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1 14:07:55右岸

給女兒的信--「每個人有抱怨的權利,但別人不一定要為你的抱怨負責」


親愛的女兒:
這些日子爸常聽到你一些抱怨之言。
上週六你原預定早起去游泳,結果睡到8點。
起床覺得太晚了,怕泳池人多,就一直"發扭"。
最後爸仍載你去游泳池,讓你自己自在地游。
回來時,看你蠻愉快的。
 
這幾天颱風來,古箏課與團練取消,但風雨沒有預期的大。
你雖然沒怎麼抱怨,但爸知道妳心中有些不悅之心。

今早看到你的微信(颱風假)的內容,
也回想到你今早起床找不到雨傘而心情很DOWN,
一直在說"好煩!好煩!"。

爸今早也到公司後,才知道臨時放"颱風假,停止上班上課"。
回來又遇大水,機車熄火好幾次,被困在水中....。
但爸心中並沒不愉快,因為當下已是這樣情控,不愉快也無濟於事。
後來也有一些騎車的熄火,牽車到騎樓下,與爸在騎樓下。
有著同是"遇水熄火"的感覺。但爸覺得這也不錯。
因為這種機會與情景,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碰上,就算碰上,也是一種機運。
看著大街的大水滾滾,爸想到咱們家附近很少淹水。
這比較起來,咱們也有小確幸的。
 
爸回到家,看你躺在床上睡"颱風假"的覺。
突想心中有些話想告訴自己的女兒....
「每個人有抱怨事情的權利,但別人不一定要為抱怨之事負責」。
 
有句話這樣說「信念創造實相」。
用簡易文字說明,就是「思想決定行為」。
一個人的行為(行動),就先有意念思想,進而逐演化成行為(行動)。


如果一個人面對既已發生的事,他有權利對這事情的處理方式
---可言語的讚美或抱怨。
---可行動的付出(擁抱或告報復)。
---也可淡然處之(一笑置之)....。
這些都是屬於自己的範疇。
相對別人(可能是當事人,也可能是路人甲、路人乙),
他們不會;也不必為你的面對(處理)方式,做出必然的回應或負責。
 
對於父母親而言,他們會在意子女的一言一行,那是因為親人的天性。
但不代表他們(父母)必須對子女的所有一切負責。
充其量 或許面對的只是「教導有方」或『教養不當」之名吧。

親愛的女兒,爸並非不要或不准你"抱怨"。
相對地,只要有負面的思想產生,爸都希望妳也能負面發洩。
但發洩後,要回到事情的原點思考。
這件事如果重新一次或第二次發生,你會如何面對或排解呢?。
記住這句話~~~
既已發生(就算第二次發生),也就是過去事,不是當下。
 
你是一位很有思維的女孩,所以你的文筆之采不錯的。
所以如此,爸希望妳能遇到事情能逐漸調整自己的面對的心情。
所有的事情發生,最終都是自己的面對的。
以微笑面對一切

(悄悄話) 2017-08-09 22:08:01
賴佑建~ 2017-08-09 20:19:20

很讚的拔拔ㄛ~~
祝~開心快樂~~

(悄悄話) 2017-08-03 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