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7 15:48:27功課中的歐貓

1227精選全球財經新聞

[日本擺脫通貨緊縮 兩年來首見物價上揚]

[美元展望:彭博財經調查預測美元將漲到年底]

〔投資過剩與不足 中國印度兩樣情 來年同面臨挑戰〕

[日本擺脫通貨緊縮 兩年來首見物價上揚]

(中央社東京2005年12月27日法新電)據日本政府今天公布的重要統計資料顯示,日本11月份物價出現上漲,這是兩年多來首見,可能讓中央銀行取消為結束近八年物價不斷下滑所採行的特別措施。 日本政府表示,11月失業率自10月的4.5%略升至4.6%。

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央行用來衡量物價漲跌的核心物價,比去年同期上漲0.1%。 這是自2003年10月以來,首見核心物價指數上漲;核心物價不含生鮮食品物價、但包括能源價格。 過去10年,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泰半在為物價不斷下滑、企業利潤降低,消費者為購得更廉價商品而延後採購所苦。

如今似乎它已走出通貨緊縮,日本經濟在重挫10年後,出現緩慢而持續的復甦,東京股市今年以來已上漲大約 40%。 如果通貨膨脹持續,可能使日本銀行取消現金挹注金融體系的「數量寬鬆」政策,與有效抑制的零利率。 日本在2001年 3月引進「額外數量的貨幣寬鬆」政策,在全世界銀行中堪稱創舉。
[美元展望:彭博財經調查預測美元將漲到年底]

【時報綜合外電報導】彭博財經調查預測,美元可望以漲勢結束今年最後一周,兌歐元將創該貨幣1999年上路以來最大漲幅。53%的受訪者建議買美元,賣歐元,高於上次調查的31%;多數人主張買進美元,賣出日圓,高於上次的28%。

受惠於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一系列升息活動,美元兌日圓和歐元今年至今分別升值14%。經濟學者預測,週二出爐的美國12月消費者信心攀升至9月風災以來最高,顯示美國經濟穩健。 ECU Group預測,美元依舊生龍活虎,還有上檔可期,Fed升息政策短期內不會改變。 今年美國債券殖利率升勢超出歐洲和日本,也是投資人青睞美元的原因之一 。

自2004年6月以來,Fed連續13度升息,同時間,歐洲央行(ECB)僅升息一次,日銀則堅守零利率政策。交易員預測,明年6月以前,Fed很可能還有兩次升息的機會,屆時聯邦基金利率升為4.75%。相形之下,ECB總裁Jean-Claude Trichet上週重申,決策者無意一連串升息。交易員預測,ECB同期間最多還有一次升息的機會,至2.5%,使歐美間的利差高達2.25個百分點。

日銀總裁福井俊彥上週表示,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明年初有機會穩定回升,使得央行結束對抗通縮的機會提高。 即便日銀年初就開始升息,日本利率比歐美仍差了一大截,投資人持有日圓的意願很難提高。

根據財政省數字,過去13周中,有12周日本投資人淨買超外國債券,住友三井銀行首席經濟學者Etsuko Yamashita預測,美元兌日圓下週不排除走高至122日圓,兌歐元上揚至1.17美元 。

〔投資過剩與不足 中國印度兩樣情 來年同面臨挑戰〕

(中央社2005年12月27日彭博電)歲暮年終,市場分析師相繼發表來年展望,而在亞洲經濟明年一片看好聲中,中國與印度這兩個亞洲經濟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面臨著潛在威脅與挑戰。 根據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Boston)最新預測,日本以外亞洲地區明年經濟成長7.5%,較之前預估的6.4%攀升。

中國與印度則分別以10.1%與8.5%的高速成長領先,其他如南韓、香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經濟成長將介於4-6%之間。 中國與印度明年將面臨維持經濟穩定的挑戰。
北京與新德里政府的決策將影響亞洲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的最大罩門就是過度投資;反觀印度則嫌投資不足,無法滿足快速攀升的消費需求。 中國和印度,一個是生產優先,消費再說;另一個國家則是寅吃卯糧。

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指出,中國的投資需求係基於對未來的過度樂觀;印度則仰賴資本流入挹注消費導向的成長,就像貧窮版的美國。 在中國強勁經濟成長下,內需追趕不上出口的腳步,導致貿易順差持續攀升,今年可能突破1000億美元。 貿易順差膨脹也吸引看好人民幣升值的外資流入,加深人民幣升值壓力。 雪上加霜的是,國營銀行輕率浪費出口獲利與外國投資,貸款給在水泥、鋼鐵與地產等產能過剩產業浮沉的國營企業。

摩根士丹利謝國忠表示,中國亟需將規模達2500億美元的經濟,由投資轉移至消費,以避免銀行體系爆發新壞帳。 而印度的情況則是剛好相反。 商品出口受限於道路、港口、機場與電力的不足。 而印度最擅長的電腦軟體與後勤支援服務,僅佔印度經濟的一小部分。

假如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入貨幣操縱國家之列,國會也通過對中國玩具、紡織品、鞋類與電器等進口商品課徵27.5%的關稅,勢必對中國以出口導向的經濟帶來重創。 除非中國的內需迅速趕上,一舉解決龐大的貿易順差與產能過剩的問題,否則中國明年恐難維持高速成長。 中國國務院國家發展中心最近表示,明年鋼鐵過剩達1.16億噸,幾乎是今年的三倍。

鋼鐵供過於求帶來的價格下滑對汽車產業無疑是好消息,但問題是,汽車產業本身也面臨產能過剩的窘況。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Inc.經濟學家RobSubbaraman與Wenzhong Fan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供過於求的風險赫然聳立,推動內需迫切性日增。

回過頭看印度,日益膨脹的貿易赤字已成為外資關切的焦點。 印度今年上半年貿易赤字擴大至270億美元,相當於去年一整年的貿易赤字。 外資今年買超印度股市金額自去年的85億美元攀升至105億美元,有鑒於貿易赤字不斷攀升,外資開始對明年印股投資感到些許不安。

美林Merrill Lynch亞洲分析師在上週的研究報告中表示,今年表現亮麗的全球股市中,我們最憂心印度股市。 經常帳惡化效應已擴散至匯率。 根據彭博編纂的數據,本季印度盧比兌美元貶值2.6%,成為亞洲表現次差的貨幣,僅次於日圓。 印度財政失衡,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 (GDP)近九成,而且還在持續攀升中,投資人不敢掉以輕心。

美林分析師指出,印度盧比疲軟恐波及股市,就像印尼盾對印尼股市的衝擊。 印尼央行為維持印尼盾頹勢而延後升息,導致雅加達股市8月跌幅達11%。 摩根士丹利的謝國忠表示,中國和印度經濟皆容易受創。 就算沒發生能源危機、美元崩盤或禽流感疫情,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彈性明年恐仍將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