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8 17:52:52李燦榮

再談港台—港台十宗罪

近兩天,各大傳媒依然興高采烈地談論著針對香港電台之財政和日常運作的政府審計報告,當中有部份討論是為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著急,有的則是乘機向港台落井下石,氣氛好不熱鬧。

正如敝台前文所指,審計報告中對港台的部份指控根本就是子烏虛有,吹毛求疵,旨在以浪費公帑之罪來爭取公眾支持政府整治港台的計劃。無論港台能否成功捱過這場整治風暴,相信港台在可預見的未來定必會元氣大傷。

其實,港台一邊要肩責捍衛本地新聞及言論自由的神聖任務,一邊又要為了生存而迫於無奈地製作一眾為政府宣傳政策的擦鞋節目,電台上下可謂心力交瘁;在這個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港台有些人員感到進退失據,不懂平衡;有些則害怕會失去當下的公務員福利,故特意多向權貴投誠;有些則對前景感到迷茫,索性少做少錯;故此,無論是在管理或是在節目方面,港台近年的整體表現和質素均呈現下滑的現象。在這個「問責大過天」的社會裏,普羅大眾若然硬要對份屬政府部門的港台大興問罪之師的話,與其盲目相信政府以單方向思考模式胡亂砌詞出來的港台「九宗罪」,不如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細心觀察港台近年來的差勁表現,才慢慢思考港台究竟犯了甚麼罪吧!

以下是公眾應治港台的十宗罪(還比審計報告的多一宗,真巴閉):

第一宗罪:朱培慶

港台落得當下四面楚歌、進退失據的慘況,港台現任台長,即廣播處處長朱培慶可謂難辭其疚。自從勇悍敢言的前台長張敏儀小姐於九九年慘被前特首董建華放逐東京後,一般人對張小姐的繼任人朱培慶均不敢寄予厚望,因為朱氏生性膽怯、缺乏主見,恐怕朱氏不能像張小姐般捍衛港台的獨立運作和編輯自主;而一如外界所料,份屬庸碌之輩的朱氏不單沒有奮力抵抗政府和其傳統左派黨羽的整治攻勢,更以「蓬門為君開」的傀儡姿態欣然接受政府和其傳統左派黨羽的逐步進迫:朱氏先是對坊間及員工就港台公司化的訴求愛理不理,再於零五年乖乖聽從特首曾蔭權的呼籲主動停止播放賽馬,及後更放棄向政府增取於將軍澳興建新總部,現在更主動接受政府審計報告的指控,甚至公開呼籲公眾不要將審計報告一事政治化。朱氏以上之舉動,無非旨在為政府整治港台大開方便之門。再者,朱氏本身是高級公務員,享盡各種高級公務員的高薪和福利,只要他仍主理港台,也總不希望港台會脫離政府的架構,因此,為了保住自己的高薪厚祿,朱氏難免要拼盡奶力設法迎合政府權貴的要求,甚至要放棄港台的自身利益也在所不計;而且,朱氏明年便正式退休,無論港台的爛攤子如何爛透,他也不用再理會,在如此著數的情況下,朱氏還有甚麼理由和動力去捍衛港台的獨立運作和編輯自主呢?無論港台的員工對捍衛港台的獨立運作和編輯自主有多熱心,只要貪生怕死的朱培慶一日還在位,港台的前景依然十分悲觀。

第二宗罪:頭條新聞

在云云的港台電視節目中,「頭條新聞」可算是最受本地觀眾歡迎的節目之一。「頭條新聞」這個每週播映一次的時事節目,常常會以極其應景的歌曲對本地社會及國際間所發生的大小新聞嬉笑怒罵一番,再加上主持人古天農及林超榮(超人)對有關新聞事件和人物的冷嘲熱諷,為一眾對當下社會和政治狀況感到既無奈又不滿的本地小市民狠狠地吐出一口烏氣。可惜,每每成為此節目的嘲諷目標的政府官員和傳統左派人士卻對此節目恨之入骨,當中以前政協常委徐四民的反應最為激烈;及後,前特首董建華在公開場合中老羞成怒直斥「頭條新聞」品味低俗,令台長朱培慶飽吃驚風散;經過一輪擾攘後,朱培慶下令停播「頭條新聞」以平息事件。朱氏的這個決定除令港台員工的士氣和創作自由大受打擊外,更間接加劇了當時本地民間的怨氣。雖然港台在上年重新製作和播映「頭條新聞」,但新任的主持人梁文道和劉細良將該節目變成一個偽學術化的文化研究節目,惹來觀眾們的劣評如潮;直至今年,「頭條新聞」又再捲土重來,雖然節目已經回復了昔日的嬉笑怒罵,但始終也無復從前的味道和神韻,節目原有的賣點亦慘被陰乾了。「頭條新聞」的盛衰,完全反映了港台在維護其編輯自主和創作自由上的進退失據。

第三宗罪:任由權貴胡亂霸佔廣播空間

特首曾蔭權高調要求港台停止直播賽馬,並將原有的賽馬節目時間改為播放一些多元化和迎合小眾口味的節目;一向唯命是從的朱培慶收到曾帝的聖旨後,便立即決定停播賽馬節目,並馬上找來一群烏合之眾充撐原有的節目時間,當中包括前香港電訊高層張永霖,可惜,這個安排的效果卻比「播馬」還要差。生性自大的張永霖經常在其節目「張永霖的世界」中推銷自己的人生哲學,但其實此等所謂的人生哲學卻是一些庸俗膚淺且不知所謂的個人想法;而且,張氏更在節目中以自己的名字代替「我」來表達自己(例如「張永霖話」或「張永霖認為」等),活像以為自己是甚麼聖人或大偉人似的,簡直是一派胡言,大言不慚。為了曾帝的個人意願,港台高層竟然將屬於大眾的廣播時間,交給張永霖之流的有錢人用來推銷和宣傳自己,看來港台高層還欠公眾一個合理的交待。(題外話,本人某次在筲箕灣乘搭一輛公共小巴,其時車上的收音機正在播放著「張永霖的世界」,但不消十分鐘,那個滿頭白髮的司機便狠狠的將收音機關掉,然後大聲叫罵:「X那星,聽你條仆街霸住個電台打飛機!」)

第四宗罪:盲目追捧娛樂新聞

當年曾帝要求港台停止直播賽馬和製作「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是因為曾帝認為港台不應製作和播放一些與其他商營電台的性質類同的節目,以避免與民爭利;然而,當本地兩所商營電台均大量製作以報導和評論娛樂新聞為主的節目的時候,宣稱以年青人為主的港台第二台亦同時積極地製作一些同樣以娛樂新聞作為招徠的節目,這還不是擺明車馬跟其他商營電台競爭嗎?如此明目張膽的違反曾帝的聖旨,難道朱培慶不怕被曾帝打屁股嗎?再者,此等節目所談論的八卦娛樂新聞,品味低俗,有的是由其他傳媒胡亂抄作而成的,有的更是由某些報社或雜誌社所派出的狗仔隊以侵犯別人私隱的方式而被揭發,身為受政府資助營運的電台,公然大肆參與此等不道德的娛樂新聞報導和評論,會令聽眾以為連政府也支持傳媒的歪風和不道德行為,這豈非等同陷政府於不義?欺君之罪,當可殺頭,朱培慶的膽子可也不小。

第五宗罪:間接支持賭波活動

作為港台的資深體育節目主持,人稱「何老正」的本地球壇名嘴何靜江其實應該盡量避免鼓勵聽眾參與賭波活動;然而,「何老正」經常在其節目中邀請聽眾參與估計賽事比數和首名入球球員的有獎遊戲,此等做法實在跟鼓勵賭波沒有分別。記得有位自稱為小學足球教練的聽眾曾致電該節目直斥「老正」的遊戲等同意淫的另類賭波活動,令「老正」頓時百辭莫辯,久久也說不出話來。

第六宗罪:提前四台聯合廣播

一般來說,本地的所有電台均會在深宵時段(即凌晨二時至清晨六時)內實施聯合廣播措施,即是在旗下的不同頻道上播放同一節目,目的旨在節省廣播資源;然而,為了進一步節省廣播資源,港台自上年起將聯播措施提前開始(星期一至五由凌晨十二時開始,週末則更早於晚上十時開始)。其實,港台旗下的所有頻道也有其特定的定位和聽眾群,如第一台是資訊新聞台、第二台是以年青人和播放流行音樂為主、第五台則以長者和播放粵曲為主等;而且,基於曾蔭權曾公開要求港台要照顧不同層面的小眾興趣,故港台絕對有必要以多個頻道來為有不同興趣的聽眾們提供廣播服務。然而,提早四台聯播的措施卻進一步剝削聽眾們的選擇權,令四條頻道的獨特定位、風格、意義變得含糊不清,甚至蕩然無存。當電視台也積極引入數碼廣播以給予觀眾們更多選擇的時候,港台提早聯播的措施可謂跟當今的廣播發展大開倒車。

第七宗罪:廣播人員質素變差

可能在政府大肆削資和財政緊絀的情況下,港台近年已減少向其廣播員工提供培訓,故港台廣播員工在節目進行期間出現錯誤的情況可謂比比皆是:很多負責主持直播節目的廣播員工也欠缺應有的時間觀念,常常也在報時信號甚至新聞報導音樂響起時繼續說話,有些則無故停播歌曲以便讓其繼續大發偉論,有些更會在歌曲播放時繼續說話,甚至有人更擅自胡亂要求停播新聞報告以讓其完成節目;另外,有些負責在晨早直播節目中讀出報章新聞內容的廣播人員常常讀錯有關內容而不作修正,甚至有負責主持外勤天氣報告的廣播人員因為要臨時趕著上廁所而無故缺席有關環節,令節目出現dead-air的情況。以上各種蝦碌及穿崩的尷尬情況,不單大大影響了港台的廣播質素,更令港台的聲譽和公共形象嚴重受損;故此,港台絕對有必要向其廣播員工提供充足的培訓和指導。

第八宗罪:盲目迷信外判

其實,港台本身也有一班資深而且專業的影視及廣播製作人員;然而,為了響應政府的工作外判計劃,港台卻胡亂將電台的影視製作甚至創作工作外判給坊間的製作公司和團體,這不單直接影響了節目的整體質素(港台給予外判工作人員的酬金和福利一向偏低,大大削弱了外判工作人員的士氣和工作熱誠),而且更令電台內部出現兩種不同的制度和工種,間接造成員工之間的分化。

第九宗罪:教育電視

在資訊貧乏的七、八十年代,港台跟當時的教育署聯手為小學生及初中生製作大量的教育電視節目,好讓學生們能夠以一種較為有趣生動的方式進行學習,絕對是一項德政;然而,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千禧年代,學生們可以透過很多更新穎和更有趣的途徑吸收知識,使教育電視的整體成效變得越來越不顯著。再者,教育電視節目的播映時間不夠彈性,往往也成為了教師們編排課程的絆腳石;此外,教育電視節目的內容過於刻板和沉悶,完全不能引起學生們的觀賞興趣和意慾。最後,教育電視的教作經費太過昂貴,每集節目(長約十五分鐘)的製作費用動輒也要花上十多萬元,花費之高實在教人咋舌。既然教育電視已經成為一種脫節、昂貴、不受歡迎、成效不高的教學輔助工具,港台及教統局實在有必要對教育電視的存廢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第十宗罪:過份依賴其他傳媒

港台的部份電台節目過份依賴其他傳媒的報導和消息,例如晨早播放的資訊性節目,主持人大都只會拿著當天的新聞頭條由頭至尾朗讀一片,而一些純粹消閒性的清談節目亦會將報章上(或網上)的小道趣聞或小品文章當作節目的一部份般照讀如儀。老實說,如果聽眾們一打開收音機,便是聽到主持人面目怯色的將報章上的文字逐隻逐隻的讀出,那麼聽眾們還需聽收音機嗎?索性拿起報紙閱讀還不是更加直接方便嗎?港台部份節目製作人和主持人的這個陋習,使其節目變得毫無特色、一無事處、可有可無,最終令港台的整體質素和吸引力大大降低。

以上的「港台十宗罪」,相信一般能以常理思考的市民也能看得出來。希望港台不要只顧對曾蔭權的整治計劃唯命是從,還要多多向真正使用其廣播服務的廣大市民聽取意見,以積極改善其營運方式和廣播質素,從而為公眾帶來更高水平的廣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