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30 17:18:33蘇彩惠

(4)《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列奧納多•達•芬奇畫作﹞

    

如今我們看到的《蒙娜麗莎》是棕褐色調,略帶些青綠色相,色彩簡潔而沉靜,樸素而凝重。我們以為畫向來如此,其實不然。據達·芬奇同時代人對此畫的描述,當時的畫是色彩鮮豔,調子明快的,什麼時候變成了如今的樣子呢?當法王得到了《蒙娜麗莎》,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在表面塗了過多的光油;歷經數百年光陰,光油變成了暗褐色,像我們如今看到的色彩;畫表面已經開裂,形成了蛛網般的細密紋理。保存狀況不佳,那是令人惋惜的;然而,我們寧願承認當今的《蒙娜麗莎》。單純渾厚的色調與人物沉靜內斂的精神氣質相得益彰;深暗的衣飾、迷蒙的背景將人物臉龐及雙手襯托得響亮動人;而均勻的裂紋則給人物增添了神秘氣息,讓我們欣賞她時帶上更多的崇敬與神往。有人想通過現代科技手段除去表面油垢,恢復原先明麗的色彩;只是擔心技術不過關,怕損傷畫面。

 

在美國新澤西州也有一幅《蒙娜麗莎》,和盧浮宮的原作極為相似,只是構圖略大一些,露出左右兩側的石柱(原作構圖本來如此)。畫上的蒙娜麗莎秀麗、清純,更具人間氣息。專門研究《蒙娜麗莎》的學者雷特認為這幅也是達·芬奇所作,而且是最初作品,該作表現出了人物的青春魅力;而收藏于盧浮宮那幅大約作於1513年。達·芬奇到了晚年技藝愈加爐火純青,但多年過去,蒙娜麗莎已不再年輕,而多了些許成熟與深沉。這種說法頗耐人尋味,但畢竟只是推測,難以得到證實。多數人對此持否定意見,反對者認為:達·芬奇一生中創作的繪畫屈指可數,他從未重複過自己的作品。不過,這種論斷也缺乏說服力,達·芬奇本人就曾經畫過兩幅同樣的《岩間聖母》。既如此,那麼他留下兩幅《蒙娜麗莎》也非絕對不可能。

 

據稱達·芬奇畫《蒙娜麗莎》前後耗費了四年時間或更久,那他在這其間畫過一幅或多幅變體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真偽鑒定會有專人去考據,而我們將新澤西州的《蒙娜麗莎》與盧浮宮的原作放在一起欣賞是別有趣味的。兩幅畫看去幾乎一模一樣,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兩者風格截然不同。新澤西的蒙娜麗莎看去更活潑些,嫺靜溫柔中透出靚麗與清新;人物動態是平靜自然的,毫無刻意臨摹的那種拘謹與呆板;背景色彩反差較大,不似原作那般含蓄沉穩,卻與該畫的氣氛極為協調。無疑,這是一幅佳作,但與原作相比就顯得單薄了。當我們面對《蒙娜麗莎》原作時,不會有驚豔之感;那不是一位絕代佳人,似乎也不大年輕。蒙娜麗莎的手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手。

 

但是,我們會長久端詳著畫面,不忍轉移視線。我們首先會被那絕妙的光影效果所折服,層層退暈呈現出豐富的空間以及逼真的質感,無界線的形體轉折及色彩變化,比同時代人領先了幾個世紀。真正讓人驚歎的還不是技巧,那時隱時現的神秘微笑才令人銷魂。那笑容太淺淡了,離得再近也看不真切;然而,只要你看到畫,無論距離多遠,都能感到微笑的存在。微笑不僅體現在翹起的嘴角,而是遍及臉上每一部分肌膚,甚至畫面的各個角落,以至觀者在欣賞蒙娜麗莎的同時,內心也裝滿了微笑。面對真跡的感受是別處無法取代的,盧浮宮的《蒙娜麗莎》註定會被永久保存。

 

《蒙娜麗莎》就這樣佔據著人們的心靈。幾個世紀過去了,蒙娜麗莎幾乎成了一項法則,為無數藝術家所遵循。然而在藝術界,有了法則的設立者,就會有顛覆者。20世紀是藝術走向自由與多元的世紀,許多原本神聖的法則都發生了動搖。

 

且看《蒙娜麗莎》近一個世紀的遭遇:先是杜尚用鉛筆在她那美麗的臉上畫上小鬍子和山羊須,並題上L.H.O.O.Q字母;而後攝影師哈爾斯曼將蒙娜麗莎的臉龐換成了達利那怪異的面容:鼓瞪的雙目,翹過眉毛的鬍子,青筋突起的手中塞滿錢幣;再是南美畫家博特羅將蒙娜麗莎畫得肥胖無比,臉部像是充氣球幾乎占滿畫面而手卻小得幾乎看不見。此後衍化風盛行,各式各樣的“蒙娜麗莎”紛紛出籠。裁剪了的蒙娜麗莎、肢解了的蒙娜麗莎、汙損的蒙娜麗莎甚至燒毀的蒙娜麗莎都成了獨立的藝術創造;還有人將蒙娜麗莎置換成動物頭像,讓人哭笑不得。隨著衍化的普及,具有經濟頭腦的企業家看中了《蒙娜麗莎》的商業價值,於是蒙娜麗莎搖身一變,成了商品推銷員。

 

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商品經“蒙娜麗莎”之手而身價倍增。蒙娜麗莎或握滑鼠,或持飲料,或叼煙捲,或著泳裝,或披婚紗,形象千奇百怪。無論人們讚歎其想像獨特,還是因其歪曲名畫而不齒,廣告卻因此為人注目,商家借此達到了促銷的目的。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人喜愛裝扮蒙娜麗莎,有的國家還舉辦“蒙娜麗莎模仿大賽”,獲獎的女士總是無比榮幸。正因有了此類活動,某些男士也產生了裝扮蒙娜麗莎的念頭,有人還真的實踐了,男士扮演的“蒙娜麗莎”讓人看了實在是忍俊不禁。

 

關於《蒙娜麗莎》還有一個傳說。西元前817年,古埃及有一個叫哈歌布蘇的女祭祀,非常美麗,可以預測未來。她為了給法老祈福並獲得永生,她自願被做成木乃伊,葬在胡夫金字塔的石棺中。2003年,考古隊開啟了她的石棺,可裏面什麼也沒有!他們還發現,墓室牆上的古老文字,是女祭祀給自己留下的預言:她在300年後會復活,然後會有一個來自芬奇鎮的畫家萊昂納多把她的微笑畫下來,難道這正是達·芬奇畫中的蒙娜麗莎?!這種說法很離奇,但願在不久的將來,真相會讓我們釋懷。

 

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中,女主角神秘的微笑引發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究竟藝術家運用了怎樣的技法,才將她的神態表現得如此完美?法國科學家日前宣佈揭開了它的著色之謎。

 

這項研究由法國博物館研究與修復中心和國家科研中心共同完成。科學家運用X射線螢光光譜法,對包括《蒙娜麗莎》在內的7幅達·芬奇作品進行了研究。這種檢測法無需從畫作上提取顏料,就能將蒙娜麗莎臉上的塗料層層分解,其優點在於不會對作品造成損害。

 

根據用料的不同,研究人員將其分為9張面孔。他們發現,達·芬奇選擇異常細膩的顏料和添加劑為蒙娜麗莎上色,他還在已幹的顏色上添加了近乎透明的淡色,後者的厚度大概只有12微米,而所有顏料塗層的厚度加起來也不超過40微米。科學家們認為,正是採用了這些訣竅,畫作才產生了朦朧的效果,同時也使人物變得更加立體。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德國《應用化學》國際版上。

 

12‧藝術特色﹞義大利國家文化遺產理事會主席西爾瓦諾·溫切蒂借助顯微鏡觀察油畫中蒙娜麗莎的眼睛,發現微小字元。肉眼看不出來。她綠褐色的右眼球上畫有黑色的LV字樣,很明顯這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姓名首字母。左眼球上的字元尚未辨明,但看起來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除眼睛外,畫作其他位置也藏有字元,在背景中橋拱上可以看到數位72,也可能是字母L和數位2。達芬奇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傑出畫家,還在科學和哲學領域表現出過人能力,熱衷於用符號和密碼來傳遞資訊。

 

蒙娜麗莎以迷人微笑聞名,從她的眼睛著手研究實不多見。談及研究眼睛的原因,溫切蒂表示自己是受到一本書的啟發。他說,自己的同事路易吉·博爾賈在一古董店淘到一本發黴的舊書,書的作者是一名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歷史學家。書中詳細描述了蒙娜麗莎眼中暗藏的“各種記號和字元”。

 

眉毛睫毛:義大利著名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蒙娜麗莎》以其神秘聞名於世。這幅畫不僅成為法國盧浮宮“鎮館三寶”之一,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還引發後人猜測和研究。人們好奇她微笑的含義、她的身世、她和達·芬奇的關係、與她有關一切細節。許多人納悶:為什麼畫作上的蒙娜麗莎沒有眉毛和睫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8日報導,一名法國工程師不久前解開了這個謎。

 

找到眉毛:法國工程師巴斯卡·科特17日說,他利用自己設計的高清晰數碼相機為《蒙娜麗莎》拍照後得出結論:達·芬奇畫上的蒙娜麗莎應該有眉毛和睫毛。科特利用這一相機為《蒙娜麗莎》拍攝了一幅超高清晰度照片。相機利用包括紫外線和紅外線在內的各種技術手段,拍出了一張2.4億圖元的照片。照片每英寸圖元達到15萬,也就是說,照片上蒙娜麗莎的面部大小是畫作上的24倍。科特驚喜地發現,在蒙娜麗莎消失的左眉位置上有一根眉毛的油墨蹟。

 

胳膊姿勢的奧妙:“有一天我說,如果我找到一根人們如今所看到的《蒙娜麗莎》上,毯子已被畫家模糊處理掉,但在用高清晰度相機所拍攝的照片上,毯子清晰可見。也有人認為,她是站在樓梯上,達芬奇正好在樓上,他叫她停一下,畫畫,就好像人們突然叫住別人要拍照一樣,每個愛美的人都會擺出造型來。”“這是我們第一次發現蒙娜麗莎胳膊姿勢的奧妙,”科特說,“在達·芬奇之後,數以千計的畫家都臨摹過蒙娜麗莎的姿勢,但卻沒人知道為什麼她做出這種姿勢。真正的原因是,她的手腕之所以那樣是為了用毯子遮住她的肚子。對我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偉大的發現。”

 

真實的顏色:科特對《蒙娜麗莎》研究的最重要發現是,他找到了《蒙娜麗莎》在創作之初畫面原本的色彩。蒙娜麗莎本人的膚色應該是暖粉色,她身後的天空應該是生動的藍色,而不是如今人們所看到的灰綠色。科特認為,畫面如今展現出的深綠色背景是500年歲月中,油墨顏色沉澱的結果。

 

比例的微妙變化:科特還從他所拍攝的照片上發現,如今,蒙娜麗莎的笑容比達·芬奇當初所畫的笑容角度略小,她臉的面積也稍稍“縮水”。

 

蒙娜麗莎的微笑解密:香港《文匯報》2010823報導,達芬奇傳世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如何產生似有若無效果,一直是個謎。有科學家透過X光分析,首次破解這謎團,原來達芬奇使出招牌絕技“暈塗法”(Sfumato),整幅畫融合了共40層超薄油彩,而且達芬奇可能先把油彩塗在手指,再抹在畫上。

 

厚度僅為頭髮的1/50:科學家透過高能X光,詳細分析蒙娜麗莎臉上不同層次的顏料排列及成份。科學家發現,畫作共用了40層極纖薄的油彩,每層厚度僅2微米(頭髮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顏料組成,營造出蒙娜麗莎嘴角模糊和陰影效果,令人隱約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細看時笑容就消失無蹤。

 

由於畫作上沒畫筆的痕跡,科學家估計達芬奇是把油彩塗於手指上繪畫。帶領研究小組的沃爾特表示,纖薄油彩是畫作引人入勝的關鍵。能使用如此纖薄的油彩,證明達芬奇功力極深厚。同時,由於每層顏料都要數月才能風乾,估計這種特殊效果可能花了數年時間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