應,為什麼需要貼上「心理感冒」的標籤?認為我需要治療、吃藥抑制那些正常反應呢?我感冒都不愛看醫生吃藥了,不能溺在悲傷中好好休息,直到我有力游上岸嗎?慶幸,我是「自以為是教」的忠貞信徒,感謝身邊親友對我展現了莫大信任與支持,如果我被硬拖去治療、吃一堆藥會變怎樣呢?
淚眼汪汪的那兩千多天,我從來沒因為傷心而耽誤了工作或無法照顧家人,出得了門、吃得下、睡得好、在講台上繼續當嗨咖,除了回家猛掉淚,我覺得自己很OK啊,但前幾天看學生在臉書上分享了「高功能憂鬱症」,哇,又一個很容易貼的標籤。
精神病學家Allan Horwitz和Jerome Wakefield,兩位是《悲傷的失落》(The Loss of Sadness, 2007)一書的作者。他們在書中探討許多人所公認的抑鬱「時疫」,他們不認為這與二十一世紀較高的生活壓力有關,反倒相信被診斷出有抑鬱問題的人數攀升,其實是過度診斷的結果。
《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一版於一九五二年發行,時值心理健康的診斷因缺乏一致性而遭致越來越多的批評。為了避免關於心理疾病成因的理論性爭辯—這是腦部化學作用、社會不公義,抑或家庭創傷所導致?—《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僅論及症狀,全然不提來龍去脈。……較早期版本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確實包含一則「悲傷條款」,申明兩個月之內失去親愛之人者,不可診斷為抑鬱。
但頗有爭議的是,二○一三年發行的最新版《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已將這條例外刪除,如此一來,可理解的悲傷與無來由悲傷之間的區分便已抹除—至少在診斷分類上。
今年開始看點書,把卡爾送我的鍍金書籤卸除包裝直接用上了,黃金書籤直接拿在手上質感真好。以前一直捨不得拆封讓它直接接觸空氣,但書籤不就是拿來夾在書頁間做記號的嗎,老想著保持它完好如初要幹嘛?
謝謝妹妹3/17幫我壓書拍出了這篇,拍到最後陽光都出來了,本來要馬上上傳臉書,分享一下憂鬱不等於憂鬱症,但我眾多臉友們大多是歡樂一族,沒必要啊,還是收在報台當讀書筆記吧。
懶得囉嗦也確實難以解釋,說是憂鬱症,對大家和我都省事多了,要不,怎麼交代那兩千多個以淚洗面的日子?跟絕大多數失戀的人相比,如此情緒反應確實過度,只是,有多少人是被交往17年的初戀男友拋棄背叛羞辱過的呢?一時要處理的心理狀態和現實挑戰實在很多啊,如何衡量我的反應只是剛好、正常或是太過、不正常呢?
如果是受重創後的正常反應,為什麼需要貼上「心理感冒」的標籤?認為我需要治療、吃藥抑制那些正常反應呢?我感冒都不愛看醫生吃藥了,不能溺在悲傷中好好休息,直到我有力游上岸嗎?慶幸,我是「自以為是教」的忠貞信徒,感謝身邊親友對我展現了莫大信任與支持,如果我被硬拖去治療、吃一堆藥會變怎樣呢?
淚眼汪汪的那兩千多天,我從來沒因為傷心而耽誤了工作或無法照顧家人,出得了門、吃得下、睡得好、在講台上繼續當嗨咖,除了回家猛掉淚,我覺得自己很OK啊,但前幾天看學生在臉書上分享了「高功能憂鬱症」,哇,又一個很容易貼的標籤。
精神病學家Allan Horwitz和Jerome Wakefield,兩位是《悲傷的失落》(The Loss of Sadness, 2007)一書的作者。他們在書中探討許多人所公認的抑鬱「時疫」,他們不認為這與二十一世紀較高的生活壓力有關,反倒相信被診斷出有抑鬱問題的人數攀升,其實是過度診斷的結果。
《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一版於一九五二年發行,時值心理健康的診斷因缺乏一致性而遭致越來越多的批評。為了避免關於心理疾病成因的理論性爭辯—這是腦部化學作用、社會不公義,抑或家庭創傷所導致?—《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僅論及症狀,全然不提來龍去脈。……較早期版本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確實包含一則「悲傷條款」,申明兩個月之內失去親愛之人者,不可診斷為抑鬱。
但頗有爭議的是,二○一三年發行的最新版《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已將這條例外刪除,如此一來,可理解的悲傷與無來由悲傷之間的區分便已抹除—至少在診斷分類上。
今年開始看點書,把卡爾送我的鍍金書籤卸除包裝直接用上了,黃金書籤直接拿在手上質感真好。以前一直捨不得拆封讓它直接接觸空氣,但書籤不就是拿來夾在書頁間做記號的嗎,老想著保持它完好如初要幹嘛?
謝謝妹妹3/17幫我壓書拍出了這篇,拍到最後陽光都出來了,本來要馬上上傳臉書,分享一下憂鬱不等於憂鬱症,但我眾多臉友們大多是歡樂一族,沒必要啊,還是收在報台當讀書筆記吧。
上一篇:老祖宗?身心靈科學?
下一篇:《亡徵》48個可能亡國的徵兆
Suzanna
2018-06-05 19:53:21
真是一本好書。謝謝學姐分享。
情緒低落用什麼名稱來稱呼它,的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給它時間來和我們的生命交互作用;開出更美的生命果實。
不客氣!這本情緒書真的蠻有意思的!
名稱在論事上其實蠻重要的啊,常態性的情緒低落和需要專業協助的憂鬱症並不相同,「鄉愁」與「思鄉病」指涉的是同一件事,但許多其他的事物並非如此,名稱不同往往代表認知、觀點不同,比如「亞斯伯格特質」和「亞斯伯格症」。
但妳說的對,重要的是給足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