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0 22:55:28親愛的

ECFA的檢討不是綠營的事

當天在上課的時候,陷入了老師非藍即綠的誘導性問答,再加上我頭腦沒那麼靈敏,所以就靜靜的被宰


但是,對於老師的問題,我覺得對於一個執政黨的政策,在一個民主國家,至少,在一個民主化不斷加深的國家,所有人民去監督,不是很正常嗎?只因為老師先用綠營這樣的字眼,模糊了一件事情本來就應該不分政黨色彩都要去監督的事情,變成了非藍即綠的兩黨分立的狀況。對於這學期惠我良多的這位老師,在這點上,我只能表示我不能贊同那天老師的作法(呵呵,雖然我自己的無能也是重點)


而接下來,順帶一提的是,我覺得一個民主的社會,每個人都會藉由自己的能力以及機會來完成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很好的,鄭老師他想要兩岸交流他在做很好,其他人不認同他,想搞其他方面的事情,健全的民主體制的話,一定會出現多方面的聲音,就讓各自這麼的衝擊以及溝通,很自然也很正常。


而有些人說要透過中國才能全球化,培養國際觀,我覺得是導因為果;因為地理上的關係以及它們人口數的龐大,確實在經濟方面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你必須先培養國際化的視野,了解如果你想要讓台灣走到國際化,你就先必須了解世界的局勢是如何,台灣本身可以扮演甚麼腳色,絕對不是只能呆呆的被中國啃,或者,呆呆的完全依靠中國。


講上面的事情是邏輯是,當你了解世界的局勢之時,清楚自己的國家要如何定位(不管形式上被承認與否,在全球化國際化的視野下,台灣絕對有它該有的位置,至於聲音的大小就看你怎麼運用國際趨勢了)。

在中國崛起的情況下,台灣處在歷史以及地理的特殊位置,在國際上可以扮演的角色以及可以釋放的能量,也會因為中國崛起帶給其他各國的恐慌(對,一個惡霸不守國際秩序的國家哪個國家不怕?);而台灣這方面就可以好好利用這層關係來提高(昨天聽到的新名詞)"話語權"。

而只有先將國際觀&所要發展的開放的國際關係正常化,正常化的意思就是不要將中國當成萬靈丹,甚麼都是依靠她才可以做,利益都要他給的才算甜,國際化的意思就是你要將中國看作不過就是國際的一部份,這樣才是正常的國際關係,不要將中台兩個關係,將中國特殊化,這樣對台灣絕對沒有好處(而之後的總統候選人誰有甚麼樣的視野,相信大家都看的出來。),剛剛也說過了,台灣一定有它一定的重要性,不要只一昧地想要將自己融入於中國之中,而忽略以及低估了自身的價值,然後最後成為中國的一部份(即使不是實質上),那就真的是所謂的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觀了。中國不等於中華,不要再被大中華這樣的字眼給騙了,是以他為首,不代表它就是一切。相信多元的國際主義的人應該是這樣想的(至少我是)


WELL,執政黨的政策(不分藍綠)都得面對人民的監督以及質疑的,政治是眾人的事,民主是以人民為主,所以民主政治是以人民來處理事情,政府只是個反應民意,並提供人民平等發言、創造人民可以依照所能,完成自己的目標的機構(機會的平等)、並且提供完善的基礎建設,以及有限的自由(以不妨礙他人自由為前提,自由一定是有限的)的法律依據。平等(機會的平等,不是結果的平等)與自由(自由的遊戲規則建立時,本身的限制:而非被獨霸的特權、機構透過有利於己的法規限制)。所以,不該讓人民的聲音被藍綠政客的把戲給消除了。

以上就是我想澄清的、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