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皮毛)草蜢
我在澳門路環山上拍得的崛頭草蜢與魔鬼草蜢 |
草蜢
太皮
小時候住在馬場木屋區,農田阡陌交錯,間隙處及路旁長滿雜草,用手一撥,綠色的小生命四散奔逃,那是草蜢。
木屋區的草蜢主要有三類,一是最常見的“堀頭草蜢”,二是與之對應的“尖頭草蜢”,三是堀頭草蜢的疑似變種“魔鬼草蜢”。堀頭草蜢的
“堀頭”,大概是指圓頭吧,與“尖頭”相對,後來才知道那是蝗蟲的一種,叫“稻蝗”。 小時候,絕對想不到有趣的草蜢竟是令農夫聞之色變的蝗蟲。
舊時在紅街市外或草堆街的雀鳥店,能看到大隻的棕綠色的蝗蟲,專給鳥兒吃,密密麻麻囚在籠子裡,看着令人起雞皮。稻蝗是鮮綠色的,背部淺黑,兩旁有黑紋。稻蝗很好捉。悄悄走近,動作夠快,能手到拿來。捉到手,稻蝗就會“吐血”,那時以為自己手重了令牠受傷,卻原來那是防護機制,類似於章魚噴墨。小孩子不理會這種昆蟲對農作物的危害,農夫大概也樂見小孩抓來玩耍。有的小孩心狠手辣,玩弄一會,丟在地上一腳踩死;有些如我一樣缺乏常識,抓到後為免其逃走,會將兩條具彈跳力的後腿扯掉,讓其在手上爬,玩膩了放回草叢,也不理其死活。
如果說堀頭草蜢是田雞,那麼魔鬼草蜢就好比癩蛤蟆了。魔鬼草蜢叫“疣蝗”,棕褐色的,身上有些顆粒,後腿有橫紋,我一直以為那是稻蝗變色後的樣子,但原來稻蝗不會變色,疣蝗卻會隨環境調節深淺。疣蝗我從未捉過,無論是名字和樣子都令人生畏,且不如稻蝗那麼蠢笨,一見人影就會跳得無影無蹤。
至於尖頭草蜢,正式名稱應為“劍角蝗”,體形較大,數量較少,有一些的嘴巴是血紅色的,看着使人害怕。也抓過,容易逃跑。
這些昆蟲在澳門還未絕跡,偶爾會在路環山系碰上,除了拍照,已不敢打擾了。在珠海行山碰到過其他蝗蟲屬,有些查不到名字,有些查到,例如生活於溪邊的平背棘棱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