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03 05:14:45擺瓶兒

吃在德國

台灣真的是天堂。

來到德國4個月,沒有網路,不能常常上MSN,上了網又不一定能打中文,可是簡訊總是像海嘯一樣地湧上來,我就是跟章魚一樣有8隻手可以打字,電腦也一定會被打到當機,真要一一答覆大家的關心,最後我一定會來不及申請學校,乾脆就完全不上MSN。
其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無非這兩個:
「最近有沒有去哪裡玩啦?」
「你在那邊一定常常吃德國豬腳、德國香腸,常常喝德國啤酒吧?」

冤枉。真是天大的冤枉。
我承認在台灣的時候我真的滿喜歡嘗試好吃的東西、去爬山、去旅行,讓大家都不相信我也可以過得很簡樸。像Marco,簡直就是把我當成美食查號台,平時從沒接到他打電話來問我最近好不好,接到他電話的時候,幾乎十次有九回都是最近認識了新美眉,問我哪裡有不錯的餐廳或咖啡店,而且還十萬火急馬上要知道地址電話價位菜單,剩下的那另外一次就是問可以帶美眉去哪裡玩。

但來到德國,我很願意用「平淡」兩個字來形容我在這裡過的生活。

其實我每次都很想回答:「你幫我出錢,我就有錢去上館子吃大餐、出去遊山玩水。」只是我不想得罪朋友。現在歐元漲成這樣,我哪裡捨得花這種額外的錢,我來的時候連相機都沒帶了,就是打定主意要好好唸書的。

再說,德國豬腳真的沒有很好吃,在我心裡它的評價還不如萬巒豬腳,德國香腸也不是特別吸引人,我還比較喜歡黑橋牌的蒜味香腸,而且德國豬腳和德國香腸都只能算是南德人的食物,北德人吃什麼我還真是Keine Ahnung(沒概念)。
而且,上館子貴得嚇死人,就是德國人也不會每個禮拜或每個月都去吃豬腳、吃香腸啊!自從德國馬克換成歐元之後,對德國人不但是民族自尊心的受傷,日子也是愈來愈難過了,比如一份匹薩以前是7塊馬克,貨幣統一後店家直接就把馬克換成歐元,一夜之間物價就漲了50%-100%,但工資可沒有從2000馬克變成2000歐元啊!所以上館子的人就愈來愈少了,連上酒館喝啤酒打屁聊天的人也少了,大家都去超市扛一箱一箱的啤酒,坐在自己家的陽台上喝。

那我在這裡呢?天地良心,當然更不可能去吃豬腳、喝啤酒啦!

很多人都說,出國唸書應該會胖,因為想家的時候會用吃來發洩,而且外國人吃得很油,又都是澱粉。是沒錯,真的很油、很鹹,而且每餐都是馬鈴薯:煎馬鈴薯、炸馬鈴薯、烤馬鈴薯、煮馬鈴薯、馬鈴薯切片、馬鈴薯切塊、馬鈴薯切條、馬鈴薯切絲、馬鈴薯打泥、馬鈴薯煮湯、馬鈴薯和麵粉、馬鈴薯加香草、馬鈴薯拌蔬菜……。任誰來吃個3個月試試看,都會覺得倒胃口。蔬菜呢?他們這裡有一道名菜,是把菠菜打成泥,加進一點青豆、紅蘿蔔,我倒是覺得AXN可以考慮把這道菜當成「誰敢來挑戰」的一道題目,應該可以刷下不少人來。

最近聽到一個法國人形容德國食物只有兩種。
去過德國的人大概已經猜到答案了:「一種是給豬吃的,一種是給狗吃的,」言下之意就是沒有給人吃的。但相信我,德國超市的狗食貓食聞起來都比自助餐廳的食物香,我有時站在狗食的架子前都有錯覺想要伸手去拿狗罐頭,這也讓我對德國人寄予無限的同情。當然我相信德國一定也有好吃好玩的,問題是,錢從哪裡來呢?

那這裡的中國餐廳呢?德國人對亞洲菜有其特殊的品味,為了迎合這裡的德國客人,中國餐廳也會推出一些很奇怪的菜,什麼東西都是做成偏甜帶酸的,但又不是道地的糖醋,就像在美國中餐廳一定有幸運餅一樣,這裡也有中國的德國地方菜,就是炸香蕉,他們會把香蕉弄成球狀,裹上麵糊去炸,然後再淋上糖醋醬。不至於讓你終生難忘,但也是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不管你上的是中國餐廳、泰國餐廳、越南餐廳還是韓國餐廳,很多時候吃起來都像是中國餐廳,只不過泰國菜再甜一點,越南菜再酸一點,韓國菜再辣一點。

那我都吃什麼呢?通常早餐吃兩個14cent到79cent的麵包,一顆20cent的蘋果,或是自己夾兩個大三明治,用的是一條45cent的吐司、一盒55cent的火腿和一包65cent的起司,這樣可以吃三天,午餐不餓就不吃,有時只吃一個麵包,或者是99cent的小圓麵包夾香腸,有時候就吃2塊錢的沙威瑪(他們叫Doener),學校附近的Doener店老闆都已經認識我了。晚餐水煮一點冷凍蔬菜,吃一點水果,然後喝一大杯優格,有時則是買料理好的冷凍食物,丟進烤箱或微波爐裡熱一下也是一餐,大概兩個禮拜才會認真做一次飯,弄點肉來吃,因為這裡豬肉一公斤要9塊錢,魚肉要15元以上。總之一天的伙食費盡量不要超過5歐元。

除了不喜歡下廚,另一個原因是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料理。這裡的茄子吃起來像乾掉的橡皮筋,下刀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在切乾掉的蘋果,看起來是高麗菜的菜,下水要煮兩個小時才能拿來料理,白蘿蔔是苦的,薑沒有薑的味道,蔥大得可以套進三個包子,在台灣只有一種蘑菇,這裡一擺就是十幾種,顏色、氣味、大小都不一樣,真是不知道怎麼弄。馬鈴薯一次要買5公斤、紅蘿蔔一包最少就是一公斤、一公斤半,一袋洋蔥起跳的重量就是兩公斤,別說根本扛不回家,買一次菜,同樣的東西要連吃一個月,怎麼不會想吐。當然他們也有賣零的,但比如說買5顆馬鈴薯的價錢跟買5公斤只差5毛錢的時候,你會買5顆還是買5公斤?

後來我看德國人作菜,就知道不大能用中國菜料理方式去弄歐洲人的食材。他們把生米倒進鍋裡用油硬炒,然後大蔥去頭去尾,留下中間那段白色的部份再切成小段,和進鍋裡一起炒,吃起來還不錯,就是油了一點,如果不是看他們做這種「西式油飯」,我根本不會去買這種大蔥,也不會這樣「炒飯」。

所以囉,我瘦了一點。之前更瘦,最近還有點胖回來了。

再說到玩,就更乏善可陳了。之前漢諾威春季電腦展,有朋友從台灣來,寫信來說希望能聚一聚,我的媽呀,光來回火車票就要兩三百歐元,還沒算進住飯店的錢呢!所以我真的、真的沒有出去玩。每天光是坐車去上學,就要花台幣100元,換成是你,你會想去學生車票到不了的地方嗎?我根本不想。

所以,我在這裡真的過得很簡單,上課、唸書、吃飯、睡覺,別再問我,最近去哪裡玩?吃了什麼好料?答案都是「沒有、沒有、沒有」。
去了荷蘭也不會有,因為荷蘭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