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 20:00:00太皮
一些廢話
一些廢話
太皮
最近,社會上又再次出現引入專才的聲音。引入專才自然好,澳門人是時不時需要鮎魚來搞活一下,否則在這個塘水滾塘魚的世界裡,人好容易變蠢,但我們一心一意輸入專才,搞不好,卻可能會輸入庸才,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令我想起多年前有關汲納外地學生留澳的爭議。同樣是開放性的移民城市、同樣重視外地人才的建設,深圳和珠海的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澳門更不能因為新加坡和香港有類似輸入專才的措施,就混為一談,認為輸入專才或讓外地生順理成章地留澳工作一定有益。事實上,澳門並不具備吸引頂級專才的條件,頂多吸引次級專才,而當那些專才有條件更上一層樓時,就會鯉魚翻身,離開澳門這個跳板,使澳門的嫁衣裳又再多一件。
同樣的,澳門的大學也不具備吸引一流學生的條件,不少外地生只是將澳門的大學作為第二、第三甚至最後的選擇,按現階段的研究能力和教學質素,實事求是地說,澳門的大學也不具備培養頂級人才的條件。就算那些學生在大學期間遭逢奇遇變成人才,澳門也沒有強大的文化、優良的生活空間和多元經濟吸引人才留下來。
說白了,讓外地學生留澳,當中就存在了一種讓教育成為產業的思維,留澳成為吸引人入讀本澳大學的條件。在「專才」的說法上打不過民間聲音,有人就拋出了「青年要面對競爭」的說法,問題是澳門青年並非排外,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皆因澳門青年除了留在本地找出路外,幾乎沒有其他出路,要青年北上成就事業嗎?無論從工資、社會關係、家庭生活及個人生涯方面,除了適合少部分職業或個人外,根本就不具有可操作性。讓外地生留澳來增加本地青年競爭力,倒不如引入外地出租車經營者來提升公交競爭力更讓居民喜聞樂見。
當然,儘管我們對發展已經吃不消,我們也不能否定數以十萬計的外地僱員為澳門發展作出的貢獻,我們應該心存感謝。外地生留澳不是不可以討論,但應該置於外地僱員的框架下來到討論,例如可以透過補貼僱主的形式,讓那些熟悉澳門環境的外地生畢業後在澳門以外僱身份工作,能夠更快融合於勞動環境中,提升不同行業的水平,如果條件成熟,再透過現行的方式申請技術移民──雖然技術移民已經變質成為了僱主隨意玩弄的工具。(寫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