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6 16:13:11功課中的歐貓

1226精選全球財經新聞

[地產和倉儲等內需股走高,日股5年來首度站上16000大關]

〔受惠油價飆漲與經改 阿拉伯股市今年表現冠全球〕

[油價屢創新高 業者增資速度攸關全球供油]
[地產和倉儲等內需股走高,日股5年來首度站上16000大關]

【時報綜合外電報導】週一日股表現突出,Seven & I控股有意入股Millennium零售集團,觸發買氣,此外,預期日本經濟即將擺脫通縮,地產和倉儲股等內需股走高,收盤日經指數漲166.30點,收16107.67,為五年來首度站上16000大關。

數字顯示,日本百貨業11月份銷售連續第三個月成長,對零售股股價推波助瀾,Fast Retailing漲9.6%;Matsuzakaya漲0.8% 。
〔受惠油價飆漲與經改 阿拉伯股市今年表現冠全球〕

(中央社2005年12月26日彭博電)三年前,中東首大行動電話經營業者Orascom Telecom Holding SAE的股價還未達7埃及鎊,該公司的每股獲利微乎其微,如今該公司股價超過600埃及鎊,股價本益比高達28。

儘管如此,中東投資人仍爭相搶進OrascomTelecom股票,以及其他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酋長國的Emaar Properties等高價股。 隨著油價飆漲,阿拉伯投資人紛紛追捧本國股市,而不是像以往熱衷投資西方各國市場。

根據彭博新聞今年所追蹤的10個表現最佳的股價指數,有8個屬於阿拉伯國家,其中埃及CASE 30指數表現居冠,其中大多數的指數今年均衝上歷史新高,且短期內漲勢似乎未見減緩跡象。 位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Shuaa Capital的資產管理部門主管Haissam Arabi指出,「拜油價飆漲與政府經改之賜,中東股市強強滾。」

以美元計算,埃及CASE指數今年來大漲152%,而杜邦金融市場指數則勁揚130%,沙烏地阿拉伯與約旦的股價指數則倍增。 根據彭博新聞與巴勒斯坦證交所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黎巴嫩、卡達、科威特、阿曼、巴勒斯坦當局、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巴林與摩洛哥等股市的總市值成長逾倍達1.3兆美元。
[油價屢創新高 業者增資速度攸關全球供油]

國際財經回顧與展望系列報導之二

(中央社2005年12月26日綜合報導)持續飆漲的油價無疑是2005年國際矚目的重大財經焦點。在全球景氣擴張及颶風威脅影響下,今年全球石油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現象,刺激原油期貨連連刷新最高紀錄;展望明年,由於石油業者增資不及,市場供給難以獲得穩定支撐,石油價格仍將面臨劇烈波動的態勢。

中國、印度及美國的景氣成長力道強勁,帶動產業與消費者的用油量雙雙成長,加惠石油業者盈餘大豐收,今年獲利紛紛創新高。 作為全球產油重心的阿拉伯國家,也成為國際資金頻頻加碼的對象,今年的股市表現銳不可當。另外,在避險基金等投機客趁勢炒作的推波助瀾之下,紐約原油期貨兩年來幾乎倍增,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便出現兇猛的漲勢。

經過年初的小幅回檔後,今年油價又在夏季汽油需求顛峰期來臨前再掀高潮。 8月間卡翠娜颶風襲擊美國南部後,墨西哥灣區的煉油設施與鑽油平台均受重創,全美1/4的油氣生產工作為之停擺,更導致油價在8月30日竄上每桶70.85美元的歷史高點。油價飆漲迫使國際組織先後祭出殺手金間,暫時化解能源成本劇增對全球景氣造成的重大威脅。

國際能源總署 (IEA)會員國率先在9月2日宣布合力釋出逾6千萬桶的緊急石油儲備,是30年以來第2度動用緊急儲油。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隨後在9月20日達成產能全開的共識,為1990年以來首度中止配額供油制度。 儘管如此,紐約原油期貨年初迄今的平均價格仍達56.64美元,比去年全年平均價41.47美元高出37%。

目前油價徘徊在60美元附近水位,大有伺機再起之勢。 高盛證券 (Goldman Sachs)倫敦商品研究部主管Jeffrey Currie預估,明年紐約期油平均價將再漲至68美元,未來「3至5年內」仍將維持在60美元左右,預估2010年時可能回跌至45美元低點。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可供開採石油的處女地逐漸減少,油源稀少性問題業已牽動供需大國之間合縱連橫的結盟變化。

尤其是需油孔急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印度,更是動作頻頻,中國石油業者中海油與美國次大油商雪夫榮(Chevron)競購美商優尼科(Unicol)便是一例。 身為供油國主力的OPEC與俄羅斯,也分別出招提高中國石油市場的佔有率,以確保油價上漲帶來的龐大利益。 OPEC正與中國洽談高達80億美元的煉油計畫,俄羅斯則將興建油管向中國供油,明年鐵路運油量亦將提高5成。
此外,產油量高居全球之冠的沙烏地阿拉伯,亦有大筆投資日本與南韓煉油廠的動作。 中國與印度更在海外油源市場上相互角力,爭購哈薩克等國的石油資產,並各自與日本等國家結盟,新的能源供需競合關係正在成形中。 同時,由於中國用油量的成長速度驚人,產油業措手不及,新建輸油管路、鑽油井及煉油設備方面的投資均未能及時因應,已成未來供油的致命弱點。

經濟專家指出,身為全球石油業龍頭的美商埃克森美孚 (Exxon Mobil),以及委內瑞拉Petroleos deVenezuela SA、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mco等能源生產業巨擘,未隨著需求成長而積極增加探勘及生產方面的投資,導致OPEC在需求與價格齊步上揚時的增產能力受到限制,是國際油價難以受到控制的主因之一。

花旗集團 (Citigroup)分析師Geoff Kieburtz對此表示,其實全球石油業者已在積極增資,今年投入探勘與生產方面的總支出將增加19%,明年更將成長14%達2262 億美元,可望創下史上最高紀錄。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雖然業者增資有助於提高產能,速度恐怕仍將落後需求。

瑞士銀行 (UBS AG)分析師James Hubbard強調,如果投資金額不足,油價飆漲到105美元以上的看法將不是天方夜譚。事實上,知名的高盛集團即曾預估油價將漲到105美元。 此外,煉油產能不足,導致汽油等燃料的生產受限,也是油價飆漲的元凶之一。 美國市場顧問公司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的AnkerHassel早在5月預估,全球煉油產能必須在2015年前擴張6%,才能因應中國與印度日益成長的需求。

不過,國際能源總署 (IEA)對此抱持相反意見,並在9月公布報告裡指出,石油業的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供油觸頂的窘況將不至於發生。 IEA預估,至2030年時,全球石油業投資總額將可擴張至3兆美元之譜。 英國Mackenzie Consultants Ltd.分析師JohnWaterlow說:「至少到2010年為止,全球石油供給仍將無虞,這是目前市場的主流看法。」

中歐煉油業龍頭OMV AG執行長WolfgangRuttenstorfer亦表示,高油價將會嚇跑不少石油需求者,導致用油成長減速,「程度遠比眾人預期更加劇烈。」 他預估,未來3年的油價將在50美元至60美元之間波動。 不可諱言,高油價時代已經來臨。

正如雪夫榮在廣告中宣稱的業界共識所言:「毫無疑問的是,石油垂手可得的時代已經告終」,如果替代能源的研發與利用情況沒有出現突破性進展,油品奇貨可居之勢難以避免,油價再創新高恐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