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2 21:31:22李董

台中港全記錄(三)

台中港竣工了

台中港工程自民國六十年至六十五年間,將施工期分成三階段進行,第一期工程開始於民國六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列為國家十大建設之一,在當天,由建港副主任委員陳樹曦主持拋石開工典禮後正式展開,工程分別由堤防工程、港埠工程、浚填工程三部分進行。

台中港經浚挖港池與航道,築造外廓堤防及碼頭七座,一直到民國六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竣工,並且正式啟用。典禮由當時擔任省府秘書長瞿紹華代表謝東閔主席主持按鈕開航,參加進港的船隻有六艘海軍快艇、兩艘驅逐艦,及一艘船塢登陸艦,另外尚有以色列籍亞特蘭大貨櫃船、欲民號油輪、福安輪(由泰國運來玉米)、成功輪(由印尼運來小紅木)、海明輪(由香港運來廢紙)等。

通航典禮當天,各地湧來參觀的民眾多達三十萬人,使港區對外交通阻塞達數小時之久。並且為慶祝啟用通航,港區開放供自由參觀,三天之中總計約有五十萬人次前來參觀,共享人定勝天的建設成果。

前嚴總統家淦先生曾嘉勉題字:「台中國際商港之開闢,工程浩大,締造艱辛,乃全體工作人員智慧血汗心力之結晶,對促進經濟繁榮,提高民生福祉具有重大貢獻。」

台中港第二期第三期工程被列為國家十二項建設之一。第二期工程自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一日開工,至六十八年十月完工,合計工程完成擴大港池,延築外廓提防,並且再增設深水碼頭五座,使港口年營運量可以高達四百五十萬噸。

第三期工程由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開始,到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全部竣工,台中港的第一階段建設,方告完成。

整體而言,台中港的建設成果可以分為:

一、 建設防波堤、防沙提、海堤,共長10,770公尺。

二、 建設水沈箱式碼頭九座,棧橋式碼頭十九座,合計碼頭二十八座,共長6,
280公尺。另外還有淺水碼頭,包括潛一號碼頭、工作船渠碼頭、貯木池起水碼頭,共長1,584公尺。

三、 浚挖水域面積487公頃,挖泥量5,920萬立方公尺,填築港區新生地1,120公頃,都市計畫土地250公頃,合計達1,370公頃。

四、 道路共長58,512公尺,面積計1,117,258平方公尺。

五、 通棧十一座,計74,596平方公尺,儲槽二十三座,容量為127,900噸,堆置場三十五處,面積為407,454平方公尺。

六、 防風林330公頃。

七、 漁港水域面積32公頃,陸地27公頃,碼頭1,480公尺。




行過風雨地 台中港寫歷史


台中港港址為北緯24°17′40〞,東經120°29′27〞,是台灣西部平直沙岸上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國際港。與基隆、高雄各距離約110浬,北距大甲溪口南岸,南至大肚溪北岸,東以臨港路為界,西臨台灣海峽,南北長十二點五公里,東西寬二點五至四點五公里,總面積約三千七百六十公頃,其中路欲面積佔二千八百公頃,水域面積佔九百六十公頃;附近地形平坦,海上、陸上均無蔽障。

由於台中港區的地質為沿海平原,屬於全新式現代沖積層,由砂岩、黏土及少量礫石所組成,另外有源自鄰近各河川所帶來的岩屑及潮汐、季風,及鄰近海岸帶來的漂砂。

也由於台中港海岸平原地勢低平,大部分高度在十公尺以下,向西傾斜,係沿岸堆積與侵蝕消長的結果。台中港以南至大肚溪口以北的海岸西進,台中港以北至大甲溪口則略見後退,大甲、大肚兩溪為海岸泥沙主要來源,沿岸積沙受季風吹襲,漂砂南移,故海埔地南寬而北窄。



台中港氣候屬於副熱帶,溫暖、冬季少雨,全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為22.6°C。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120mm,雖然主要風向為北北東向,但是颱風中心通過的頻率不高,因為有中央山脈的屏障,常使颱風路徑轉折並且風力減弱,所以,受颱風的威脅較輕,但是陣風最強可達十級暴風者。因為風,所以在台中港臨港的路上,可見到一棵棵歪著頭的路樹,形狀特殊,很具有港邊景觀的特色。也曾在鄰近的農田上,看到「穿著籬笆衣服」的防風籬;而沙灘邊成林的的木麻黃,走在落滿木麻黃針葉的林蔭上面沙沙作響,這,可些全是台中港「風」的作品。

台中港完全是一個人工港,漂砂、潮差,冬季季風大,無不顯示出建設台中港過程中的各方艱辛及與天爭港的困難。港區南北長十五公里,東西寬一點五公里,內設商船港、工業港及漁港三部分,並發展臨海工業,是一個多功能的國際港。

由於台中港在天然環境上雖然有潮差、漂沙和季風的三大缺點,但是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台中港成為不折不扣的人工造港,在地形上不受任何拘束,不但可以縱橫南北,並且伸展自如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

朱江淮先生曾在其個人回憶錄中描述台中港:其主航道和港口渠道的形狀,宛如一隻巡山老虎,台中港的海域範圍北起大甲溪,南迄大肚溪,水域面積廣達三千九百七十公。主航道和兩側的南北防波堤,猶似老虎的頭,而防波堤突出的地方,則又彷如老虎的兩隻耳朵,漁港正像是虎嘴般伸出的舌頭;至於北泊渠、中泊渠、南泊渠及工業港渠道的形狀,正像是老虎的四肢和尾巴,給人一種英姿勃發的感覺。

台中港的建港成功,有目共睹,誠如朱江淮所言「形似英姿勃發」的老虎,但是台中港充滿陽剛美的建築外貌,確實是以著虎視的雄姿捍衛著台灣海峽。

台中港是本省第三大國際港也是國人發揮人定勝天的意志、智慧和技術而建設成功的人工港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天,建設台中港的四大目標無一不落實,不但解除基隆港的擁擠,減輕高雄港以及鐵公路的負荷,並且節省進出口貨物內陸運輸的費用,而利用挖泥回填的新生地,也成為工業發展用地,無疑促使台灣地區經濟與人口有著平衡發展的功效。



努力明天的台中港


台中港這一座人工港,具有遼闊的港區發展空間,並且極具可塑性,加上便捷的聯外交通、嚴密的港區安全管理措施、全面電腦化作業、單一窗口服務等優點,在在是台中港期待更上層樓的努力。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台中港務局更通過ISO 9002國際品保認證後,九十一年九月一日更升級並且通過 ISO 9001:2000國際品保認證,為持續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國際港口服務而使力。

未來台中港的經營目標為:拓展貨櫃業務、發展物流中心、加工再出口倉儲轉運中心、發展西碼頭區成為全國最大化學品及油品儲運中心,以及濱海遊憩專業區的開發計畫等;目前港埠各項軟硬體設施正因應國際海運市場及業者投資需求積極興建中。
至於未來的擴建計劃包括商港擴建計畫與工業港區開發計畫等,將台中港建設成為一座 擁有八十三座碼頭的全方位、多功能之國際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