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8 00:55:21活力小太陽[Jim_Chen]
2015-大溪好所在,大家逗陣來
2015.06.14-桃園大溪一日輕旅行:慈湖兩蔣文化園區&大溪老街
大溪-1
【慈湖遊客中心】位於前往慈湖謁陵的停車場旁,是一幢古色生香的閩南紅磚平房,內部展示許多蔣公生前的事蹟史料,包含生活照片與影片、墨寶真跡以及複刻衣物等,十分引人注目。
大溪-2
以兩蔣(蔣介石與其長子蔣經國)為主題的【慈湖遊客中心】,試圖用活潑可愛的方式來取代過去戒嚴時期的嚴肅和死板,成功發揮了「慈湖」這處跟兩位蔣總統有淵源的地方特色;門口的兩蔣Q版大型公仔尤其受到遊客注目。
大溪-3
在【慈湖遊客中心】旁邊的展售中心裡,除了可以買到大溪特產烏豆干以及蔣夫人最愛吃的蜜梅糕等,還販賣了多款兩蔣紀念商品,尤其受到大家矚目的就是兩蔣的Q版公仔,造型十分可愛而沒有一點嚴肅的氣氛。
大溪-4
先總統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生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逝世於臺灣省臺北市的士林官邸內。先總統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為其長子。
大溪-5
蔣中正早年赴日本學習軍事,畢業於日本東京振武學校;1908年在陳其美介紹之下加入中國同盟會,隔年初次謁見國父孫中山先生。蔣氏一生歷經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對日抗戰及國共內戰,最後率國民政府退守臺澎金馬。
大溪-6
蔣氏一生歷任大元帥府參謀長、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緬印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大溪-7
一再連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的蔣中正,最後在1975年4月5日因突發性心臟病而病逝於臺北士林官邸。靈柩暫厝桃園縣大溪鎮「慈湖陵寢」賓館正廳,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
大溪-8
『慈湖(Cihu)』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因狀如牛角形,原名「牛角湳埤」,又名「新埤」,佔地近30公頃。蔣中正早年到大溪、復興渡假,見此地湖光山色彷似故鄉奉化縣溪口鎮,為追思其母王太夫人,遂將之改名「慈湖」。
大溪-9
相傳風水上盡得地利龍穴之上乘的『慈湖(Cihu)』,其實分為前後兩湖,前慈湖(即一般大眾所熟悉的慈湖)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頗有江南風貌,每到周末假日遊客眾多;後慈湖則充滿神秘色彩,近幾年才慢慢為人所知。
大溪-10
『慈湖(Cihu)』早期是三層台地(三層庄)地區的重要水源,發源於白石山(標高625公尺)上的小溪澗,溪水先導入位於上游處狹長的「後慈湖」,再溢流經過一條名為「龍過脈」的彎曲田壟而流入「前慈湖」。
大溪-11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的『慈湖(Cihu)』,原名「新埤」、「牛角湳埤」,俗稱「埤尾」,又因為臨近北橫公路的百吉隧道出口而有「洞口」之名,該地方未經人工破壞,是以山色青翠、湖水碧綠,景致十分優美。
大溪-12
故總統蔣中正生前經常駐臨大溪一帶,此地集天地靈氣,山光水色仿如其故鄉浙江省奉化縣,遂於1959年遣人完成【慈湖行館(原頭寮賓館)】,並為追思慈母王太夫人,於1962年將此地改名作『慈湖(Cihu)』。
大溪-13
『慈湖(Cihu)』後方的「百吉林蔭步道」原屬軍事管制區,在地方人士多方奔走之下,為促進地方觀光產業發展,方於民國87年解禁開放。步道坡度和緩,林蔭濃密,生態豐富,最高處還可眺望遠山及盡覽大溪全景。
大溪-14
「百吉林蔭步道」的起點就在【慈湖遊客中心】,沿途綠意盎然、彩蝶飛舞,緩步前進全程僅約一小時,非常適合親子同遊。步道途中又有叉路可通往溪洲公園、溪石亭、大艽芎古道等等,是徒步探索大溪之美最好的路線之一。
大溪-15
包含草嶺山(348m)、石厝坑山(573m)、白石山(625m)、石龜坑山(480m)與頭寮山(450m)等群山環繞在『慈湖(Cihu)』周邊;而埤塘屬溼地,因長年為軍事管制區,不受外界干擾,是以完整保留了原生林相與自然生態。
大溪-16
「前慈湖」面積5.2公頃、水深8.3公尺、蓄水量18萬多立方公尺;「後慈湖」面積4.1公頃、水深9公尺、蓄水量17萬多立方公尺;兩者中間以草嶺溪溪水相通,共同灌溉三層台地面積達117.29公頃。
大溪-17
新月形的「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龍過脈埤」,又有「近龍湖」、「月牙湖」之稱,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的灌溉埤塘,湖面比下游的「後慈湖」略小,但四面環山,與北橫公路只相距約一公里。
大溪-18
今天特別帶阿嬤來大溪慈湖散步 ^_^
大溪-19
1950年代,先總統蔣介石行至洞口隧道(舊百吉隧道)口,因故隧道封閉,座車無法繼續前進,遂改乘轎子,繞經慈湖地區,見此地景色頗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留下深刻印象,並打算在此興建一座行館。
大溪-20
這一帶的土地,原為板橋林本源家族所有,林家在得知消息後,即於1955年無償提供周遭19公頃土地作為行館用地。1959年6月13日,行館落成,因位置鄰近百吉隧道洞口,而命名為【洞口賓館】。
大溪-21
賓館所在地原為謙記煤礦設於礦坑口供換衣淋浴的宅舍,係板橋林本源家族發源地,風水極佳。1962年10月,蔣介石因思念母親王太夫人,而將「牛角湳埤」改稱「慈湖」,【洞口賓館】亦同時更名作【慈湖賓館】。
大溪-22
戒嚴時代,蔣介石總統的行館很少曝光,【慈湖賓館】亦鮮為人知。民國64年(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靈柩於4月16日奉厝此地,停放於賓館正廳,並更名為【慈湖陵寢】,此後開放國人來此謁靈,才漸為社會各界所熟知。
大溪-23
【慈湖陵寢】由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之榮民工程處(今榮民工程公司)興建,面積共計1628平方公尺,為一幢仿四合院閩浙形式的磚造紅瓦平房,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為安全考量,後方山壁更設有防空避難所。
大溪-24
位於桃園市大溪區與復興區交界處,建物依山面水、坐北朝南的【慈湖陵寢】,其正式名稱為「先總統蔣公陵寢」,正廳大門懸有蔣中正親提「慈湖」兩字之木匾一方;陵寢現由中華民國國防部後備指揮所桃園管理組管理。
大溪-25
「慈湖」分為前後兩湖,二者之間有小溪相銜接,而後慈湖緊鄰溪洲山脈,四面環山,與北橫公路相距約一公里,由於目前仍為軍方管制區,一般大眾需申請經許可才能進入,因此成為一個完全未受外界干擾的幽靜天地。
大溪-26
蔣介石總統奉厝【慈湖陵寢】後,入口處以黑色觀音石建造了一座巍峨的牌樓,從牌樓沿著堤岸到陵寢是一條約四百公尺的林蔭小徑,緊鄰著面積約5公頃的「新埤」,裡頭放養了許多天鵝及塘鵝,常儷影雙雙地優游在湖面上。
大溪-27
「新埤」又稱「牛角南埤」,池水與前後慈湖相通,且均源自草嶺溪。民眾沿著堤岸走到「慈湖」末端,還可以看到斜依山坡的木架上有一艘白色雙槳小艇,這是蔣介石故總統當年用來遊湖賞景的。
大溪-28
走進「慈湖」,一大片美麗的自然風光映入眼帘,平靜無波的湖水、青蔥翁鬱的山林,還有表情肅穆的衛兵和熙來攘往的人群,很難想像在這樣一處公園裡竟沉眠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領導人,中華民國故總統蔣中正先生。
大溪-29
阿嬤今年已經高齡83歲了
大溪-30
我們小時候都是阿嬤帶大的唷
大溪-31
慈湖與大溪是北部橫貫公路的起點,由於山川秀麗、景色優美,加上擁有數處蔣公行館,而兩位先總統蔣介石及其子蔣經國皆選擇停柩於此,桃園縣政府遂在境內大溪鎮、復興鄉規劃了『兩蔣文化園區』,期待能吸引陸客上門。
大溪-32
『兩蔣文化園區』成立於2006年,範圍包括慈湖陵寢、後慈湖、慈湖紀念雕塑公園,與大溪鎮上的中正公園、大溪公會堂、大溪陵寢,以及復興鄉角板山行館、角板山公園等,共同形成一個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兼具的觀光區域。
大溪-33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由桃園市大溪區公所設立於西元1997年,地點就位於慈湖停車場旁,占地約四公頃餘,自2000年2月29日舉行園區首座蔣公銅像(由高雄市政府捐贈)移置典禮迄今,已收容並設置了243尊銅像。
大溪-34
公園內收容的銅像有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多半由學校或機關團體捐贈,除部分為蔣經國及孫中山的塑像外,其餘均為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針對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的紀念園區。
大溪-35
前幾年台灣各縣市都在拆蔣公銅像,只有大溪鎮長曾榮鑑先生反其道而行,弄了塊土地承接各地因「去蔣化」而遭拆遷的蔣公銅像,並命名作「慈湖紀念雕塑公園」,見證台灣走過強人時代的那段戒嚴歲月。
大溪-36
公園內最大的雕像是由高雄市政府所捐贈,本為高雄市文化中心被拆解成117塊的蔣公坐像,桃園市政府與大溪區公所聘請藝術家以解構主義手法重新組合,修復後將之命名為《傷痕與再生》,並獨立展示在園區草坪上。
大溪-37
下一站我們來到『大溪老街』
大溪-38
位於桃園大溪公車總站和大溪老街公園停車場旁邊的【阿杏臭豆腐】,曾被TVBS-G食尚玩家等多家新聞媒體及報章雜誌介紹過,除了臭豆腐好吃之外,還因為老闆的女兒長相與歌手張惠妹相似,素有「豆腐西施」的美名。
大溪-39
【阿杏臭豆腐】是一家超過30年歷史的老店,起源於一個報恩的故事(店內有寫):某個下著大雨的日子,阿杏請一位避雨的老婆婆進屋休息,老婆婆感恩之餘便將製作臭豆腐的手藝授予阿杏,這才開始了這家店。
大溪-40
這裡流行臭豆腐伴著蘿蔔糕一起吃
大溪-41
【杏芳食品】是在大溪老街一帶創業超過70年以上的糕餅老店,初期以經營糖果批發為主,而後開始製作傳統糕餅與訂婚喜餅,傳至第二代後,近年來轉型作西式點心,研發出一口吃的布朗尼及乳酪球等著名西點。
大溪-42
桃園大溪的【百年油飯】創立於清朝末年,從早期以扁擔推銷米製品到後期擁有自家的店面,第三代老闆游葉素將家族的米糕、油飯發揚光大,輾轉至今已經由第四代老闆游志成經營,而【百年油飯】亦是由他所命名。
大溪-43
桃園大溪的【百年油飯】創立於清朝末年,從早期以扁擔推銷米製品到後期擁有自家的店面,第三代老闆游葉素將家族的米糕、油飯發揚光大,輾轉至今已經由第四代老闆游志成經營,而【百年油飯】亦是由他所命名。
大溪-44
在地經營已有百年之久的【百年油飯】,店內營業項目除了有滿月油飯、新娘米糕的批發與零售外,平日門市也供應油飯、米糕、雞捲、肉羹湯以及多項麵食小吃,每一樣都深受顧客喜愛,往往到了中午時分就已經銷售一空。
大溪-45
大溪鎮和平老街上的【蔡記古早味麥芽花生糖】已傳承至第二代,由一對用心的年輕夫妻所經營,每天在店裡以純手工製作低甜度的麥芽糖,口感軟Q而且不黏牙,每一口都包含著店家濃濃的人情味。
大溪-46
【蔡記古早味麥芽花生糖】所販賣的商品均為自製自銷,強調純手工現桿、現切、現包、現做,而麥芽糖上頭更是鋪了滿滿的花生粉,香氣十分濃郁,很多民眾在現場試吃過後,都會立馬帶走好幾盒。
大溪-47
來一碗清涼消暑的豆花或奶酪
大溪-48
大漢溪(大嵙崁溪)將桃園市大溪區分為東西兩岸,而且大漢溪自石門水庫以下,河水的侵蝕準面降低,導致河流急速下切,原有的河道因而形成高起的河階地,遂使整個大溪的陸地被分為層次分明的三層河階地形。
大溪-49
最高的一階為「三層」地區,屬山坡地;而最低的一階則是「月眉」地區,處於河階低窪地;至於位於中間的第二層,既沒有上層山區的交通不便,也沒有下層窪地的水患之虞,適合開發與居住,即是發展最早的「大溪」地區。
大溪-50
大溪地區在清雍正年間以前為原住民泰雅族的勢力範圍,其舊名「大姑陷(TAKOHAN)」即為泰雅族語,意思是「大水」。清乾隆年間漳州漢人移民大溪開墾,因嫌大姑「陷」字不吉祥,遂將地名改作「大姑崁(河崁之意)」。
大溪-51
在因為艋舺頂下郊之爭而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舉家遷徙至此的板橋林家開發下,原本的農業聚落轉型成為利用大嵙崁溪(今大漢溪)航運而繁榮的商業市街,曾是台灣重要的內陸港口,昔日有著「崁津歸帆」的稱號。
大溪-52
後來因地方人士李騰芳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中舉,庄民為彰顯地方之「科」舉功名,遂更易「姑」字,改名「大科崁」。清光緒年間台灣劉銘傳巡撫在此設立撫墾總局,策劃「山」地開發,又將地名改作「大嵙崁」。
大溪-53
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在大正八年(1919年)實施市街改正,聚集了眾多店家的今和平路一帶成了改建之重點區域,當地居民為了使街道能與碼頭有所聯繫,另闢了一條小徑供碼頭苦力們運貨,這條小徑即今之「月眉通路」。
大溪-54
「月眉通路」是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之間聯絡往來的道路,這條古道約有140年歷史,其入口在今和平路38與40號之間的巷口;古道走到底可接至「李家大厝」,就是著名的國家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厝」,又稱「李金興古厝」。
大溪-55
『大溪老街』的街區是由今和平路(昔日之「下街」、「新街」)、中央路(上街)、中山路、新南街、草店尾街、後尾街等所組成,其中上街、下街與新街是商業區,新南街是住宅區,草店尾街與後尾街則是勞工們的住處。
大溪-56
和平路於1918年配合日本政府實施「市街改正」計劃,曾向日本人學習過泥匠技藝的陳旺來、陳三川兄弟將常用於廟宇的剪黏與交趾燒應用在牌樓厝的立面上,引來他人爭相仿效,從而使得當地的街屋立面充滿了繁複的裝飾。
大溪-57
由於和平路自清末、日治時期至今始終商貿熱絡,所以這一帶的街屋外貌多走向華麗風格,漢文化圖騰常見的花瓶、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融合了歐洲巴洛克式的繁飾主義,被稱為「大溪樣式」,是建築風格中的特有種。
大溪-58
和平路老街上共有76戶,其中平房有16戶、二樓建築有18戶、三樓建築30戶、四樓建築10戶、五樓建築2戶,其「大溪樣式」的街屋立面不僅反映了漳州移民對建物外觀裝飾的重視,也不難窺見台灣傳統匠師們精湛的工藝手準。
大溪-59
當時候『大溪老街』的一般住戶主要為傳統閩南式紅磚建築,商家則盛行以石材精雕歐洲巴洛克風格的拱門樑柱,並施以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還大量採用了弧線作為裝飾,如此大規模的華麗聚落建築群在亞洲可謂絕無僅有。
大溪-60
2007年10月,『大溪老街(和平路老街)』的石板路面鋪設完成,行人徒步區亦同步開放,街上聚集了大溪豆干、碗稞、月光餅、花生麥芽糖等多家地方特色食品老店,共同交織出建築之美以外的丰采。
大溪-61
創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的「黃氏家廟」,又稱「江夏堂」或「江夏黃氏宗祠」,為一幢四合院建築,由門廳、正廳與外加雙護龍所組成。廟內供奉主神黃香公,列名《二十四孝》,其人學識淵博,有「天下無雙」之美譽。
大溪-62
桃園大溪有著【總統鎮】的別稱
大溪-63
古早柑仔店(雜貨店)
大溪-64
在中山路與登龍路的交叉口有一口「百年古井」,即使遇到乾旱,井水依然豐沛,過去是大溪港碼頭船夫以及當地居民們汲水、洗衣的地方,每到早晨、黃昏古井旁都會聚集許多婦女閒話家常,場面十分溫馨。
大溪-65
自從自來水普及後,「百年古井」的重要性迅速下降,街坊鄰居在此閒話家常的畫面不在,如今反而變成一處觀光景點,吸引不少民眾到此拍照留念,鎮公所為此更加裝兩具傳統按壓式抽水機,讓遊客能體驗汲水樂趣。
大溪-66
飲水思源
大溪-67
焦點 嬌點
大溪-68
台灣民政府@@
大溪-69
大溪的木業早期相當發達,是除了豆干之外,當地最有名的產業,今日在『大溪老街』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的木器行,有神桌、傢俱、陀螺等等,其中打陀螺為地方上盛行的民俗技藝,而陀螺也就成為大溪街景常見的裝飾之一。
大溪-70
據說『蔣公行館(大溪公會堂)』周遭的景緻極像先總統蔣介石的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昔日蔣故總統最愛在行館後方「志清亭」的涼椅上,一邊眺望大漢溪畔的台地風光,一邊沉思反共復國大計。
大溪-71
說來大溪鎮也真是奇特,「兩蔣」哪裡不去,偏偏集中在大溪鎮做為「來台第一站」與「人生最終站」,所謂「人生最終站」指的便是『慈湖陵寢』,而「來台第一站」則是大溪中正公園旁的『蔣公行館(大溪公會堂)』。
大溪-72
『蔣公行館(大溪公會堂)』始建於1932年,建物主體長18.5公尺、寬11.9公尺、面積為220.15平方公尺,以清水磚砌造的山形屋頂為其主要特色;當年這裡是「兩蔣」最常居住的行館,今日則轉作「總統蔣公紀念堂」。
大溪-73
此處在日治時期是『大溪公會堂』,是早年「大溪郡」官方議事與民眾聚會場所,同時也是民間團體「崁津吟社」的重要據點。國民政府來臺後,在1950年將其改為『蔣公行館』,作為故總統蔣介石到大溪駐蹕時的起居住所。
大溪-74
紀念堂建築樸實優雅,現已分為兩部分:左側是昔日的會議廳,目前闢為專門展示先總統蔣公由求學、革命、戡亂到退守台灣的歷史照片;右側則為蔣公起居室,保留了昔日書房、臥室與餐廳的樣貌,目前開放給民眾參觀。
大溪-75
『大溪武德殿』落成於1935年(昭和10年),當時以鋼筋混凝土等新式建材建造,屋頂採「入母屋造」(類似台灣的「四垂」頂),正脊兩端的「鴟吻」具唐代建築風格,與一般武德殿使用之日式鬼瓦頗異。
大溪-76
『大溪武德殿』是日治時期日人在台興建的眾多武德殿之一,屬於郡市級武德殿,其室內正對大門牆面設有神龕,一半地板鋪設榻榻米,作為柔道練習場,另一半則鋪木地板,作為劍道練習場。
大溪-77
二戰之後,『大溪公會堂』改作總統行館,因須加強護衛而增設大溪憲兵隊,緊鄰的『大溪武德殿』便被充當憲兵隊營舍使用,1999年5月憲兵隊遷出,原建築改設為親子活動中心及圖書館,於2004年1月13日被指定為歷史建築。
大溪-78
大溪因位處北橫公路的起點且鄰近石門水庫,成為交通轉運站;『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與中央路,其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連棟式住商兩用街屋。
大溪-79
其中,中山路地處於大溪老城區南方,昔日稱為「新南街」或「上街」,是日治時期大溪最高級的住宅區域,其位置鄰近公家機關(郡役所、郵便局、小學校等)與官舍,在此居住的多為日本統治階層或者本地發達的富商。
大溪-80
『中山路老街(新南老街)』於1919年按日本政府「市區改正」之計劃拓寬道路並整建街屋立面牌樓,由於當地住戶多為上流人士,因此這裡的建築顯得格外典雅高貴,甚至有直接按照台灣總督府南院迴廊格式修建之案例。
大溪-81
大溪的『和平老街』是條熱鬧、充滿商業氣息的地方,把街道淹滿的遊客是假日再熟悉不過的場景,然而附近相隔五分鐘路程的『新南老街』,卻是一條安靜、充滿文藝氣息的街坊,仿若一處被遺忘的角落,靜靜待人發掘。
大溪-82
中山路11、13、15號為三棟相連的紅白相間之橫帶拱廊建築,大約建於戊午年間,距今已有80餘年,拱門廊柱以德國紅磚砌成,格調優美,過去這裡是知名膠彩畫家呂鐵洲的居所,因其人性愛蘭花故取名「蘭室」。
大溪-83
「燕居」位於中山路10、12號;燕子是從北方來的侯鳥,據此推斷屋主可能是來自大陸北方的移民,而日據時代的屋主是位姓「傅」的名醫,以「燕居」兩字為堂號似有不忘老家的含義。
大溪-84
中山路8號是楊國斌先生的畫室,也是新南街厝邊聯誼的會址,假日會開放民眾自由參觀。該街屋初建於1981年,1999年修建立面,是當地少數純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牌樓上並沒有東方的圖騰;堂號「YEUNG」為「楊」字的音譯。
大溪-85
「建成商行」地址為中山路35號,是『中山路老街(新南老街)』上最華麗的建築,日治時期屋主「簡阿牛」為樟腦及煤礦業鉅子,全盛時期其貨物都由後面台車鐵軌進出,前面則為辦公室;日本青年團亦一度設址於此。
大溪-86
該建物為雙柱式三開間的氣派建築,屋頂為穹窿式設計,並有翼塔及騎樓,穹窿前是「簡」姓圖飾,而「建成商行」四字下方則有「KEN SEI SHO CO」的羅馬拼音,圓頂鱗片昔日原為黃銅板包飾,更顯主人家的華貴無比。
大溪-87
沿著『新南老街』一路前行,兩側的街屋牌樓別具特色,然而由於後代子孫大都遷居它處,建物年久失修,只留下殘破的牌樓立面供人瞻仰,近年來大溪區公所有意將此街坊規劃為「藝術之街」,相信未來會有一番新氣象。
大溪-88
自古即為交通樞紐的大溪,是北橫公路的起點與大漢溪航運的重要商港,擁有令人緬懷且深具歷史意義的兩蔣文化,也有百年風華、耐人尋味的小鎮風情,更有如詩如畫的自然山水風光,召喚旅人們前來細細品味。
大溪-89
2011年出版的《米其林旅遊指南》,以跨2頁篇幅介紹大溪,並將其評鑑為2顆星的推薦景點,可見當地深具吸引國際觀光客的潛力。您心動了嗎?趕緊來大溪吧!讓它獨特的文化與風格,成為你一生難忘的感動和回憶。
慈湖-
精彩介紹: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07&id=9353
大溪-
精彩介紹: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07&id=2488
大溪-1
【慈湖遊客中心】位於前往慈湖謁陵的停車場旁,是一幢古色生香的閩南紅磚平房,內部展示許多蔣公生前的事蹟史料,包含生活照片與影片、墨寶真跡以及複刻衣物等,十分引人注目。
大溪-2
以兩蔣(蔣介石與其長子蔣經國)為主題的【慈湖遊客中心】,試圖用活潑可愛的方式來取代過去戒嚴時期的嚴肅和死板,成功發揮了「慈湖」這處跟兩位蔣總統有淵源的地方特色;門口的兩蔣Q版大型公仔尤其受到遊客注目。
大溪-3
在【慈湖遊客中心】旁邊的展售中心裡,除了可以買到大溪特產烏豆干以及蔣夫人最愛吃的蜜梅糕等,還販賣了多款兩蔣紀念商品,尤其受到大家矚目的就是兩蔣的Q版公仔,造型十分可愛而沒有一點嚴肅的氣氛。
大溪-4
先總統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生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逝世於臺灣省臺北市的士林官邸內。先總統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為其長子。
大溪-5
蔣中正早年赴日本學習軍事,畢業於日本東京振武學校;1908年在陳其美介紹之下加入中國同盟會,隔年初次謁見國父孫中山先生。蔣氏一生歷經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對日抗戰及國共內戰,最後率國民政府退守臺澎金馬。
大溪-6
蔣氏一生歷任大元帥府參謀長、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緬印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大溪-7
一再連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的蔣中正,最後在1975年4月5日因突發性心臟病而病逝於臺北士林官邸。靈柩暫厝桃園縣大溪鎮「慈湖陵寢」賓館正廳,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
大溪-8
『慈湖(Cihu)』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因狀如牛角形,原名「牛角湳埤」,又名「新埤」,佔地近30公頃。蔣中正早年到大溪、復興渡假,見此地湖光山色彷似故鄉奉化縣溪口鎮,為追思其母王太夫人,遂將之改名「慈湖」。
大溪-9
相傳風水上盡得地利龍穴之上乘的『慈湖(Cihu)』,其實分為前後兩湖,前慈湖(即一般大眾所熟悉的慈湖)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頗有江南風貌,每到周末假日遊客眾多;後慈湖則充滿神秘色彩,近幾年才慢慢為人所知。
大溪-10
『慈湖(Cihu)』早期是三層台地(三層庄)地區的重要水源,發源於白石山(標高625公尺)上的小溪澗,溪水先導入位於上游處狹長的「後慈湖」,再溢流經過一條名為「龍過脈」的彎曲田壟而流入「前慈湖」。
大溪-11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的『慈湖(Cihu)』,原名「新埤」、「牛角湳埤」,俗稱「埤尾」,又因為臨近北橫公路的百吉隧道出口而有「洞口」之名,該地方未經人工破壞,是以山色青翠、湖水碧綠,景致十分優美。
大溪-12
故總統蔣中正生前經常駐臨大溪一帶,此地集天地靈氣,山光水色仿如其故鄉浙江省奉化縣,遂於1959年遣人完成【慈湖行館(原頭寮賓館)】,並為追思慈母王太夫人,於1962年將此地改名作『慈湖(Cihu)』。
大溪-13
『慈湖(Cihu)』後方的「百吉林蔭步道」原屬軍事管制區,在地方人士多方奔走之下,為促進地方觀光產業發展,方於民國87年解禁開放。步道坡度和緩,林蔭濃密,生態豐富,最高處還可眺望遠山及盡覽大溪全景。
大溪-14
「百吉林蔭步道」的起點就在【慈湖遊客中心】,沿途綠意盎然、彩蝶飛舞,緩步前進全程僅約一小時,非常適合親子同遊。步道途中又有叉路可通往溪洲公園、溪石亭、大艽芎古道等等,是徒步探索大溪之美最好的路線之一。
大溪-15
包含草嶺山(348m)、石厝坑山(573m)、白石山(625m)、石龜坑山(480m)與頭寮山(450m)等群山環繞在『慈湖(Cihu)』周邊;而埤塘屬溼地,因長年為軍事管制區,不受外界干擾,是以完整保留了原生林相與自然生態。
大溪-16
「前慈湖」面積5.2公頃、水深8.3公尺、蓄水量18萬多立方公尺;「後慈湖」面積4.1公頃、水深9公尺、蓄水量17萬多立方公尺;兩者中間以草嶺溪溪水相通,共同灌溉三層台地面積達117.29公頃。
大溪-17
新月形的「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龍過脈埤」,又有「近龍湖」、「月牙湖」之稱,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的灌溉埤塘,湖面比下游的「後慈湖」略小,但四面環山,與北橫公路只相距約一公里。
大溪-18
今天特別帶阿嬤來大溪慈湖散步 ^_^
大溪-19
1950年代,先總統蔣介石行至洞口隧道(舊百吉隧道)口,因故隧道封閉,座車無法繼續前進,遂改乘轎子,繞經慈湖地區,見此地景色頗似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留下深刻印象,並打算在此興建一座行館。
大溪-20
這一帶的土地,原為板橋林本源家族所有,林家在得知消息後,即於1955年無償提供周遭19公頃土地作為行館用地。1959年6月13日,行館落成,因位置鄰近百吉隧道洞口,而命名為【洞口賓館】。
大溪-21
賓館所在地原為謙記煤礦設於礦坑口供換衣淋浴的宅舍,係板橋林本源家族發源地,風水極佳。1962年10月,蔣介石因思念母親王太夫人,而將「牛角湳埤」改稱「慈湖」,【洞口賓館】亦同時更名作【慈湖賓館】。
大溪-22
戒嚴時代,蔣介石總統的行館很少曝光,【慈湖賓館】亦鮮為人知。民國64年(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靈柩於4月16日奉厝此地,停放於賓館正廳,並更名為【慈湖陵寢】,此後開放國人來此謁靈,才漸為社會各界所熟知。
大溪-23
【慈湖陵寢】由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之榮民工程處(今榮民工程公司)興建,面積共計1628平方公尺,為一幢仿四合院閩浙形式的磚造紅瓦平房,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為安全考量,後方山壁更設有防空避難所。
大溪-24
位於桃園市大溪區與復興區交界處,建物依山面水、坐北朝南的【慈湖陵寢】,其正式名稱為「先總統蔣公陵寢」,正廳大門懸有蔣中正親提「慈湖」兩字之木匾一方;陵寢現由中華民國國防部後備指揮所桃園管理組管理。
大溪-25
「慈湖」分為前後兩湖,二者之間有小溪相銜接,而後慈湖緊鄰溪洲山脈,四面環山,與北橫公路相距約一公里,由於目前仍為軍方管制區,一般大眾需申請經許可才能進入,因此成為一個完全未受外界干擾的幽靜天地。
大溪-26
蔣介石總統奉厝【慈湖陵寢】後,入口處以黑色觀音石建造了一座巍峨的牌樓,從牌樓沿著堤岸到陵寢是一條約四百公尺的林蔭小徑,緊鄰著面積約5公頃的「新埤」,裡頭放養了許多天鵝及塘鵝,常儷影雙雙地優游在湖面上。
大溪-27
「新埤」又稱「牛角南埤」,池水與前後慈湖相通,且均源自草嶺溪。民眾沿著堤岸走到「慈湖」末端,還可以看到斜依山坡的木架上有一艘白色雙槳小艇,這是蔣介石故總統當年用來遊湖賞景的。
大溪-28
走進「慈湖」,一大片美麗的自然風光映入眼帘,平靜無波的湖水、青蔥翁鬱的山林,還有表情肅穆的衛兵和熙來攘往的人群,很難想像在這樣一處公園裡竟沉眠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領導人,中華民國故總統蔣中正先生。
大溪-29
阿嬤今年已經高齡83歲了
大溪-30
我們小時候都是阿嬤帶大的唷
大溪-31
慈湖與大溪是北部橫貫公路的起點,由於山川秀麗、景色優美,加上擁有數處蔣公行館,而兩位先總統蔣介石及其子蔣經國皆選擇停柩於此,桃園縣政府遂在境內大溪鎮、復興鄉規劃了『兩蔣文化園區』,期待能吸引陸客上門。
大溪-32
『兩蔣文化園區』成立於2006年,範圍包括慈湖陵寢、後慈湖、慈湖紀念雕塑公園,與大溪鎮上的中正公園、大溪公會堂、大溪陵寢,以及復興鄉角板山行館、角板山公園等,共同形成一個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兼具的觀光區域。
大溪-33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由桃園市大溪區公所設立於西元1997年,地點就位於慈湖停車場旁,占地約四公頃餘,自2000年2月29日舉行園區首座蔣公銅像(由高雄市政府捐贈)移置典禮迄今,已收容並設置了243尊銅像。
大溪-34
公園內收容的銅像有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多半由學校或機關團體捐贈,除部分為蔣經國及孫中山的塑像外,其餘均為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針對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的紀念園區。
大溪-35
前幾年台灣各縣市都在拆蔣公銅像,只有大溪鎮長曾榮鑑先生反其道而行,弄了塊土地承接各地因「去蔣化」而遭拆遷的蔣公銅像,並命名作「慈湖紀念雕塑公園」,見證台灣走過強人時代的那段戒嚴歲月。
大溪-36
公園內最大的雕像是由高雄市政府所捐贈,本為高雄市文化中心被拆解成117塊的蔣公坐像,桃園市政府與大溪區公所聘請藝術家以解構主義手法重新組合,修復後將之命名為《傷痕與再生》,並獨立展示在園區草坪上。
大溪-37
下一站我們來到『大溪老街』
大溪-38
位於桃園大溪公車總站和大溪老街公園停車場旁邊的【阿杏臭豆腐】,曾被TVBS-G食尚玩家等多家新聞媒體及報章雜誌介紹過,除了臭豆腐好吃之外,還因為老闆的女兒長相與歌手張惠妹相似,素有「豆腐西施」的美名。
大溪-39
【阿杏臭豆腐】是一家超過30年歷史的老店,起源於一個報恩的故事(店內有寫):某個下著大雨的日子,阿杏請一位避雨的老婆婆進屋休息,老婆婆感恩之餘便將製作臭豆腐的手藝授予阿杏,這才開始了這家店。
大溪-40
這裡流行臭豆腐伴著蘿蔔糕一起吃
大溪-41
【杏芳食品】是在大溪老街一帶創業超過70年以上的糕餅老店,初期以經營糖果批發為主,而後開始製作傳統糕餅與訂婚喜餅,傳至第二代後,近年來轉型作西式點心,研發出一口吃的布朗尼及乳酪球等著名西點。
大溪-42
桃園大溪的【百年油飯】創立於清朝末年,從早期以扁擔推銷米製品到後期擁有自家的店面,第三代老闆游葉素將家族的米糕、油飯發揚光大,輾轉至今已經由第四代老闆游志成經營,而【百年油飯】亦是由他所命名。
大溪-43
桃園大溪的【百年油飯】創立於清朝末年,從早期以扁擔推銷米製品到後期擁有自家的店面,第三代老闆游葉素將家族的米糕、油飯發揚光大,輾轉至今已經由第四代老闆游志成經營,而【百年油飯】亦是由他所命名。
大溪-44
在地經營已有百年之久的【百年油飯】,店內營業項目除了有滿月油飯、新娘米糕的批發與零售外,平日門市也供應油飯、米糕、雞捲、肉羹湯以及多項麵食小吃,每一樣都深受顧客喜愛,往往到了中午時分就已經銷售一空。
大溪-45
大溪鎮和平老街上的【蔡記古早味麥芽花生糖】已傳承至第二代,由一對用心的年輕夫妻所經營,每天在店裡以純手工製作低甜度的麥芽糖,口感軟Q而且不黏牙,每一口都包含著店家濃濃的人情味。
大溪-46
【蔡記古早味麥芽花生糖】所販賣的商品均為自製自銷,強調純手工現桿、現切、現包、現做,而麥芽糖上頭更是鋪了滿滿的花生粉,香氣十分濃郁,很多民眾在現場試吃過後,都會立馬帶走好幾盒。
大溪-47
來一碗清涼消暑的豆花或奶酪
大溪-48
大漢溪(大嵙崁溪)將桃園市大溪區分為東西兩岸,而且大漢溪自石門水庫以下,河水的侵蝕準面降低,導致河流急速下切,原有的河道因而形成高起的河階地,遂使整個大溪的陸地被分為層次分明的三層河階地形。
大溪-49
最高的一階為「三層」地區,屬山坡地;而最低的一階則是「月眉」地區,處於河階低窪地;至於位於中間的第二層,既沒有上層山區的交通不便,也沒有下層窪地的水患之虞,適合開發與居住,即是發展最早的「大溪」地區。
大溪-50
大溪地區在清雍正年間以前為原住民泰雅族的勢力範圍,其舊名「大姑陷(TAKOHAN)」即為泰雅族語,意思是「大水」。清乾隆年間漳州漢人移民大溪開墾,因嫌大姑「陷」字不吉祥,遂將地名改作「大姑崁(河崁之意)」。
大溪-51
在因為艋舺頂下郊之爭而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舉家遷徙至此的板橋林家開發下,原本的農業聚落轉型成為利用大嵙崁溪(今大漢溪)航運而繁榮的商業市街,曾是台灣重要的內陸港口,昔日有著「崁津歸帆」的稱號。
大溪-52
後來因地方人士李騰芳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中舉,庄民為彰顯地方之「科」舉功名,遂更易「姑」字,改名「大科崁」。清光緒年間台灣劉銘傳巡撫在此設立撫墾總局,策劃「山」地開發,又將地名改作「大嵙崁」。
大溪-53
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在大正八年(1919年)實施市街改正,聚集了眾多店家的今和平路一帶成了改建之重點區域,當地居民為了使街道能與碼頭有所聯繫,另闢了一條小徑供碼頭苦力們運貨,這條小徑即今之「月眉通路」。
大溪-54
「月眉通路」是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之間聯絡往來的道路,這條古道約有140年歷史,其入口在今和平路38與40號之間的巷口;古道走到底可接至「李家大厝」,就是著名的國家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厝」,又稱「李金興古厝」。
大溪-55
『大溪老街』的街區是由今和平路(昔日之「下街」、「新街」)、中央路(上街)、中山路、新南街、草店尾街、後尾街等所組成,其中上街、下街與新街是商業區,新南街是住宅區,草店尾街與後尾街則是勞工們的住處。
大溪-56
和平路於1918年配合日本政府實施「市街改正」計劃,曾向日本人學習過泥匠技藝的陳旺來、陳三川兄弟將常用於廟宇的剪黏與交趾燒應用在牌樓厝的立面上,引來他人爭相仿效,從而使得當地的街屋立面充滿了繁複的裝飾。
大溪-57
由於和平路自清末、日治時期至今始終商貿熱絡,所以這一帶的街屋外貌多走向華麗風格,漢文化圖騰常見的花瓶、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融合了歐洲巴洛克式的繁飾主義,被稱為「大溪樣式」,是建築風格中的特有種。
大溪-58
和平路老街上共有76戶,其中平房有16戶、二樓建築有18戶、三樓建築30戶、四樓建築10戶、五樓建築2戶,其「大溪樣式」的街屋立面不僅反映了漳州移民對建物外觀裝飾的重視,也不難窺見台灣傳統匠師們精湛的工藝手準。
大溪-59
當時候『大溪老街』的一般住戶主要為傳統閩南式紅磚建築,商家則盛行以石材精雕歐洲巴洛克風格的拱門樑柱,並施以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還大量採用了弧線作為裝飾,如此大規模的華麗聚落建築群在亞洲可謂絕無僅有。
大溪-60
2007年10月,『大溪老街(和平路老街)』的石板路面鋪設完成,行人徒步區亦同步開放,街上聚集了大溪豆干、碗稞、月光餅、花生麥芽糖等多家地方特色食品老店,共同交織出建築之美以外的丰采。
大溪-61
創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的「黃氏家廟」,又稱「江夏堂」或「江夏黃氏宗祠」,為一幢四合院建築,由門廳、正廳與外加雙護龍所組成。廟內供奉主神黃香公,列名《二十四孝》,其人學識淵博,有「天下無雙」之美譽。
大溪-62
桃園大溪有著【總統鎮】的別稱
大溪-63
古早柑仔店(雜貨店)
大溪-64
在中山路與登龍路的交叉口有一口「百年古井」,即使遇到乾旱,井水依然豐沛,過去是大溪港碼頭船夫以及當地居民們汲水、洗衣的地方,每到早晨、黃昏古井旁都會聚集許多婦女閒話家常,場面十分溫馨。
大溪-65
自從自來水普及後,「百年古井」的重要性迅速下降,街坊鄰居在此閒話家常的畫面不在,如今反而變成一處觀光景點,吸引不少民眾到此拍照留念,鎮公所為此更加裝兩具傳統按壓式抽水機,讓遊客能體驗汲水樂趣。
大溪-66
飲水思源
大溪-67
焦點 嬌點
大溪-68
台灣民政府@@
大溪-69
大溪的木業早期相當發達,是除了豆干之外,當地最有名的產業,今日在『大溪老街』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的木器行,有神桌、傢俱、陀螺等等,其中打陀螺為地方上盛行的民俗技藝,而陀螺也就成為大溪街景常見的裝飾之一。
大溪-70
據說『蔣公行館(大溪公會堂)』周遭的景緻極像先總統蔣介石的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昔日蔣故總統最愛在行館後方「志清亭」的涼椅上,一邊眺望大漢溪畔的台地風光,一邊沉思反共復國大計。
大溪-71
說來大溪鎮也真是奇特,「兩蔣」哪裡不去,偏偏集中在大溪鎮做為「來台第一站」與「人生最終站」,所謂「人生最終站」指的便是『慈湖陵寢』,而「來台第一站」則是大溪中正公園旁的『蔣公行館(大溪公會堂)』。
大溪-72
『蔣公行館(大溪公會堂)』始建於1932年,建物主體長18.5公尺、寬11.9公尺、面積為220.15平方公尺,以清水磚砌造的山形屋頂為其主要特色;當年這裡是「兩蔣」最常居住的行館,今日則轉作「總統蔣公紀念堂」。
大溪-73
此處在日治時期是『大溪公會堂』,是早年「大溪郡」官方議事與民眾聚會場所,同時也是民間團體「崁津吟社」的重要據點。國民政府來臺後,在1950年將其改為『蔣公行館』,作為故總統蔣介石到大溪駐蹕時的起居住所。
大溪-74
紀念堂建築樸實優雅,現已分為兩部分:左側是昔日的會議廳,目前闢為專門展示先總統蔣公由求學、革命、戡亂到退守台灣的歷史照片;右側則為蔣公起居室,保留了昔日書房、臥室與餐廳的樣貌,目前開放給民眾參觀。
大溪-75
『大溪武德殿』落成於1935年(昭和10年),當時以鋼筋混凝土等新式建材建造,屋頂採「入母屋造」(類似台灣的「四垂」頂),正脊兩端的「鴟吻」具唐代建築風格,與一般武德殿使用之日式鬼瓦頗異。
大溪-76
『大溪武德殿』是日治時期日人在台興建的眾多武德殿之一,屬於郡市級武德殿,其室內正對大門牆面設有神龕,一半地板鋪設榻榻米,作為柔道練習場,另一半則鋪木地板,作為劍道練習場。
大溪-77
二戰之後,『大溪公會堂』改作總統行館,因須加強護衛而增設大溪憲兵隊,緊鄰的『大溪武德殿』便被充當憲兵隊營舍使用,1999年5月憲兵隊遷出,原建築改設為親子活動中心及圖書館,於2004年1月13日被指定為歷史建築。
大溪-78
大溪因位處北橫公路的起點且鄰近石門水庫,成為交通轉運站;『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與中央路,其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連棟式住商兩用街屋。
大溪-79
其中,中山路地處於大溪老城區南方,昔日稱為「新南街」或「上街」,是日治時期大溪最高級的住宅區域,其位置鄰近公家機關(郡役所、郵便局、小學校等)與官舍,在此居住的多為日本統治階層或者本地發達的富商。
大溪-80
『中山路老街(新南老街)』於1919年按日本政府「市區改正」之計劃拓寬道路並整建街屋立面牌樓,由於當地住戶多為上流人士,因此這裡的建築顯得格外典雅高貴,甚至有直接按照台灣總督府南院迴廊格式修建之案例。
大溪-81
大溪的『和平老街』是條熱鬧、充滿商業氣息的地方,把街道淹滿的遊客是假日再熟悉不過的場景,然而附近相隔五分鐘路程的『新南老街』,卻是一條安靜、充滿文藝氣息的街坊,仿若一處被遺忘的角落,靜靜待人發掘。
大溪-82
中山路11、13、15號為三棟相連的紅白相間之橫帶拱廊建築,大約建於戊午年間,距今已有80餘年,拱門廊柱以德國紅磚砌成,格調優美,過去這裡是知名膠彩畫家呂鐵洲的居所,因其人性愛蘭花故取名「蘭室」。
大溪-83
「燕居」位於中山路10、12號;燕子是從北方來的侯鳥,據此推斷屋主可能是來自大陸北方的移民,而日據時代的屋主是位姓「傅」的名醫,以「燕居」兩字為堂號似有不忘老家的含義。
大溪-84
中山路8號是楊國斌先生的畫室,也是新南街厝邊聯誼的會址,假日會開放民眾自由參觀。該街屋初建於1981年,1999年修建立面,是當地少數純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牌樓上並沒有東方的圖騰;堂號「YEUNG」為「楊」字的音譯。
大溪-85
「建成商行」地址為中山路35號,是『中山路老街(新南老街)』上最華麗的建築,日治時期屋主「簡阿牛」為樟腦及煤礦業鉅子,全盛時期其貨物都由後面台車鐵軌進出,前面則為辦公室;日本青年團亦一度設址於此。
大溪-86
該建物為雙柱式三開間的氣派建築,屋頂為穹窿式設計,並有翼塔及騎樓,穹窿前是「簡」姓圖飾,而「建成商行」四字下方則有「KEN SEI SHO CO」的羅馬拼音,圓頂鱗片昔日原為黃銅板包飾,更顯主人家的華貴無比。
大溪-87
沿著『新南老街』一路前行,兩側的街屋牌樓別具特色,然而由於後代子孫大都遷居它處,建物年久失修,只留下殘破的牌樓立面供人瞻仰,近年來大溪區公所有意將此街坊規劃為「藝術之街」,相信未來會有一番新氣象。
大溪-88
自古即為交通樞紐的大溪,是北橫公路的起點與大漢溪航運的重要商港,擁有令人緬懷且深具歷史意義的兩蔣文化,也有百年風華、耐人尋味的小鎮風情,更有如詩如畫的自然山水風光,召喚旅人們前來細細品味。
大溪-89
2011年出版的《米其林旅遊指南》,以跨2頁篇幅介紹大溪,並將其評鑑為2顆星的推薦景點,可見當地深具吸引國際觀光客的潛力。您心動了嗎?趕緊來大溪吧!讓它獨特的文化與風格,成為你一生難忘的感動和回憶。
慈湖-
精彩介紹: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07&id=9353
大溪-
精彩介紹: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07&id=2488
Cevilla(大姐姐)
2015-09-11 19:57:31
大溪花海、大溪老茶廠、大黑松小倆口感覺也都不錯 2015-09-15 13:35:14
好Q的公仔
大溪真的很多點可跑
版主回應
是阿大溪花海、大溪老茶廠、大黑松小倆口感覺也都不錯 2015-09-15 13:35:14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