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0 14:28:22親愛的

放大自己個性的同時,往往容易忘了傾聽他人的聲音

我自己也常這樣,個性化,太讓人著迷,想要表現自己的慾望,強度人人不一,但是大多數人都有。


而在此同時,往往忘了聆聽他人的聲音,也許也些雜音,但是也還是有些悅耳,可以幫助自我成長的聲音。


為什麼會想到這個,因為昨天一位港籍來台就讀台大國關所學生,發表了他對於六四哀悼現場有些模糊了,


六四焦點的聲音,也許主持人保持著這很正常,因為即使在其他地方辦,也是會有。


當然,只是當這位同學提出他的看法的時候,他只是想表達他的意見,希望大家可以跟他分享。


只是,有些聽者反應的方式卻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質疑方式,覺得你提出這樣的聲音有問題,這樣並不是一個


很良好的溝通方式,畢竟,他陳述了一個現象,即使他是正常,他還是引起了部分人的質疑,這是需要改進的


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卻是可能會引起誤會的,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是該想辦法將他減到最低。


但是,那位女士,只是一再的以王丹來壓那位香港的學生,真的是很沒有禮貌(就如同凱亮所說,我後來想想非常贊同)


而那位學生講的,其實那位女士自己也清楚,也許在那樣的場合很需要力量,所以會有一些人,用比較新穎比較適合於台灣當時現況的反對聲浪的聲音,來吸引民眾,甚至年輕學子,而正因為它是一個港澳生,所以,

他可以不被這樣的激情給吸引,而模糊了六四的追思才是那個晚會的焦點。


他說的可能會有很多學子不以為然,就是所謂的一些反政府的樂團,或者,一些人只是為了它們,而不是為了六四過去的。但,當然我們也不能反對當下可能會讓這些人,對於六四也有一些清楚的認識,也是個不錯的事情。


但是,當下一個或許都是在追求(或許喔)人權的聲音,而出來的不同的聲音,可能會造成一些真正為了這次目地的人感覺到不妥,也會對一些所謂的深藍分子,基於對於中國獨裁的不滿,或者,也想去聆聽不同的聲音的人感覺,為什麼我來到跟我想像不太一樣,會讓我不舒服的地方? 但是,當下的人,並不會特別去顧慮這些人的聲音,也許,你可以說它們太嚴肅了,是自己以一個自我的意識形態來到這個現場,但是誰不是? 而你說那他們就走啊!是阿,它們也就真的離開了。 但是,這不是六四追思會的目的,也不是大家企求的狀況吧!


而身為主辦或者真心不想看到六四被模糊了焦點的這位同學的聲音,可能就台灣人反對聲中的主流給掩蓋過去了,你可能覺得很酷,但是越是放大自己的酷,越是容易忽略其他種的聲音。特別是,你所厭惡的團體的聲音。


而在一個民主的時代,公民的時代,即便是你反對的聲音你都得好好傾聽並且好好的回應,拒絕溝通,將會是阻礙自己想要的民主以及公民時代的發展。想想自己的聲音被政府拒絕聆聽的時候,就可以了解這些人的痛苦以及恐慌了。


寫這篇文章只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聆聽其他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