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7 23:54:50里德

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偶而躺在床上的時候,這句古語就不知怎的突然從腦海裏冒了出來。四周平靜得出奇,只有心臟的跳動還依然震動着身體。閉上眼睛時,各種想法混亂地相互碰撞。要真的想釐清那些已經發生了的事情的條理時,突然形成的規則卻會像掙脫着想逃出鳥籠的小鳥,壓迫着已經完成的漩渦,把一個個完整的想法瓦解破壞,也把一件件沒相關的事件牽扯在一起。有些時候想看清楚周圍的風光,卻不能發現自己已經深陷其中;有些時候別過臉去,那些細節卻都會突然跳出水面,自己組合起來完成一片景色,就像畢加索的畫中包含着莫內的筆觸一樣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有求全之毀。
  
  很多時候,而且是大多數時候,我都在計劃着。無論多麽瑣碎的事情,我都盡量讓它遵從我的想法去發生,不停地計算可能性的數量,不停地思考。這樣一來,事情總會不順利。無論如何地把條件都列出來,把結果都算進去,最後事情發生的情況總會出乎意料。那不是誰的錯,只是思考的周密程度有些時候並不會和事情實際發生的可能性成正比而已。我一直看不清這一點,於是一直自己吃自己的虧。

  想象建一座很好的大樓。有些人會把計劃寫好,把圖則畫好,把整個工作日程表計算得清清楚楚,然後每天按着本子小心翼翼地辦事。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建一座優秀的大樓。當然這當中牽涉到利益,名聲和世俗的所有慾望。這些可憐的人,辛辛苦苦地每天建一層樓,就是要等整棟大樓建好以後,好好地回收當初計劃好的所有預料中應得的東西。

  有另外一些人,他們不管結果如何,只是一心一意想建大樓,沒有其他目的。他們不作計劃,也沒有對結果作太多的考量,因為對他們來說,建大樓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甚麽用不用心的。「就只是做吧」。於是每天都建一層。有些日子環境不允許就建半層,狀況好的話就建多半層,其他情況,平平常常地建一層就好,反正這是自己的事,自己拿捏就好。不按計劃,所以沒有甚麽過分的要求。

  同樣都是因為下雨,同樣都只能建半層,按計劃的人會感到不安,害怕其他人的責罵,說自己做得不好只建半層。就算沒有任何人在旁監督,自己也會給自己施加壓力,不停斥責自己落後進度。

  求全,有時候只會招來原不存在的責備。這不在計劃之內,但無一幸免地都會出現在計劃之中。

  當我們解構性地建造大樓時(就是把整座建好的大樓放在眼前,然後一層一層拆解,按計劃逐層逐層地建上去。有點像按着虛線畫圖畫),我們的眼光就只會放在未來,放在那些還沒建好的部分。於是整天提心吊膽、誠惶誠恐地努力趕上進度。如果最後真的能如願建好這座大樓,得到的當然會比當初預料的多,而且成就感會更高。但更多的情況是,建到一半的大樓會因為資金不夠或權限過期,只能轉讓他人或徹手不管,轉過頭去做其他更適合過活的事。無奈但合切。這是後驗主義的世界。

  當然,如果把一切都放開,好好活在當下,其他的一切煩惱就會不翼而飛。沒有計劃,也就沒有趕不上計劃的壓力。沒有預想,也就沒有不及預想的希望。未來在海德格爾眼中是一切,但那也只能停留在哲學層面上。對於過活來說,卻顯得有點不切實際。在先驗主義的世界裏,實際情況是如何根本輪不到我們管,因為每階出一步就是在創造實際情況了。沒有必然,也沒有偶然,一切都在發生就是了。

  說得更明白一些,就是把必然的存在性徹底破壞。隨性發展,自然會有好事發生。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遇然的情況下作出來的。

  當然不好的事情也會發生,只是沒有了那份擔驚受怕的風險而已。
  
  不虞之譽,就是在不求全的基礎上的必然物。明白了這一點,一切都會好過一點。



  弟子規的教訓,出乎意料地乎合生存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